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教育对大学生创造力的影响

2007-12-29李小贝

中国集体经济 2007年4期

  摘要:文章从艺术教育对大学生智力的开发、人生观的塑造、知识面拓广等几方面来剖析其对大学生创造力的影响。
  关键词:艺术教育;创造力;大学生
  
  艺术教育是大学生教育中的一部分,然而它的作用却是不可或缺的,尤其对于大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有着很好的催化剂作用。我们从艺术教育对大学生智力的开发、人生观的塑造、知识面拓广等几方面来剖析其对大学生创造力的影响。
  
  一、艺术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智力的开发
  
  对大学生创造力的影响因素中,智力是举足轻重的一环。毕竟在同时间内,一般来说越是聪明的人越能更快了解分析并解决问题,而且对问题有很深入的思考,以至能够发现问题的关键点从而提炼出更新鲜的观点和想法。艺术教育是开发后天智力的重要渠道之一。大学生应在美育方面补补课,因为艺术的美育功能不仅能提高审美能力和陶冶情操,而且有助于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是另一种智力开发。
  医学的研究表明:人脑的机能是深不可测的。人的思维智能仅开发利用了百分之十,还有待进一步开发。人的大脑分为左右半脑,其生理机制与功能是互补的关系。据美国神经生理学家罗杰·斯佩发现:人的右半脑功能属形象思维,具有音乐、绘画等各方面艺术的潜力;而左半脑功能则属抽象思维,具有逻辑分析等能力。所以,左右半脑均宜开发,使其较好地发挥互补作用。形象思维对打开思路,活跃思想很有好处。还有人认为潜伏与顿悟是创造科学灵感的两个关键阶层,而它们都主要靠右脑的形象思维功能来实现的。任何一种艺术欣赏或艺术创作的过程都是一道复杂的工序,它必须充分调动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器官同步进行。因此有利于人的大脑的运用,思维能力的开发及灵敏度的锻炼,从而极大地促进人的智力的开发与综合素质的提高。古今中外学有所成者从艺术中获得启迪的不乏其人。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同时也是一个精通音律的音乐家;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还是一位不错的小提琴手,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我在科学上的成就,很多是由音乐启发的”;钱学森则坚信,“搞科学同样需要灵感”,而他的灵感许多就是从艺术中悟来的。这些名人往往能在享受美中受到启迪而产生灵感,激发创造与发明的欲望。
  
  二、艺术教育是塑造大学生健康人生观的重要途径之一
  
  艺术起源于生活,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它通过各种形式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情感。无论是艺术欣赏还是艺术创作,都始终饱含感情,充满联想与想象。因此,艺术具有较强的情感感染和教育作用。艺术教育对大学生创造力的影响不是其他意识形态所能替代的。它在肯定对社会有价值的东西时,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艺术还可把一些不正当的,对社会有害的东西当作丑的对象加以鞭挞、嘲讽,使丑的现象被人们形象尖锐的感觉,从而引起愤怒与厌恶,从本质上加以否定。因为艺术具有这样强烈的感染性,能直接激起人们的共鸣,抒发人们的爱憎,易于被接受,达到以情动人,寓教于乐的良好教育作用。而当一个人对于生活充满热情,对社会充满感恩时,他所表现出的所有状态本身就具有创造性。只有一颗健康心灵才会对周围的生活有更多感悟进而才能体现出对生活的创造力。大学生应通过各种渠道加强自身素质的修养。应在学习好各自必修课程之余,更好地接触和培养各自喜爱的艺术。大学生在艺术的海洋中体验物我同一的移情审美情趣,在对艺术学习和借鉴中,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锻炼积极进取的性格和顽强拼搏的坚强意志;使自己的情操在艺术的真善、美中得到陶冶,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净化和升华。每一优秀艺术作品都凝聚着艺术家们崇高的精神,它感染人、激励人、教育人,引起人们深思,让人们在欣赏、创作优秀作品过程中,获取意味深长的教益。因此,从很大程度上讲,加强艺术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创造力健康而积极的增长。当然,不同阶段与时代,对艺术作品的审美标准与价值取向是有本质区别的。大学生在自觉接受艺术教育时,应注意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通过艺术实践,艺术欣赏,艺术创造,提高自身审美观,善于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热爱美好事物,塑造美好心灵。
  
  三、艺术教育是大学生拓展知识面的一个有利渠道
  
  一个人的知识面直接取决于他面对任何问题时思维反映的深度和广度,而创造力的精髓正在于对于问题多方面的认识联想和思考,而且一个人要做到适应社会的发展、未来的挑战,并能有所建树,是需要有渊博的知识基础的。一个科学家,假如只知道自己搞的那一行,对其他事情一概不知,那么,他的思想怎么开阔呢?可以说,艺术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去获取渊博的知识。它有助于启发和增强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动力和能力。我们还是再谈谈艺术欣赏与艺术创作。艺术欣赏是由于接触艺术作品而产生的一种审美活动,也是一种通过艺术形象去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活动。艺术创作过程,实质是艺术地认识生活并表现生活的过程,是一个艰巨复杂的艺术打动过程。它需要细致深入地观察体验生活,富于联想与想象,经过千百度的艰难寻觅才会有暮然回首的重大发现。艺术欣赏、艺术创作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拓展知识的过程。大学生就应积极培养良好的艺术欣赏与创作习惯。除不断地拓展自身的知识面,高校是生产人才的基地。大学生应成为未来社会的生力军,成为社会的创造力的源泉。就业是大学生的一件大事,他们将怎样面对五花八门的多彩世界呢?除了过硬的专业技术外,雄厚的知识基础和非智力因素,广博的知识修养乃至美学修养的积淀对大学生来说都是不可忽视的。博学多方,有一技之长。特别是有文艺特长,热情开朗的大学生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这是为什么呢?用人单位所看上的不外乎就是你潜在的创造才能。下面有几起这样的例子,其一:某用人单位到某高校要毕业生,对几位入围的大学毕业生进行了一项有趣的测试,请这几位同学唱《国歌》结果能准确无误地唱出国歌的仅一人,结局不言而喻。这不免让用人单位发出感叹;其二,某单位要毕业生,并欲送其出国留学。校方极为慎重地推荐了一名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然而该同学却因面试怯场而落选。恰巧这时,有另一位同学毛遂自荐主动找上门,较好地表达了自己渴望留学的急切心情,希望能给予她一个面试的机会。而这位同学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并能演唱甜美的民歌,跳起优美的民族舞。结果受到了用人单位的赏识被破格录用。可见,创造性对大学生择业也起到较大的影响作用。如今,信息社会的到来,我们必须不断革新,更好地与先进科技相结合,充分发挥想象力,营造更完美的创造空间。随着科技的发展各学科知识点越趋向于交叉、渗透、融合,这对非艺术类课程也提出了主动接受艺术熏陶、充分挖掘自己艺木潜能,进一步拓展知识面的课题。科学家要学点艺术,艺术家要学点科学,科学家多懂一些艺术,可以获得更多的创造力,提高人生境界,从而成就更伟大的事业。高校对大学生进行艺术教育应渗透到各种教育中去,全方位、多方面地进行。应选派审美能力强、艺术涵养深的教师开设美学,艺术奖赏等选修课程,开展音乐、美术、书法、摄影、舞蹈、曲艺等形式多样的艺术社团的活动。同时多参加一些观摩演出,艺术讲座及沙龙等,这既能为大学生提供用武之地,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也可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塑造自己的形象及气质。
  艺术教育在大学生实施的始终都是贯穿于其智力的开发,知识的地拓展和人生观的塑造,多管齐下,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才不是培养出只会完成任务的机器人,而是一群活跃在各行各业的独具创造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文英.高等建筑教育——大学生审美素质培养与创造力开发[M].2001.
  2、布郎科赞尼克.艺术创造与艺术教育[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3、赫佰.里佳,吕廷和.通过艺术教育[M].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4、孙美兰.艺术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