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虚拟资本的价格理论与现实

2007-12-29郗修方

中国集体经济 2007年4期

  摘要:文章分析了股票价格膨胀与资本扩张的关系,对资本虚拟化以及决定资本价格虚拟化的基础进行了研究;从资金流的角度论证了股市博弈的“零和游戏”和“传销效应”观点,以及基于这一观点对目前股票市场的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股市泡沫与经济危机的联系,提出了判断股市泡沫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资本虚拟化;股票估值;传销效应;股市泡沫;零和游戏;财富转移;危机判断
  
  一、股票价格:资本的虚拟化
  
  在股票市场上,股票的交易价格经过转手早已与其发行价格即股份公司募集股份时所筹集到的实际资本面目全非,相去甚远。这种股票价格与实际资本的背离,使资本具备了双重表现。一方面,股票的价格脱离了实际资本具有自己独立的运动形式;另一方面,又以实际资本的产出为轨迹不断放大实际资本的产出效应。所以马克思把股票称为虚拟资本,一种以有价证券形式存在,能够给持有者带来一定收益的资本。虚拟资本是一种索取收入的权利资本,是一种索取权资本。股票交易价格的高低取决于股票这种权利证书索取收益的大小。
  进入股票市场的货币资金,一部分通过股票的发行,作为实际资本流入到社会生产和流通领域,发挥着职能资本的功能;另一部分则滞留在股票市场上发挥着虚拟资本的功能。实际资本的扩张是通过增资扩股完成的,包括有偿增资和无偿增资,扩张的速度取决于实际资本的创造能力;而虚拟资本的膨胀是通过货币资本流入股票市场来支撑的,包括投资资本的流入和投机资本的流入,膨胀的速度取决于市场的供求。支撑股票价格的投资资本和投机资本并不增加实际资本的量,这部分资本的大量流入支撑虚拟资本进一步膨胀。从整个股票市场来看,虚拟资本的量总是大于实际资本的量,有的大于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虚拟资本与实际资本的背离,产生了股票市场的价值估值。股票的发行价往往是股票价格膨胀的下限,而股票价格膨胀的上限则往往取决于对股票的价值评估。
  股票的价值决定于它本身索取收益的大小,股票索取的收益大小决定于投入到生产和流通领域中实际资本的创造力,而实际资本创造力的大小又与人文环境、市场规则、自然条件、技术条件和经营者能力水平等众多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股票的估值过程就是对实际资本创造力的评估过程,也是对影响资本创造能力的各种极为复杂因素的预期过程。购买股票就是购买未来,购买预期。
  影响实际资本创造能力因素的复杂性,给股票价值评估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这种对于客观实际的反映会受到投资者主观心理变化的影响。股票市场是资本市场,更是信心市场。投资者信心的建立会激发投资情绪,投资情绪普遍高涨会进一步加速股票价格上涨。投资者所获得的信息不同、对股票市场的心理反映不同,对股票价值定位会出现较大差异,由此产生了不同的投资机会。购买股票也是购买机会。
  买未来、买预期、买机会,这不仅使资本价格虚拟化,而且使决定资本价格的基础也变得虚拟化了。
  股票利息收入的预期受到实际资本创造能力的限制,依据股票利息收入所作出的股票估值,需要实际资本产出效益的支撑和验证。在股息收入增长符合预期的情况下,股票的价格膨胀得到实际的价值支撑。建立在股票价差收入基础上的股票估值预期则不同,它不完全需要实际资本产出效益的支撑和验证,而只在乎大多数人是否对股票价差收入都作出了相同的预期。当多数人都预期某只股票价格会上涨,并且踊跃购买这只股票时,该股票的价差收入就会得到实现,而股票价差收入的实现又会提高投资者对该股票价差收入的预期,会出现更多的人购买这只股票。这好比商品传销,商品传销的上家赚钱效应会在下家中广泛传播,进而吸引大量下家加入到传销行列,资金不断累积,上家所得由此不断提升。这种现象可以称其为“传销效应”。
  在“传销效应”模式下,股票的估值已经不十分有用,即便股票的价格低于基本面价值,也不能保证股票价格会上涨到符合基本面的价格水平。此时每个人都在推测多数人认为价格上涨的股票是什么,并以此作为自己的投资目标。虚拟资本的过度膨胀危及到市场的有效性。
  
  二、股票价格变化:零和游戏与不可忽视的财富转移功能
  
  股票价格差异的变化,形成了投资者股票交易的盈亏。通常人们习惯于用股票市值增长或市值损失来衡量投资股票的盈亏程度,其实这是不恰当的。
  交易者的盈亏是通过买和卖两个过程实现的,在这一过程中经历了低买高卖或高买低卖两个环节,实现了交易的赢余或造成了交易的亏损,称之为实际盈亏。实际盈亏是需要等量资金对冲的。股票市值代表的是交易者手中持有股票的市场价值,它表明交易者只实现了股票买的过程,还没有实现卖的过程,在卖出之前其股票市值的增减只是一种浮动盈亏。浮动盈亏并不需要等量资金进行对冲。此外,由于股票市值等于总股本与市场交易价格的乘积,并且市场交易价格需要相对少量的资金或股票筹码就可以撬动,所以,用市值的增减很难衡量交易者的赢利和损失。
  用交易者的实际盈亏衡量股票市场交易盈亏具有重要意义。实际盈亏代表的是资金的流动、财富的转移和货币的分配。长期地从整体市场来观察买者与卖者的交易情况就会发现,投资者交易股票赢余所获得的现金流与投资者交易股票亏损或持平时所付出的现金流是相对称的。
  在股票行情上升的周期中卖出股票,交易者低买高卖所获得的现金流,是新入市者购买股票所付出的现金流。通过原入市者的卖和新入市者的买,资金从购买者手中流入到卖出者手中。这时卖出者获得的是从市场上赢得的真金白银,买入者所获得的是股票,一种虚拟化的资本价值符号。此时尽管买者还没有卖出手中的股票,买者所创造的股票价格还没有回落,还没有出现实际交易赢亏,但卖者真真切切赚取的是买者手中的货币资金。在股票下跌行情中卖出股票正好与上述情况相反。交易者高买低卖的行为使先前买入者手中股票的价格下跌,买入时的不赢不亏或买入后由于价格下跌所产生的浮动亏损演变成实际亏损。这时的高买低卖者由于在买入股票时已经付出了现金流,原来的高卖低买者已经获得了现金流,所以在下降行情中卖出股票则不再表现为二次的现金流动。
  事实上,股票行情的上涨或下跌是交替进行的,在同一个上涨或下跌周期中各种股票也表现出有涨有跌各种复杂的变化情况。但是,这些变化并不影响对股票市场价格变化抽象观察所作出的结论:从现金流动的角度出发,观察股票市场买者之间的竞争,卖者之间的竞争,买者与卖者之间的竞争,最终所形成的现金流动、财富转移或货币分配,其实是一场“零和游戏”。透过这场游戏似乎让我们领会到了资本市场功能之外的一些道理。
  虚拟资本的运动是不能创造价值的。股票流通转让及其所产生的价格演变,并不能使资本市场价值增值。股票利息由实际资本创造所产生,而不是股票流通转让的结果。股票市值是一种虚拟的资本价格,是资本泡沫的载体。那种指望依靠大牛市让投资者都发财致富的想法,只能是一种一厢情愿的美好愿望。
  虚拟资本同样不能消灭价值。股市泡沫破灭,资产缩水,不是货币资本的消失,而是货币资本流出的结果。那种把市值损失看作是投资者损失,并且大声疾呼投资者损失惨重的人们,只是把眼光放到了眼前下跌的行情之中,没有关注到行情下跌前的高点是如何形成的。
  资本市场具有强大的货币资本吸收功能。市场交易量越大,交易价格越高,所吸收的货币资本就越多。虚拟资本这种无限扩张能力既可以延缓货币信用危机的发生,又可以使货币信用危机具有更大的破坏性。人们希望的股市长牛,或者“十年黄金”必须建立在实际资本高效率的运作基础之上。
  
  资本市场具有强大的财富转移功能。它可以把穷人变富,也可以把富人变穷。市场上巨额资本的积聚、扩散和分配,实现了财富在不同所有者之间的转移。在一个有效性缺失的市场上,通过资本市场所分配的财富,具有向少数所有者转移的趋势。这也为我国的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提出了课题。
  
  三、股票价格涨升:泡沫与危机判断
  
  股票行情往往不是在起点和终点之间循环往复,从长期社会实践看,它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制度变迁、人们思维观念的转变等因素呈现出长期上涨的趋势。
  经济增长成为股票行情上升的原动力。在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背景下,世界各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为股票市场的长期向好奠定了基础。尽管经济增长的幅度因各地区的条件有所不同,但增长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主要潮流;市场竞争的激烈化程度,是促使股票市场行情上涨的又一个重要因素。市场竞争加剧促使社会平均利润率下降,这导致股票价格会随着利润率的下降而出现上涨趋势;一般利润率下降规律的作用,还引发了行业投资最低资本限额的提高,这一变化促成巨额的闲散货币资本进入资本市场,从而推升了股票行情;银行信用的介入也进一步扩展了股票行情的上涨空间。
  股票行情的持续上涨,使得近乎所有的股票价格都高于其原始投入到公司中的实际资本的价值。这种股票价格与价值的背离的现象被称之为经济泡沫。一般认为股票属于虚拟经济的范畴,有虚拟经济存在,就有经济泡沫存在。甚至有人把经济泡沫等同于泡沫经济,认为虚拟经济就是泡沫经济。
  问题不在于股票市场是否存在泡沫,而在于过于膨胀的股市泡沫与经济危机有什么联系,以及怎样判断经济泡沫是否超出实体经济可承受的范围。
  首先,过度的股市泡沫降低了资本的使用效率。股市泡沫过高,使大量的货币资本停留在资本市场上相互博弈,浪费了有限的资源。这种资本的无效利用不仅缩减和降低了实体经济的规模和速度,而且还极易在繁荣的假象中掩盖实体经济早已潜伏的危机。其次,过度的股市泡沫遏制了社会消费需求。一方面,大量的货币资本聚集在资本市场,减少了消费者对商品的货币支付能力,另一方面,由于资本向少数人集中,更多的人论为贫困,也同样降低了社会消费需求。再次,投机资本的参与加速了危机的形成。投机资本的大进大出,兴风作浪,使股市泡沫的形成和破灭更加迅速,对经济的震荡也更为强烈。第四,流动性过剩泡沫向股市转移缩短了股市泡沫破灭的时限,同时也使泡沫破灭对经济所形成的破坏作用具有更大的威力。股市泡沫所吸附的过剩的流动性资本,如同向泡沫中注入肥皂水,一旦泡沫破灭,对本来并不正常的实体经济形成巨大的冲击。第五,银行信用的大量介入所形成的泡沫一旦破灭,则引发货币危机和信用危机,使经济危机演变成现实。
  在股市与经济危机的连动关系中,不难发现,防范过高股市泡沫的关键在于对股市泡沫的识别和判断。
  (1)股票价格涨升的动力何在。经济增长是拉动股价增长的原动力,但是经济的增长不等于股价增长。这要看经济增长的动因是投资拉动的结果,还是需求拉动的结果。投资拉动是社会生产外延的扩大,而不是内涵的增长。投资拉动所产生的单位投资利润会因为投资数量的增加被稀释,这表现为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并没有增加。有时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还会因为成本的增加、劳动力价格的上涨以及管理成本的提高,侵蚀掉一部分利润,从而降低每股收益水平。(2)投资者投资预期何在。投资者投资预期是建立在股息收益的基础上,还是建立在价差收入的基础上。这是识别投资市场与投机市场的重要标志。(3)介入股市的资金来源何在。介入股市的资金主体是国内资金,还是国外资金,是银行资金还是非银行资金,是投资资本,还是投机资本。这可以帮助我们从资金的源头上鉴别股市泡沫的性质。(4)投资信息来源何在。投资者所依据的投资信息是公开透明的,还是道听途说的小道消息。投资依据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股市泡沫。(5)推生股价的直接原因何在。股票价格上涨的直接原因是效益推动型,还是资金推动型,是识别股市泡沫原因极为重要的依据。
  
  参考文献:
  1、胡军利.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与虚拟经济[J].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