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制度

2007-12-29张淑艳

中国集体经济 2007年4期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在社会经济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随之而来的如何发展我国的会计电算化的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会计电算化的特征
  
  (一)信息系统的特征
  该信息系统可分为三个不同层次结构,分别为不同管理层服务。会计数据处理系统结构(ADPS)为操作层服务;会计管理信息系统结构(AMIS)为中层管理服务:会计决策支持系统结构(ADSS)为高层服务。同时,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又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
  
  (二)数据集中存放和管理的特征
  “会计电算化”改变传统会计数据重复记录分散存放而带来的弊端,采用先进的数据库及数据仓库技术,实现了数据分类集中存放,既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又可从此完全取消各种会计明细分类账和对账操作,实现数据共享。
  
  (三)人机交互作用的特征
  “会计电算化”它不仅具有核算的功能还具有管理和控制的功能,它离不开人的交互作用,尤其是预测和辅助决策的功能必须在管理人员的控制下完成。
  
  二、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
  
  (一)系统开发控制
  它的作用是保证每个系统在正式投入及每个新程序或修改后的程序在正式进入系统之前,都经过合法的申请、测试、审批手续,防止非法系统投入运行或非法程序进入系统。可分为对系统使用者的控制和对系统开发者的控制两大类。此外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将系统中的各类人员进行分工,并以相应的管理规章与之配套。
  
  (二)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
  它是指采用各种方法保护数据和计算机程序,以防止数据泄密、更改或破坏。
  
  (三)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人员职能控制
  通过计算机舞弊的犯罪分子大多是程序员兼计算机操作员。会计电算化所要求的完善的人员职能控制制度就是适当分工,明确规定每个岗位的职责,以防止对处理过程的不适当干预,以减少利用计算机舞弊的可能性。
  
  (四)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操作控制
  在经济业务发生时,通过计算机的控制程序,对业务发生的合理性、合法性和完整性进行检查和控制,由于计算机处理数据的能力很强,处理速度快,一旦出错,影响极大,因此,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应采用各种技术手段以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准确、安全、可靠,如将大量的经济业务划分成小批量传输,对于输出的会计资料应由专人进行核对。
  
  三、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中的问题
  
  (一)数据处理方式变化带来的问题
  输入操作不当,将会引发明细账、总账乃至会计报表等一系列错误,造成输出信息的失真。一旦系统数据被非法修改、拷贝或是系统程序控制失效,就会影响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严重的可能会导致系统的崩溃,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会计信息磁性化带来的问题
  电算化条件下,会计电算的资料如证、账、表都是通过计算机处理系统完成的,资料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打印账表和存储在计算机软硬盘和其他存储介质中的会计数据,这些存放在磁性介质中的会计档案,可以被不留痕迹地加以修改,很容易遭到损坏,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三)计算机网络发展带来的问题
  网络环境具有开放性和动态性的特点,这给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如大量会计信息通过网络通信线路传输,有可能被非法拦截,窃取甚至篡改,网络会计信息系统遭受“病毒”入侵或“黑客”攻击的可能性更大等等。这些都对会计内部控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四、完善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
  
  (一)设计并建立周密的内部控制体系
  这项控制就是针对会计电算化提出的新要求之一。企业可在保持传统内部控制合理部分的基础上,结合计算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