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璇涛:把驻马店建成豫南区域经济中心城市
2007-12-29祁春玉刘丽丽
中国报道 2007年5期
驻马店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古为交通要冲,因历史上在这里设皇家驿站而得名,素有“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之称。驻马店历史悠久、区位优越、气候温和,是国家和全省重要的粮油生产基地,素有“天下粮仓”、“中州油库”、“芝麻王国”的美称。在新形势下,如何抓住机遇,发掘优势,科学发展,实现历史新跨越,是驻马店面临的首要任务。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专程采访了驻马店市委书记宋璇涛。
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农村工作的总抓手
《中国报道》:您曾指出,驻马店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市,“三农”问题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请问,除了要贯彻中央和河南省的各项方针政策外,驻马店市如何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宋璇涛:驻马店共有人口835万,其中农村人口就有650多万,从这两个数字就可以看出我市农业比例的大小。因此,搞好农村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驻马店市的意义是很大的。
驻马店提出要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农村工作的总抓手,深刻领会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论述的内涵,进一步理清“三农”工作思路,明确“三农”工作任务,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维护农村大局的稳定。
《中国报道》:把社会主史新农村建设作为农村工作的总抓手,是驻马店市今后在农村展开工作的总思路和总原则。请问,驻马店都采取了哪些办法来体现新农村建设这一总抓手的地位?
宋璇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将围绕“提高、调整、减负、改革、转移”等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具体来讲,就是“六抓”。一要抓项目,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生产发展为首要。否则,新农村建设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大力发展农村工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道路上,我市通过项目建设,使农民群众得到了不少实惠。今后我们要继续坚持以项目建设为载体,立足本地资源和特色优势,按照“高起点、大规模、外向型、辐射力强”的原则,促进农产品、畜产品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农树经济的整体水平。
二是要抓调整,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去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是2906元,较上年增长了16.9%,但是仍比全省平均值少了344元。因此,在驻马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务之急就是要增加农民的收入。
三是要抓基础,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要做到这点,就要积极实施农村道路“村村通”、农村沼气建设和秸秆综合利用工程,加大对农村道路、安全饮水、能源、改厨改厕等设施的投入,完善电力、广播、通讯等配套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使农村面貌得到明显改善。
四是要抓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巩固深化税费改革、乡镇机构改革,深化农村教育改革,深化农村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农村金融、粮食流通体制等改革。
五是要抓教育,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坚持国家投入与农民投入相结合,积极发展“民管、民办、民受益”的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六是要抓领导,提供加强保证。完善机制,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抓好试点,精心组织实施“百村示范”工程,不搞一刀协完善“一事一议”和村务公开制度,深入开展“三杯”竞赛活动。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同时,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在各乡镇深入开展了包括“创业杯”、“平安杯”、“公仆杯”的“三杯竞赛”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干部队伍的活力,营造了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做到以上六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会在总体框架上形成一个有力的整体,以强有力的姿态推进这一事业扎实、稳步地前进。
《中国报道》: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驻马店掀起了“三杯”竞赛的热潮,而且,该竞赛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着。请问,您认为这一活动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有多大?
宋璇涛:“三杯”竞赛活动主要针对乡村干部开展。乡村干部既是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推动者,其精神状态的好坏、工作作风的优劣、工作绩效的大小,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三杯”竞赛活动的出发点,正是要把广大干部的精力引导和凝聚到新农村建设上来。打个比方讲,如果能够把乡村干部这一队伍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新农村建设也就有了精锐的带头部队。
在竞赛内容的确定和指标的设置上,“三杯”竞赛紧紧扣住了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人物和农村税费改革后的乡镇工作职能。其中,“创业杯”竞赛活动,主要体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涵盖项目建设、民营经济、劳务经济、现代农业和党的建设、社会管理等诸多方面;“平安杯”竞赛活动,主要体现平安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涵盖社会治安、信访稳定、安全生产等诸多方面;“公仆杯”竞赛活动,主要体现民本思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本要求,涵盖干部作风、廉洁勤政、为民服务等诸多方面。
“三杯”竞赛活动,已经成为我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载体,使新农村建设的内容更具体,目标更准确,推进更有力。
《中国报道》:那么,“三杯”竞赛活动的结果,对乡镇干部的任职是否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呢?
宋璇涛:会。我市的“三杯”竞赛活动,已经和干部的选拔任用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对于在“三杯”竞赛活动中成绩突出的乡镇(街道)主要负责同志,经过考核符合任职条件的,可以考虑优先提拔使用,或者列入县处级后备干部队伍管理;没有夺杯的同志,不纳入县处级后备干部队伍管理或作为拟提拔对象。这样做,有个好处,就是为在群众观点和实践观点的交汇点上选拔任用干部提供了载体和平台,树立了正确的用人导向,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干部队伍的活力。
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突破口
《中国报道》:驻马店是一个欠发达的大城市,有4个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和1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您曾指出,要把驻马店建成豫南区域经济中心城市。请问,在抓经济方面,驻马店的重点是什么?
宋璇涛:欠发达,是驻马店不可规避的现实情况。驻马店工业基础差,底子薄,总量小,工业是驻马店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所在,但同时也是潜力所在、希望所在。我市坚持把工业作为经济腾飞的“引擎”,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牢固树立“工业强市、工业兴市”的理念。
《中国报道》:您曾指出,驻马店的发展,要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和重点,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请问,抓项目对驻马店经济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宋璇涛:项目是投资的载体,项目是投资的支撑,抓经济就要抓投资,抓投资就要抓项目。实践证明,对于区域经济而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以项目建设为中心;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就是以项目建设为第一要务。目前,驻马店市已经形成了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的良好格局。以后,要想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还.要继续坚持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加大项目建设的力度。
《中国报道》:2006年,在项目建设上,驻马店已经取得了让人欣慰的成绩。请问,在今后的工作中,驻马店的项目建设如何做到既保持已有成绩又有所突破?
宋璇涛:2006年,驻马店市164个项目完成投资105.5亿元,项目投资额为历年最高。这些项目的实施,有力推动了工业化进程,也带动了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但是,总量不足,仍然是驻马店市工业经济中最突出的问题和主要矛盾,2006年全市工业增加值仅占GDP总量的37%。为解决这一问题,今年市里共安排重点工业项目110个,总投资266亿元。
而且,工业经济结构性矛盾,是制约驻马店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主要矛盾。因此,我市还将在优化产业结构上下大工夫,以天方药业、中集华骏企业等为重点,努力形成一批集聚效应明显、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提高工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报道》:近年来,驻马店市坚持以承办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经贸洽谈会为契机,抓住国内外产业转移的机遇,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积极构筑东西合作平台,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请问,要在东西合作、对外开放方面打开更广阔的局面,您认为驻马店还要做好哪些工作?
宋璇涛:目前,东西合作已经成为驻马店对外开放的品牌和名片,成为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驻马店将继续坚持东西合作的做法,引进项目、落实资金,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要继续支持东西合作,首先要加强领导,强化责任。为扩大招商引资的范围,我市各级领导党委、政府坚持用主要精力招商引资,实行责任制和“三分之一”工作法,即三分之一的机关干部及工作人员常年外出招商,主要领导走到东西合作招商引资一线,亲自参与项目洽谈、签约和协调服务。
在招商过程中,还要注意讲究方法,灵活招商。有计划地选派部分干部到沿海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寻找合作项目的同时,还要坚持以商招商,以来驻马店经商的商人为媒介,宣传驻马店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吸引外地客商来投资兴业。比如,荣光集团带动了浙江瑞安市的一些企业家纷纷前来投资,相继办起了橡胶厂、海绵厂等9家企业,总投资达2.1亿元。
招商还要有重点。把全国的著名企业或企业集团汇总在一起,然后进行筛选、分类排队,找出适合在我市发展的企业,然后进行招商重点攻关,使他们相继在我市建立分厂或联营办企业。
《中国报道》:您一贯坚持要把项目做大、做好,请问,不论是引进的项目,还是本市独立建设的项目,要让这些大项目、好项目在驻马店落地生根,您认为,关键是什么?
宋璇涛:关键是要有好的投资环境。继2006年被评为“跨国公司眼中最具投资潜力”的20个中国城市之一后,驻马店提出了“你发财、我发展”的投资新理念,并进行了行政效能监察,刹“四乱”、查“五强”,重服务,讲信用等一系列工作,努力打造良好投资环境。
《中国报道》:打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驻马店的具体做法有哪些?
宋璇涛:近年来,驻马店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牢固树立了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理念,坚持“四个强化”不动摇。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我市采取的“四个强化”政策是分不开的,即强化保护机制,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强化运作机制,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强化平安建设,营造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营造优良的投资硬环境。这四个“强化”,不仅优化了我市的投资环境,还增强了驻马店的吸引力,增添了驻马店的魅力。目前,驻马店的“软”、“硬”环境都有了很大的改善。2006年6月份,国家统计局《河南省省辖市投资环境评价报告》中,驻马店政府部门的管理效率名列全省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