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制度靠不住
2007-12-29风振衣
书屋 2007年3期
出身流氓无产者的乞丐、和尚朱元璋从参加起义到当上皇帝花了仅仅十六年的时间,现在看来也是个天大的奇迹。他成为四海之君后最担心的就是如何把朱家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为此,这个没有读过书但精明过人的农家子弟搜肠刮肚设计了一整套看似天衣无缝的制度来规范子孙的行为。这些制度的精致和完善令人叹为观止。
说到明朝政治制度,不能不提一本非常重要的典籍——《皇明祖训》,它是朱元璋亲自主持编纂的,内容是为巩固朱明皇权而对其后世子孙的训诫,初名《祖训录》。该书始纂于洪武二年(1369),洪武六年成书,朱元璋亲笔作序,命礼部刊印成书。洪武九年又加修订。洪武二十八年重订,更名为《皇明祖训》,并将首章的《箴戒》改称《祖训首章》,它是皇子皇孙们从幼年起的必修课。全书条目有十三,主要内容有:禁用酷刑;禁立丞相;强调节俭;告诫后代帝王不要轻易动止;规定皇后不得干预外政,宫闱当谨内外;分述内官职掌、品秩和内官机构的设置。里面对朱家子孙的管理作了极为详细的规定:制定了后世二十代子孙排序用字;封爵的程序和规格;规定郡王子孙有文武材者,可考验授官;宗人府及王府官的设置;王国军队的设置,规定亲王仪仗;规定诸王宫室格式,不得僭越;朝觐时沿途人役物料的支给和每岁常用等等。
朱元璋像一个计算机程序员一样把自己能够想到的危险都用制度化的规定加以防止,可他万万没有想到,后来的运行是如此糟糕。他可以设置精致的程序,可操作员的贤愚他做不了主。他以后的十五个操作员把他本来就有漏洞的程序改得乱七八糟,他设想的万年帝国灭亡了,他健在的近支子孙几乎被满清杀了个精光。
朱皇帝怕功臣在他死后尾大不掉,统统将他们砍了。可等靖难之役孙子朱允炆要用人时却朝中无良将,只好仓皇辞庙。他怕皇帝软弱,权臣跋扈,派亲王驻守要地,以备拱卫皇室,可夺取他宝贝孙子朱允炆皇位的就是自己钟爱的四子朱棣。据说,这个漏洞他想到了,还准备了一个补丁软件——给孙子准备好僧衣、度牒以备逃亡!
他怕宦官误国,不许宦官读书识字,不许宦官兼任外臣文武衔,不许穿戴外臣所穿戴的冠服,品级不得超过四品等;还在宫门上挂一块高三尺的铁牌,上面刻有“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他死后四十四年,他孙子的孙子明英宗在位时,太监王振嫌这个铁牌碍眼,命人摘走。有明一代,权阉迭出,气焰之炽盛于前朝。被史家称为贤明的宣德皇帝专门在宫内设立内学堂,教宦官识字,以代替皇帝批阅文件。《明史》记载:“初,太祖制,内臣不许读书识字。后宣宗设内书堂,选小内侍,令大学士陈山教习之,遂为定制。由是多通文墨,晓古今,逞其智巧,逢君作奸。数传之后,势成积重,始于王振,卒于魏忠贤。”
他怕分皇权,禁设丞相,可后世仍然出了严嵩、张居正这样不是丞相的丞相。《明史》中说:“高皇帝(明太祖)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