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行我素话李敖

2007-12-29

中国报道 2007年6期

  
  李敖,台湾著名作家和史学家。他学贯中西,写作勤奋,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成为台湾文坛50年来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他给世人的印象或恃才傲物,或愤世嫉俗,或玩世不恭,但无论如何,要想真正认识他,还得听听他自己是怎么说的。
  李敖,1935年出生于哈尔滨,1949年随父亲到台湾。先后就读于台湾大学法律系和历史系。1961年挑起中西文化的论争,成为文化界的风云人物。李敖也是台湾最有争议的人物。他学富五车,才华横溢,斗国民党,战民进党,中西文化论争,可谓单英战群雄。1970年和1982年李敖在台湾先后两次入狱,前后长达7年。
  
  “要找佩服的人,我就照照镜子”
  
  李敖自称,写白话文,500年内前三名都是李敖;他自诩为“博学的洪水猛兽”;他自封是二十四品之外的一品:“狂叛”。
  李敖有一幅照镜子时拍的照片,下面有这样一行说明文字:“要找佩服的人,我就照照镜子。”
  李敖一副当仁不让的样子,他说:“我觉得一千万年以后,可能我的思想,像《李敖大全集》的思想都落伍了。但人死了,精神却会存下来。文言文以外,能够真正把中国语体文写得出神入化的,就在你眼前。一般人语文是看的,我的文章是可读的。古代欧阳修的文章就不错,你看《醉翁亭记》,原文是‘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酒洌而泉香’。他刻石碑,刻好以后,觉得这个句子不好。‘酒洌而泉香,不如泉香而酒洌’,为什么呢,‘洌’字是第二声,‘泉香’是第一声,‘洌’字好。所以把石碑敲掉重刻。欧阳修是真正能够这样子修辞修到很细腻程度的古代文人。在语体文里面,我是做到这一点。从表面看,我也骂人,很粗糙啊,可是每一句好像自然的语言。事实上就像苏东坡写文章,如行云流水,看起来很自然,其实我是经过仔细雕饰过的。我看过一个电影,一个小男生跟一个小女生在一起闲着没事干,两个人就接吻。没有接吻过的小男生就抱着小女孩笨手笨脚的,这女孩就讲了一句话‘Letme Show you!’怎么翻,外文系的翻成‘那我吻给你看么,我做给你看’,我说这个不是好的翻译,我要翻成‘看我的!’这才是好的翻译。即使我写一段很撒野的话,都是要想过,念起来语调铿锵。”
  
  乐观自逍遥
  
  李敖虽然坐过牢,但他没有改变他的谈笑风生和玩世不恭。
  李敖说:“必须乐观,不乐观你活不下去的。我相信乐观不是一个说法,而是一个做法。就像林肯所说的,他说你可以像你自己要求那样子快乐。这个是可以人工制造的。好比说你现在不愉快啊,好,你跑5000米,一身大汗,回来洗个冷水浴,你的感觉就跟你刚才不愉快的感觉不一样了。我看过一个故事,一个老祖母,她的孙女死掉了,可是呢,大家看她表情没有很难过。有一个人忍不住地问她,你孙女死掉了,你好像很达观的样子。她说没有错,她说我的未来是指日可数,哪天死随时都想得到的,她说每1小时我都很珍惜。我花1小时去哭我的孙女,我去痛苦,不如去花这1小时去回想我跟她在一起快乐的时光。我们一起吃冰淇淋,一起在树后面捉迷藏,也很好嘛。”
  李敖大谈他的快乐观,他说:“等于一个坐标一样,这个坐标本身是水平的,没有快 乐也没有痛苦,像苏曼殊的诗,所谓‘与人无爱与人无憎’,可是如果有
  情绪的话,我会要正面的情绪,就是兴奋、快乐、高兴得哈哈笑。坐标以下的,沮丧、不快乐、痛苦、厌倦,这种情绪都被我消灭掉了。我有一些遭遇,好比说我跟人打官司,忽然判决,法官判决我输了,打了败仗当然不高兴,可是对我而言三分钟就过去了。干什么呢,赶紧坐下来,就是想如何把这法官斗倒斗臭,这是我要做的事情,很积极的一面。汉朝的光武皇帝也是,他跟王莽打仗,光武皇帝打败了。他夜里去查营,大家哀声叹气,喝酒,睡觉,可是有一个人呢,就是大将军吴汉,他在擦枪,准备下一次战斗。那些情绪性的喝酒、哀声叹气、哭、睡觉都逃避了,他要做的是第二次战斗,下一次战斗。所以汉光武讲了一句话,这个‘差强人意’啊,我们中国的典故就从这里来的,“差强人意”,这还差不多符合我们的要求。基本上我是一个玩世的人,如果不玩世,很严肃的话,早就得了胃病了,或者胃癌死掉了,活不下去了。”
  
  获取知识的最快方法是间接而不是直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可李敖认为获取知识的最快方法是间接而不是直接。
  李敖对我说:“我很会念书,所以我的一些经验一些知识都是从书本上来的。并且注意把书读活。一般人读了我的1/10的书就变成书呆子了。我是读活书,读活书的意思告诉我一个经验,我们摄取知识的最快的方法是间接的而不是直接的。人类的经验严格来讲是间接的而不是直接的。可是很多人很笨,他希望一切身临其境。尤其是那些喜欢旅行的人,到处乱跑,你怎么可能跑这么多名山胜水呢?你怎么可能像阿姆斯特朗一样到了月球上面来看地球呢?你不可能有这个经验,因为对不起,做太空人你不够资格,不要你去。好,你又不可能爬到圣母峰上回头看西藏高原,没有这体力,爬上去需要登山家的本领。所以你不可能一切靠经验,不可能的事情,你会漏掉太多,并且太累了。所以苏东坡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看庐山不要去庐山,在庐山里你就看不出来了,看不到了。”
  “北京城外‘明十三陵’。其中定陵已经打开了,万历皇帝的坟打开了,如果我们亲自去,坐很多车坐飞机然后下去,在里边又冷得要死,那个鬼地方冷得要命,你们有没有去过定陵啊?你去过,我不去的。我买来定陵的发掘报告,纸上谈兵。我大概花两个小时浏览一遍。有一张图片是看不到的,就是当万历皇帝的棺材打开的时候,万历皇帝的骷髅,他胸前的肋骨,他的龙袍,都碎掉了。这棺材打开的时候,照的这张像,这是人类有史以来从来没有这样子把一个皇帝的棺材盖打开,看到死后皇帝的样子。‘故一时之雄也而今日安在哉?’这给我们一个感觉,你皇帝再神气也不过这个下场,很具体的感觉。你们到了定陵看得到吗?没有了,被毁掉了。所以我在台湾看得比你们还多,你们累得要命,我在台北扇着扇子就看到了。那你说不具体,要这么具体干吗?你想象力丰富点就具体了。‘英文本来是德文。有一个有名的文学家叫约翰生,这个人是不太出门的,他的学生鲍斯威尔就跟他讲,老师,我们去爱尔兰玩,他说不去。别人说,都到柏林去玩,他说不去,他说那是一个烂城我不去。他的学生跟他讲,爱尔兰北部有些风景区叫吉斯考斯威,就是火山爆发的时候出来很多的岩浆,喷出来的时候碰到冷空气或海水,立刻凝结了,凝结了变成很多怪石头,每个石头都有六个角,一大片的六角的怪石头,很好看。所以,鲍斯威尔对约翰生说,可以去看吧,值不值得看?约翰生说,值得看,可是不值得跑去看。这就是我的观点。”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在李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为了真理与信念,李敖先生绝不怕孤立。正是他骨子里的坚韧与顽强,使他得以继续笑傲台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