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2007-12-29李汉荣
中国集体经济 2007年4期
优秀企业文化是企业或组织的领导者有意识地加以培育和长期建设的结果。西方有些学者把这个建设过程叫做“文化匹配”。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文化显得尤为重要,建设优良企业文化才能使得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国外先进管理理念以及企业文化理念的大量涌入,使许多企业在借鉴国外企业管理经验的同时,掀起了建设企业文化的热潮。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些企业模仿国外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的一些形式,热衷于搞文艺活动、喊口号、统一服装、统一标志,或者注重厂貌、厂徽、厂歌、产品形象、职工风貌,有些企业还直接请广告公司做形象设计,认为这样就是塑造企业文化。这是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普遍共性问题,即盲目追求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略了企业文化的内涵和本质。企业文化是指在长期生存发展中所形成的,为企业多数成员所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它是理念形态文化、物质形态文化以及制度形态文化的复合体。正确理解企业文化的概念,是我们建设企业文化的前提条件。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则
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下,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则是坚持“以人为本”,把人看作生产经营中的第一要素,应该成为经营管理者的共识。企业改革、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产品开发、经营管理、营销服务创新、企业形象塑造等,哪一项能离开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无形资源,就是塑造具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明确的价值指向、高尚的道德境界的企业工作群体。企业发展的关键取决于“人”,离不开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企业文化的关键即是要研究人、抓住人、教育人、尊重人、爱护人,尽可能发挥人的才智和潜能,重视人的价值并努力创造条件促成人的价值实现,并通过人的价值实现来达到企业的价值实现,这是企业文化的中心任务。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必须把人作为企业管理的根本出发点,在制定决策时优先考虑人的因素,充分重视人的价值,把人放在积极主动的位置上,承认人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关心人、依靠人、培养人和造就人,才能充分激发员工的热情和进取心,使之从内心深处产生对企业强烈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并真正把个人的前途和企业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策略
一般认为,企业中都存在着两种文化:个人文化和企业文化。个人文化是指一个人带入工作的行为规范、态度、价值观和信念,它们可以因一个人的工作哲学、愿意承担风险的程度以及对权利和控制欲望的不同而不同,个人文化与企业文化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同发展。有能力的领导者善于选择与企业文化相一致的人作为自己的员工,也善于使与企业不一致的员工改变初衷,最终与企业文化相协调。
1、运用心理定势。人的心理活动具有定势规律,前面一个比较强烈的心理活动,对随后进行的心理活动的反应内容及反应趋势有明显的影响。特别是对新的企业成员的培训,心理定势的作用十分突出。企业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企业所欣赏的干部、职工是什么样的?企业成员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思想、情感和作风?刚录用的员工就急于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通过培训,使他们在这些问题上形成有利于企业的心理定势,对其今后的行为起到指导和制约作用。企业进行变革时相应地要更新和改造原有的组织文化,要打破已有的传统心理定势,这是十分艰巨的任务,会遇到文化惰性的顽强抵抗。
2、强化企业文化。强化是指使某种品质变得更加牢固的手段。使人的行为重复发生的称为正强化,阻止人的行为重复发生的称为负强化。把强化应用到企业文化建设上,就是及时表扬或奖励与企业文化相一致的思想和行为,及时批评或惩罚与企业文化相背离的思想或行为,使物质奖励或惩罚尽量成为企业精神的载体,使企业文化变成可见的、可感的现实因素。
3、让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认同和共有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念、价值取向以及行为等外在表现形式,由管理作风、管理制度和管理观念构成的管理氛围,它规定了人们的基本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因此在建立企业文化时,必须要得到员工的认同。很多企业在引入组织变革或再造时,由于忽略了对本企业文化的考虑,缺乏员工的认同感,尽管很多变革的方案很科学,但由于文化不能融合,结果一败涂地。要得到员工的认同,首先要征求意见。企业高层管理者应该创造各种机会让全体员工参与进来,共同探讨公司的文化,然后在各个层面征求意见,取得对原有文化的认知,最后采取扬弃的办法,保留原有企业文化的精华部分,并广泛进行宣扬,让全体员工都知道公司的企业文化是怎么产生的。
4、通过制度化的管理进行深入塑造。企业文化不能仅仅停留在理念宣传阶段,要把它制度化。良好的企业文化应该体现出一种优质管理。具体表现为企业内部规范的管理制度、领导层的先进管理理念、员工的科学行为方式等等,从而实现企业运作的最高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经营效益。良好的企业文化最终要塑造出优秀的企业品牌,通过企业品牌的辐射力和感召力,吸引更大范围内资源的聚合,企业得以滚动式发展,实现良性循环。制度化的管理应该从点滴做起,很多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塑造时,喜欢大张旗鼓地开展一些活动、培训和研讨,其实企业文化的精髓更集中在企业日常管理的点点滴滴上。作为企业管理者,不管是高层还是中层,都应该从自己的工作出发,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比如GE公司,他有一个价值观的卡片,要求每个人必须随身携带,就连总裁也随时都拿出这个卡片,对员工进行宣传,对顾客进行讲解,这是我们国内的许多公司高层管理者所不具备的理念和作风。在企业文化的长期建设中,先进人物的评选和宣传要以理念为核心,注重从理念方面对先进的人物和事迹进行提炼,对符合企业文化的人物和事迹进行宣传报道。全体员工都知道为什么他们是先进,他们做的哪些事是符合公司的企业文化的,这样的榜样为其他员工树立了一面旗帜,同时也使企业文化的推广变得具体而生动。
5、发挥企业高层的作用。任何先进的意识和行为总是先在少数人身上表现出来,然后通过他们带动基层的职工,逐渐成为大家自觉的意识和行为规则。有很多优秀企业文化的诞生都缘于一位杰出的企业创始人或高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尤其是在企业里众人仰慕的企业家,他的行为、能力和领导艺术对企业文化影响力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他的风格、精神会影响着其下属和员工,所以他首先要作为企业文化的身体力行者。同时,企业文化离不开企业高层领导的积极倡导和精心培育。企业文化的建立和重塑,关系到整个组织系统的运行和发展。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长久以来大家都关注的热点话题,对于如何建设一个优良的企业文化每个企业都应该有其各自的想法。每个企业对于各自情况的分析与理解也会使得他们建立的企业文化具有各自的特点。以人为本,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企业文化的建设中来是我们建设企业文化的捷径。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大脑和潜意识,是企业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没有企业文化做支撑,中小企业将很难长大,大家都朝眼前利益看,一旦遇到困难便会成一盘散沙;没有形成一种积极的企业文化,大企业对内将缺乏凝聚力,对外将不能从根本上形成、提升企业形象,因此很难有长久的生命力和核心竞争力。试想,是什么造就了微软、GE?又是什么使HP、IBM在长达半个世纪以上的岁月中一次次重新焕发青春?当然不是资本,不是规模,也不是技术,不是某一群特定的优秀员工。这些因素每天都在变化,而优秀的企业文化使这些因素做到了有机结合,发挥了最大的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它始终坚持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中国企业如能从中得到启示,并得以有效的应用,企业做大做强,与国际知名企业同台竞技便会指日可待了。
(作者单位:大庆石油管理局钻探集团运输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