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道 禅道 释永信的“无问”道

2007-12-29游艳玲

中国报道 2007年5期

  上世纪80年代,河南登封少林寺因一部同名武功片的上映而名声大噪。片中的巍峨琼山、苍郁古木和浑雄宝殿引来大量游山玩水、烧香祈福、习武练功的人们,给沉静了千年的古刹带来勃勃生机。20多年过去,古寺少林除了连绵不绝的香火,更有与时俱进的新少林传奇引来看客无数,也吸引本刊记者来到少林寺,并拜访这位让千年古寺焕发出现代光华的方丈释永信大师。
  
  从商涉政修文化
  
  1981年,释永信来到少林寺,被行正长老收为徒弟。1984年,师父让释永信负责寺院民主管理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协助师父处理日常寺务。1987年,师父圆寂,释永信继承了师父的衣钵,担任住持,全面主持寺院工作。那一年,他22岁。1999年,释永信正式升座为少林寺方丈。
  释永信说,当年他来到少林寺时,院内四处破败,只有孤零零的几个大殿,香火也不旺盛。主持寺务后的他,除坚守基本的寺院必须的清规戒律外,做出了一连串令人惊愕的大动作——搞功夫巡演、打商标官司、办实业公司、申报世界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上公开少林武功秘笈、全球海选功夫之星……这些在常人看来理应与清净佛门保持绝对距离的商业事件,却实实在在地发生在少林寺,发生在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身上。
  当年,由于影片《少林寺》的一炮走红,冒用“少林”字样做的广告一个接一个。1994年,“一个从山门里面飞出”的“少林”牌火腿肠广告在电视上热播,让释永信不能再坐视不管。为了保护少林“品牌”、维护少林形象,释永信决定通过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在起诉“火腿肠”的过程中,专家建议,必须通过商标注册来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但当时少林寺还不具备注册商标的资格。于是,少林寺就用几个老僧人的名字去注册了一个公司,再以公司的名义去注册商标。官司赢了,“少林文化公司”也就顺理成章地诞生了。
  “少林文化公司”成立了,释永信请来专业的营销公司来进行操作。经过精心策划,少林武僧团的全国巡演一经推出便好评如潮,海外演出的邀请也纷至沓来。1999年,释永信亲自带队到俄罗斯进行文化交流,在当地建起了少林文化交流中心,并选派武僧在当地任教。2006年6月,少林寺又在澳大利亚得到了1.8万亩土地建寺。就这样,少林寺像沃尔玛一样在全世界开起了连锁店。现在,少林寺已陆续在国外建立了十多个禅武中心和分院,并在包括新加坡在内的很多国家着手少林寺商标的保护工作。
  20年里,少林寺挽救传统功夫,创办少林功夫工作室、少林寺拳法研究会、少林寺武僧团,外出表演武术、举办功夫大赛,建武校、开分院,弘扬少林武学;创办文化公司,拍摄影视、开通网站,创办少林文化研究所;组办艺术展演、禅宗音乐大典等大型推广活动。少林僧侣走出遁空的禅房,融入俗市凡尘,将普渡众生的佛理汇入市场经济的洪流,给少林寺带来丰硕的经济成果。
  少林寺的兴盛带动了当地的交通、饮食、住宿等相关消费。旅游产业和以武术为主的地方教育产业的兴起,使少林寺成为登封市的经济支柱。
  获得经济地位的少林寺,在政治上也取得了不可小觑的话语权。1998年,释永信当选为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随后,又出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从此,他积极为少林寺申报世界遗产四处奔波,又在两会期间以人大代表的身份提出取消少林寺门票的议案,以保证信众的出入自由。这两项努力到现在虽然还没能实现,但他没有气馁,并相信终有结果。
  2006年3月,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并前往河南参观了少林寺。他和普京总统就文化、佛教、武功方面的交流和合作进行了沟通。临别前,释永信将一本少林武功密笈赠送给习武的普京。
  至此,在得到“经济和尚”、“政治和尚”的冠冕后,人们给释永信的注释又增添了一个“外交和尚”的称谓。
  
  释禅论礼话和谐
  
  对于释永信以经营企业的方式来发展少林文化的做法,得到了一些学者的认可,但也有媒体发出了不同的声音,认为他高调入市是违背“出家人”的教义,赠“外人”武功秘籍是出卖少林绝学,如此等等,并对少林寺的所作所为发出质问:它究竟是一个学武的场所,还是一个修禅的寺由;它究竟是一个商业景点,还是一个宗教圣地?
  对于异议,释永信不置可否。他说,“对于争议,我相信,做实事的人能理解我。”释永信认为,在走过了官府供给、农产并重之后,商业服务成为中国佛教发展的大趋势。处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的少林寺也应该有“市场”的观念,通过给社会提供一种好的产品、好的服务,让少林寺更好地存续下去。正如释永信所说,“我只是想让少林寺中一些优秀的东西让更多的人知道,并服务众生。”
  释永信坚持自己对少林寺众僧的定义:他们首先是人;他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他们遁入空间,并不意味着与俗世隔绝。方丈释永信表示:“我们要尽可能使少林寺成为出家人敬佛修行、安心办道之地,把少林文化进一步弘扬、光大。”
  对于少林寺的声名是靠“拳”,而不是“禅”的论断,释永信则予以坚决的否定。释永信介绍说,少林寺从北魏时期建立到现在已经1500多年了。早期的少林寺是以翻译经文著称的,达摩祖师来之后少林慢慢变成了一个禅修中心。少林寺方丈释永信称,“创办这些机构和开展各项活动都是为了弘法,也可以说是少林寺的一种新的生存模式,一个展示形象的平台。”释永信说,“‘弘法是家务,利生为事业。’少林寺的宗旨、目的始终未变。”他认为,1500多年来,禅早已融入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在各个地方都能找到禅的影子,像喝茶、写字、画画里都有禅,方方面面都有禅,武功也在其中。
  释永信认为,佛教能够传入中国,能够生存,能够发展,肯定是有它的文化优势。佛教学说结合中国的儒家、道家,形成了禅宗。而少林寺作为禅宗祖庭,自然是有着巨大贡献的。释永信认为少林寺对于禅宗的贡献也是与中原文化分不开的。少林寺在佛教界的地位很特殊,是禅宗的主体,达摩祖师在这儿守禅宗,它的历史地位、主体的地位很特殊,任何寺庙不可替代。由于少林寺的历史跟中国的政治、社会、宗教、经济、文化都密不可分,所以释永信一直在努力打造一门“少林学”。为此,他开通了少林寺网站,创办了《禅露》杂志、少林书局,召开了几次学术研讨会,出版了许多少林文化图书,并在国内有关专家学者的提议下开始了“少林学”研究…
  在释永信看来,西方文化是理性的,而佛却相反。他本身是个人,是个有觉悟的人,通过长时间的修行达到了觉悟,然后呢,我们称他为佛,而且佛不止一个,众生皆有佛相,大家只要努力,都能达到境界。中国佛教禅宗的修行是为了自己见性成佛,自己可以主宰自己,不是靠哪一个外来力量,不是靠什么神,所以说现在佛教就讲究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做。自度度人、普渡众生。
  少林寺内有一座“三教合一”碑,即“混元三教九流图赞”,在一个大圆圈内,有一位双手捧“九流混元图”的人物,这个人物,整幅看上去是佛祖释迦牟尼正面像,若遮住画像一边,左面就是道教圣人老子侧像,遮住另一边,右面则是儒教圣人孔子侧像,一幅图刻出三位圣人,因此有三教荟萃登封之说。少林寺、嵩岳庙和嵩阳书院分别是这三教的代表。漫画家蔡志忠认为,这是漫画的绝妙运用。也许,我们可以从这件融合了儒释道的古老碑刻,悟出一点奥妙。并且,在中国历史上,强势宗教所拥有的政治资本和物质财富之雄厚,从来都是超出了我们一厢情愿的想象的。少林寺的世俗色彩并非本土宗教的例外,只不过格外耀眼而已。
  释永信认为,少林寺的佛教文化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产物,主张通过禅武修炼达到身心和谐,而“人的身心和谐、健康是根本”。
  释永信的思想毫不保守,而且视野开阔,思维前瞻。采访中,他侃侃而谈,显然对周围发生的最新事件都了如指掌,对国家大事也非常关注。他还饶有兴趣地谈起传承佛教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关系。释永信积极倡导让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来服务当今社会。他认为,禅宗是可以归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在认可佛教教义的人很多,因此,佛教还可以为当今的和谐社会服务,对国家和谐发展有益。
  释永信认为,他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弘扬佛教,发展壮大少林寺。而这些工作对和谐社会的建设,都会起到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他说“传统佛教文化有很多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的积极因素。有效地弘扬和发展佛教文化,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更重要的是人自身的和谐。”
  他说,佛教传人中国至今,已完全融入中国文化。佛教文化早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僧人的修行方式已完全中国化。比如从农历腊月初八至新年,少林寺僧众每天祈祷的内容和祈祷的时间逐渐增加,他们祈祷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世界和平。由于少林寺1500年来的传承没有间断过,而又地处嵩山,作为中原文化乃至整个中华文化的一个部分,对少林文化的弘扬其实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少林寺的许多商业行为是与国际上最有名的机构合作的,这无疑会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热爱中国。
  “我们还是鼓励提倡一些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来服务当今社会,禅宗是可以归到传统文化的。人文首先是人,其次才是一些看得见的东西,有形的加上无形的才是人文。所以呢,西方的很多博物馆有好些中国文物,非常精美,但是这代表不了中国的人文。文物都是死东西,是静态的,真正的人文是靠人来传承的。咱举个例子吧,拍电影、电视剧,就是一种传承啊!我们国家现在很重视传统宗教了,这对和谐发展是有益的。”释永信说。他表示,少林寺通过一系列的国际国内文化交流,在传承和发扬光大少林文化的同时,对促进民族和谐、人类和谐都非常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