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蒙太奇
2007-12-29知鱼
中国报道 2007年2期
春节,由“春为岁首”而得名,是中国最具有凝聚力的传统节日。一年一度的春节,给中国百姓带来无尽的期盼与欢乐。丙戊随腊去,金猪带暖春,猪年再次向我们走来。
传统习俗暖新年
春节延续数千年,积淀了深厚的中国传统韵味。进入腊月,家家户户开始为新年做盘算。杀猪宰羊、添衣备粮、洗衣粉房,忙得不可开交。
腊月二十三,进入春节前最忙碌的准备时期。家家户户送灶王、吃灶饼。让自家的灶王美美地吃上一顿,然后送上天,到天帝那里去汇报一年的所见所闻。乡里人有着更多期盼,贴一张灶爷神像,称上一副对联,上联“上天言好事”,下联“下界保平安”,横批“一家之主”。
为过年置办的东西叫年货。一家老小,从里到外换新衣;米粮、蔬菜、瓜果,样样不缺;蒸馒头、炸丸子、磨豆腐、制点心,各种美食应有尽有;烟酒糖茶、探亲礼品、晚辈红包,一应备齐。
“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洗刷的日子,全家上下洗澡、洗衣,为的是除掉一年的晦气,利利索索迎接新的一年。剃头也赶二十七,“二十七,剃精细;二十八,剃傻瓜”。剃了头,从头开始,万象更新。
贴对联,是全家上下的大事。进入腊月,擅长毛笔字的人开始摆摊写对联。乡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更是忙得不亦乐乎。全村子的人,拿着买好的红纸前来排队。不管多忙多累,二十八之前也得赶着写完。直到腊月二十九,对联都贴到各家门上,写对联的任务才能圆满完成。
粉刷干净的门窗、墙面,贴上对联与年画,就有了新年的味道。树上要贴,粮仓、家具也要贴。“开门见喜”迎门贴,“身体安康”伴床头,“六畜兴旺”畜边随,“五谷丰登”见粮仓。大红的颜色,加上雄劲有力的字体,让人对未来的一年更是充满了憧憬。正是“笑盈盈辞旧岁,喜滋滋迎新春”。
大红灯笼高高挂,更增添了新年的喜庆。无论是春节还是结婚庆典,大红灯笼都是必要的装扮。大门挂,二门也要挂。大大小小排成行,圆满而又亮堂,新年的气氛更浓一筹。
除夕之夜至初一,是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