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人的光环何以成为今日的名片?

2007-12-29刘松林

中国报道 2007年8期

  近日,四川省青神县政府树了一个颇引人注目的广告牌:“青神——苏东坡初恋的地方”,而且这个以“东坡初恋”为卖点的广告牌在网上迅速走红,缭人眼花。
  市场经济时代,倘是商人想出一些“高招”打广告,这也许人们会不以为奇,或一笑了之。但这竟然是当地政府所为,那就令人们有点匪夷所思了。
  面对人们的议论,该县县委外宣办林主任言之凿凿地辩解说,苏东坡年轻时在该县的中岩寺一个书楼求学,第一任妻子就是在那里认识的,这些在《青神县志》里有记载。就算这位主任的话有根有据,难道当年“苏东坡初恋的地方”就能成为今日政府的名片?
  之所以出现这种事情,与当下的氛围不无关系。现在盛行名人热。各地都在利用那里曾经的名人声望扩大知名度。什么“贾岛故里”、“包公故里”、“范仲淹故里”及“李清照纪念馆”等等争相出现。如今,居然冒出个“苏东坡初恋的地方”,岂不新鲜!人家初恋的地方都可拿来作广告,大炫特炫,那他生儿育女的地方又会怎样?苏东坡不过是个文人,做个翰林学士、地方官,那宰相、皇帝恋爱的地方会更不得了啰!难怪那些娘娘洗澡、洗手帕的地方游人总是熙熙攘攘,络绎不绝。
  要扩大影响和知名度,不见得就要打老祖宗的主意,最好是自己争气创造出不同凡响的业绩去吸引世人。连老祖宗“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地方都拿出来做名片,难道就没有一点点害羞?
  老祖宗昔日的辉煌早已成为历史,即使这些大名鼎鼎的人是你一脉相承的祖先,也不等于你,何况有好汉不提当年勇之说。由此,我不禁想起少年读书时老师不止一次地灌输: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是举世罕见的文明古国。开始还颇引以自豪。可是到了后来才知道,人家外国人就是不买帐:你们以前那么“神”,为什么现在还是个发展中国家?动辄亮出老祖宗这张牌不就是鲁迅笔下的阿Q精神在作祟么?恕我直言,这些别出心裁、富有“创意”的作者们实际上已濒临或坠入精神匮乏、无所作为的窘境。要摆脱这种境地,最根本的途径还是面对现实,好好地过问苍生,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办大事,而不是把心思花在古人、死人身上,透支他们的名气。
  需知古人的老底作为一种资源也是有限的。如果你这个地方没有现代亮丽色彩吸引人们的眼球,即便你把古人昔日的光环亮出来又有何用?别人会觉得,原来他们的故里或“初恋的地方”也不过如此。
  坦率地说,笔者并非一概否定名人效应,也不非议所有名人故里、故居。有些名人故里故居或纪念馆,其意义非同一般,她可以缅怀历史、催人奋进。只是如今有些地方挖空心思,搞得太离谱,不免让人心生不快。
  如何恰到好处地利用名人声望,开发名人效应,值得研究探讨。本人认为,各地要根据自身情况,因地制宜,不能动不动就把头扭过去,朝古人看。更不得自作聪明,自以为“标新立异”。作为身系百姓安危冷暖的一方政府应该开拓进取,带领人民群众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业绩。只有用亲手创造的业绩铸就起来的丰碑才最有感召力、最能吸引人。如果真是做到了让现实的宏伟壮丽与昔日的灿烂文明交相辉映,那古人泉下有知,也会感到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