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拍摄黑脸琵鹭

2007-12-31胡毅田

小学生导刊(中年级) 2007年1期
关键词:琵鹭黑脸帐篷

胡毅田

我爱好野生鸟类摄影,偶然听中科院的一位朋友说起黑脸琵鹭,马上对黑脸琵鹭产生了兴趣。我翻阅书籍和上网,查找了许多关于黑脸琵鹭的资料。随着我对黑脸琵鹭了解越来越多,我的兴趣也越来越浓。

目前,我国大陆拍摄黑脸琵鹭的人很少。我决定去看一看黑脸琵鹭的世界,身临其境,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

听鸟儿歌唱

2002年4月的一天,按照朋友的指点,我来到了石城岛。这是黄海西部一个美丽的海岛,距大连东北部100多千米。石城岛的东部有一个0.3平方千米的小岛——形人坨,因从空中往下看时呈“人”字形而得名。1997年中科院科考队在那里首次发现黑脸琵鹭,它是黑脸琵鹭在中国大陆的惟一繁殖地。

形人坨的护鸟员热情地接待了我。那一天,我终于看见了黑脸琵鹭。远远地,黑脸琵鹭是那样的雍容高贵,从看到它们的第一眼起,我就被它们深深地吸引住了。

拍摄黑脸琵鹭并不简单,要想展现鸟儿的行为特征,就必须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在岛上,如何与它们加深沟通成了我的重要任务。2002年的整个夏季,我多次去形人坨观察黑脸琵鹭,思考怎样更好地拍摄。我的拍摄原则是:把鸟类当作朋友,不干扰它们的正常生活,让鸟接受我。大多数时间,我都在观察黑脸琵鹭的习性,静静地坐在山坡上听鸟儿歌唱,用眼神与它交流,也随时赶走偷鸟蛋的人,为鸟儿筑巢准备一些干树枝等等。

躲在帐篷里拍摄

2003年的春天,我来到了形人坨的海滩,等待着黑脸琵鹭。黑脸琵鹭性情温和,从不主动攻击其他鸟类。为了拍到黑脸琵鹭真实的生活情景,拍下难得的小黑脸琵鹭们出生、成长的全过程,我自制了一些器材,主要有隐藏帐篷、相机遥控器和三角架。帐篷是拍鸟必备的,设计得比较合理,为了不让鸟儿发现镜头拍摄口伸出30厘米长的隐藏袖子。观察口用的是绿色的纱网。帐篷不高,设计成多边形的,易于移动。帐篷用的迷彩防雨布,颜色与当地植被一致,这样就能使鸟儿适应并接受它。用一个遥控器可同时控制两台相机,遥控距离可达100米,能减少对鸟的干扰,又便于拍摄。

帐篷早就制作好了,但我怕过早放置会惊吓正在孵蛋的黑脸琵鹭。直到6月初,大量的鸟蛋都孵化出小鸟。在一个夜里,我把大帐篷悄悄地安置到离黑脸琵鹭巢穴20米远的地方。为了尽量减少对鸟的影响,小帐篷就放在大群鸟巢边缘的一个突出巢穴旁。每天天没亮,我就爬进帐篷中等待,到了晚上才能出来。夏天的形人坨酷暑难耐,小小的帐篷更是闷热。几瓶矿泉水,几个烧饼,就是我一天的食粮。虽然每天都在炎热、干渴、饥饿中度过,但丝毫没有影响到我的拍摄热情。

挥手告别好朋友

黑脸琵鹭本来特别怕人,但短短十几天的近距离接触,我就与它们混熟了。刚开始,我离鸟30米开外就会引起它们的警觉。它们纷纷伸直脖子,四处张望。后来,我的脚步和身影不再引起它们的注意。我在离鸟巢不足20米的地方,黑脸琵鹭头都不回一下。这说明它们已经把我当成了好朋友。

不知不觉,到了8月,黑脸琵鹭们都已经筑了巢、产了卵、孵了蛋,就连小黑脸琵鹭们也能飞了。我与形人坨和黑脸琵鹭的感情越来越深,那些美丽的精灵,成了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一天上午,黑脸琵鹭排着V字队形,围岛盘旋了一周又一周,仿佛流露出一种恋恋不舍的情感。此时此刻,我的眼中也含着泪花,不停地挥手:“再见,明年见!”黑脸琵鹭转完最后一圈后,朝着南方飞去……

收藏夹

黑脸琵鹭是一种大型珍稀候鸟,目前在全世界的数量不足千只,是濒危的水禽之一。

黑脸琵鹭体长60厘米~78厘米,全身羽毛都是白色的。夏季繁殖期,后枕部长有很长的发丝状桔黄色羽冠,项下和前胸还有一个桔黄色的项圈。它们每年在我国台湾、香港和越南等地越冬,5月~8月飞到朝鲜与韩国交界处的孤岛和我国的大连地区进行繁殖。

猜你喜欢

琵鹭黑脸帐篷
今晚,我要睡在帐篷里
帐篷里的笑声
“帐篷节”开始啦
黑脸琵鹭的魔法(上)
劝君敢于“唱黑脸”
2019第三届深圳“琵鹭杯”公共艺术优秀作品展入选作品
琵鹭:鸟类世界里的“漫画”者
圣米歇尔山和黑脸羊
搭在水上的帐篷
博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