妈妈在哪儿
2008-01-14宾炜
宾 炜
一幅奇怪的画
孤儿院新来了个孩子,名叫小团,十二三岁。跟其他孩子一样,小团的性格非常孤僻,脸上难得一见笑容。跟其他孩子不同的是,小团是个哑巴,只能用笔与人交流。这孩子还有一点与其他孩子不一样,就是他会画画,而且画什么像什么。
孤儿院的院长是个慈祥可亲的老奶奶,院里的孩子都亲切地叫她婆婆。发现小团有这个爱好后,老院长亲自给小团买来画笔和纸。看得出来,小团学过画画,而且画起来显得很专心,就像一些专业画家一样投入,往往忘了吃饭睡觉的时间。他第一幅画整整画了三天才完成。
这幅画是个风景画,画面上有一个平静的小湖,漂着几片枯黄的落叶,湖堤上站着很多人,远处有山有树。看样子画里已经是冬天了,人们穿着厚厚的衣服,双手捂在衣服里,有的带着孩子,让孩子骑在头上,所有的人都在朝一个方向看着,人物的表情也都非常逼真。
老院长看了画,夸赞了几句,然后问他:“小团,你的画叫什么名字呀?”
小团这次回答很快,不假思索在纸上写道:妈妈。
“妈妈?”老院长感觉很奇怪,“怎么会叫妈妈呢?”
小团像往常那样,咬着嘴唇,不肯说话了。老院长就没有再问,眉头却皱了起来:这孩子是在街上流浪时被警察发现送来的。问来问去,孩子就是啥也不说,警察不知道他家在哪儿,爸爸妈妈是谁,只好把他当作孤儿送到了儿童福利院。
这之后,小团几乎天天都趴在画纸上,专心致志画他的画。可让人感到不解的是,他每次画的都是同一幅画。而且,画得越来越好,尤其是画中的那些人,越来越清晰传神,神态栩栩如生。在每幅画的下方,小团都要端端正正地写上几个字:妈妈。看过画的人都感到奇怪,问他为啥取这个名字,小团要么摇头,要么走开,就是不说。
这个孩子到底有没有爸妈,家住哪儿,谁也不清楚,只能等他自己说出来了。
画里画着谁
有一次,市里要举办儿童现场绘画比赛,老院长决定让小团去参赛。比赛现场在公园里,许多家长都带着孩子来参观,一百多个孩子一字排开,趴在地上画了起来。小团画的还是他那幅名叫“妈妈”的画,这幅画,他已经画了几十次、上百次,就算是闭着眼睛也能画出来。不到一小时,小团就把画画好了,比以前任何一次画得都要好。
小团把画画好后,摆上画架,等着评委来打分。这时,有一个男家长带着孩子来到画前。男人长得很高大,戴着墨镜。他双手抱着站在画前,脸带微笑,认真地看了一会儿,不由得赞道:“画得不错呀,有前途!”可是看了一会儿,男人的脸色似乎有点僵住了,瞪着小团好半晌,吃惊地问:“这、这不是……”小团睁大眼睛瞪着他,嘴巴张着,却没有声音发出来。
男人话未说完,脸色一阵黯然,低头叹了口气,拉着儿子的手不声不响地走了。
老院长感到奇怪,问小团:“那个叔叔认识你吗?”
小团走到自己的画前,眼睛在画上搜索了一会儿,伸手指着画中一个人。老院长戴上眼镜一看,不禁一愣。小团指着的那个人,也是个身材高大的男人,最醒目的是鼻子上架着一副墨镜。老院长细细地瞅了又瞅,隐约觉得,小团画中的这个男人,居然跟刚才那个男人有点相似。
老院长心里一动,抬头看时,那个男人已没了踪影。再看画中的男人抱着双手,两眼看着前方,这动作跟刚才那个男人的动作一模一样。
老院长心里疑惑重重,正想再问小团,正好有个年轻的妈妈带着女儿一路看过来。她走到小团的画前,停下脚步认真地看了看,赞道:“这孩子画得真不错呀!我看可以得第一!丫丫,你看,这个小哥哥画得多好!”
女儿听妈妈夸赞,也瞪大眼睛看着画,忽然拍手叫了起来:“妈妈,你在画里呀!”
妈妈咯咯大笑:“傻孩子,妈妈怎么会在画里?”
女儿上前伸出小手指,点点画中一个年轻女人:“妈妈,这是你呀!这不是你那件红衣服吗?”
妈妈凑近仔细一看,惊讶地“咦”了一声,自言自语道:“还真有点儿像,嗯,这丝巾是我的,这衣服也像……”扭头看着一边的小团,满脸惊诧:“这画是你画的吗?”
小团点点头,也瞪大眼睛望着她。这位年轻的妈妈就像看见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一样,掉头看看画,又看看小团,脸上的笑容忽然僵住了,神色显得极不自然,又有点儿慌张的样子。女儿突然兴奋地跳起来:“啊,我也在画里,妈妈你看,我骑在爸爸的脖子上,对,这个一定是我,爸爸最喜欢让我骑了……”
妈妈怔了一下,飞快地伸出手捂住她嘴巴,然后一把拉起女儿的手就走。女儿不住扭头往回看:“妈妈,这个哥哥为什么画我们呀?”
可妈妈有点儿生气地说道:“那画的不是我们,走吧,咱们到前面看看!”
老院长马上凑到画前,细细一瞧,果真在画里找到了一个年轻的妇女,围着一条丝巾,模样跟刚才那位妈妈也差不多。挨着她站着一个男人,看不清脸庞,脖子上坐着一个小女孩,脑后梳两条小辫子,扎着花儿,就像照着刚才的小女孩画的一样。
老院长拔腿就向他们追去。女人没走多远,老院长追上去问:“同志,您刚才看的那幅叫《妈妈》的画,你认识那个画画的孩子吗?”
女人吓了一跳,接着想都不想,使劲摇头:“不认识,不认识!我咋会认识他呢?”老院长焦急地说:“那个孩子可能是个孤儿,我们正在想办法帮他找亲人,可我们也不清楚他爸爸妈妈还在不在……”
女人显得很不耐烦,打断她的话说:“你别问我,你别问我!我又不是警察,跟我说有什么用?”
老院长不肯轻易放过这个线索,恳求道:“同志,请您一定帮个忙,你认识这孩子的父母吗?”
小女孩忽然仰着脸说:“妈妈,你忘了,我们见过那个小哥哥呀!”
“别乱说!”妈妈捂住她嘴巴,一张脸突然涨红,局促不安地说道:“我告诉你吧,我见过这个孩子,也见过他妈妈,可是我真的不认识他们,他们也不认识我!”说罢,她拉着女儿像躲贼似的跑了。
老院长追了两步,那个女人闪得飞快,一眨眼就消失了。老院长一跺脚,只好回去问小团:“你一定要告诉婆婆,你认识刚才那个阿姨吗?”
小团摇摇头。她又问:“他们好像认识你呀?那个阿姨说见过你和你妈妈,是吗?”小团想了想,点点头。“在哪儿见的呀?你妈妈呢?”小团默默地盯着自己的画,没有再表示。
老院长虽然还是疑惑不解,不过她有点儿明白了,怪不得小团画来画去只画这幅画,原来这幅画里大有名堂呀,画里有的人是他见过的。这样一来,总算对这孩子的身世有了点线索。
最后比赛结果,小团的画获得了一等奖,可小团似乎没怎么高兴。回去后,老院长把小团的画拿到房间,拿了个放大镜,一点一点地研究了好几遍,可怎么也找不出画里藏有什么玄机来。后来她突然想,小团把这幅画取名妈妈,难道画里就有他的妈妈?
妈妈在画里
老院长当即把小团喊来,和颜悦色地问:“小团,婆婆知道你为啥把这幅画叫做妈妈了,因为你妈妈就在画里,对不对?”小团低下头,又重重地点了一下。老院长指着画里的人问:“那,妈妈是哪个?你告诉婆婆,我帮你去找妈妈!”
小团怔怔地看着画,咬着嘴唇,好半天既不摇头,也不点头。再问两句,他眼睛扑扑一闪,眼泪就流了下来。老院长知道再问下去,也问不出什么来了,只好让他回去。不过,既然知道小团的妈妈在画里,那就好办了。
想来想去,老院长决定求助社会,让大家都来帮助小团找妈妈。她带小团的画来到了市日报社。听说是这么回事,报社的记者都挺感动,答应一定要帮这个忙。
第二天,报纸就登出了这则奇怪的寻人启事,小团的画被印到了报纸上,他的相片也印在了一边。上面介绍道:画里有小团的妈妈,请热心人帮忙替小团找出他的妈妈!
报纸出来后,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纷纷打电话到报社询问详细情况。还有些热心市民跑到孤儿院看望小团,给他送去许多礼物。小团的画也被复印成几万份,贴满了大街小巷,这样一来,希望小团的妈妈看到画后,能主动来找小团。
报社的记者还发起了一个寻找画中人的活动,经过千心万苦,竟然奇迹般地找到了好几个小团画里的人物,而且就在这个城市里。
可让记者们疑惑的是,所有被找到的画中人,开头都一致否认自己就是画里的人物,经过记者的耐心劝说,这才遮遮掩掩地承认。然而,就是没有一个人承认认识小团和他的父母的,至于小团为何把他们画到画里去,也都是吞吞吐吐说不清原因。经过细致的调查,记者发现,小团画里的人,在去年十一月里都曾经去过城郊的湖边游玩。可是,这又说明了什么呢?记者们猜不出个所以然来。
大家都很关心小团,也对他的画很感兴趣:画里真的有他的妈妈吗?
可是不管是谁问他,小团还是不肯多说一句话,只承认画里有他的妈妈,可妈妈到底是哪一个,他就不肯再说了。
小团的事还引起了市妇联的关注。一天,一位领导来到孤儿院看望小团,还跟来了一大批记者,把小团围住了。妇联的领导拿着小团的画,和蔼地问:“小团,你妈妈在哪呀?哪个是你妈妈,你说出来,我们大家都帮你找!你难道不想见妈妈吗?”
小团眼圈一红,低下头用笔在纸上写道:“想……”
“这就好了!”老院长松了口气,“小团,这位阿姨是市里的领导,快告诉阿姨,妈妈在哪儿?”小团抬头看了看围得严严实实的记者,又看了看老院长,满屋子的人都满怀期望地盯着他。他又低下脑袋,想了半晌,在纸上歪歪扭扭写道:“婆婆,真的要说吗?”
“说呀,说了你就能见到妈妈了!”
“我只跟你一个人说!”
在场的人都欣慰地笑了,这小家伙还是相信老院长呀!只要他肯指出来,那就容易了。
老院长笑着点头,把小团带进房间,关上门说:“好了,这里只有我们,别人听不到!”然后翻出那张画,问他,“妈妈呢?”
小团死死地盯着那张画,嘴巴咬得紧紧的,眼眶里满是泪水。
突然,老院长似乎想到了什么,她颤抖着伸出手,试探着将手指指向画中的湖面,问小团:“妈妈在湖里?”小团点了点头。
“妈妈死了?”
小团没有动,盯着老院长手指的方向,眼泪从眼眶中涌了出来。老院长一下子什么都明白了,猛地把小团搂在怀里,眼泪滚滚而下。想到外面还有领导和记者在等着消息,她不由犯了难,怎么说呢?这个秘密太沉重了呀!
编辑/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