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十大人物
2007-12-29游艳玲
中国报道 2007年1期
尚福林:为股市迎来曙光
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终于可以放松一下紧绷4年的神经了。
2006年底,上证指数一路高歌,涨势如虹,冲破了2245点历史最高纪录,又不断奔上2600点高位,占股市总市值97.85%以上的上市公司相继完成股改。一直悬在中国股市上空的股改阴云终于一扫而光。
临危受命
2002年底上任的尚福林是证监会第五任主席,说他是临危受命并不为过。当时,股市已步入漫漫熊途,市场极度低迷,几乎所有的矛盾都指向了证监会。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25/gpUTKJVMuQzhZ24bVfNZYM.webp)
尚福林上任之初极为低调,在悄悄给股票市场作了一次彻底摸底排查后,他对媒体只字不谈。
2003年1月底,在一年一度的“全国证券期货监管会议”上,尚福林发表方向性讲话,明确指出“既不能割断历史,又不能迷失方向;既不落后于时代,又不超越阶段”的改革方针。
“国九条”颁布后,尚福林一改常态,屡屡出手,推出了一系列股票市场改革举措。
配套政策不断出台
新的《证券法》于2006年元旦正式实施,《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管理办法》于5月8日颁布实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于5月18日颁布实施,5月证监会还下发了《关于落实〈证券法〉、规范证券经营机构证券经纪业务有关行为的通知》,《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于7月3日颁布并于8月1日实施,《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于7月5日颁布并于11月1日实施,《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于9月19日实施,经过修订的《上海交易所交易规则》和《深圳交易所交易规则》分别于7月1日实施。
一系列政策法规的颁布实施,为证券市场和行业发展提供了法制化、规范化、健康化的运行环境,使证券行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证券公司综合治理
针对证券市场中券商存在的问题,自2004年8月起,中国证监会开展了对证券公司综合治理的工作。行业监管政策的主要变化就是证监会确立了“分类监管、区别对待”的监管原则,先后确立了“创新类券商”和“规范类券商”的标准、申请条件和发展空间等,对相对优质券商采取的“加强监管和给予扶持”政策,使其重新焕发生机。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证券公司挪用客户资产、违规委托理财等各项历史遗留风险大幅下降;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稳妥处置了南方、闽发、大鹏、德恒等29家高风险和严重违规的证券公司,依法追究了一批责任人的行政和刑事责任。
证券公司的综合治理,有效化解和处置了行业风险,强化了监管措施,初步建立了证券公司风险处置的长效机制。
投资者结构和理念变化
经过管理层的政策扶持和市场培育,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和投资理念发生了根本变化,机构投资者力量空前壮大。券商在经过治理后净资本额大幅增长,自营规模增加至300亿元左右,加上社保资金和保险资金等,机构投资者在市场占据半壁以上的江山,市场地位迅速增强。
与2005年相比,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证券投资基金一统天下的格局被打破,形成了基金、QFII、保险、社保、券商、私募基金博弈的格局。
投资理念上,价值投资得到深化,市场也进入全流通时代、大蓝筹时代和机构博弈时代这一全新格局。市场结构分化趋势加剧,“二八”现象愈演愈烈,这也要求投资者不断适应新的投资环境确立新的投资理念以适应市场格局的巨大变化。
股权分置改革接近尾声
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启动股改试点工作,在试点获得成功之后积极进行大力推动。经国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