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00TM”:西藏的新名片
2007-12-29张洪温志宏
中国报道 2007年9期
2007年的整个酷夏,每当人们走进北京地铁13号线东直门站内,就可以看见西藏“5100TM”冰川矿泉水的巨幅广告源源不断从两侧涌来。“哈达”型的剔透泉水在指间流淌,让人仿佛置身高原冰川,有一种来自心底的清凉。
好山出好水
上海游客彭翔第一次在拉萨见到“5100TM”冰川矿泉水。虽然价格不菲,但他还是欣喜地买下了不少,并带回上海请家人品尝。青藏高原被称为“人类最后一片净土”,海拔5100米的泉水,称得上是我们能够找到的最后一口洁净的水。“5100”,这个奇妙的名字,正是来自水源地的海拔高度。
20世纪70年代,中国科学院科考队在西藏地区展开大规模野外考察时有一段对话:
“你一般在哪里取水吃?”
“上面的沟谷里。怎么啦?”
“走,带我去!”
1987年的一个冬夜,西藏第一位中国科学院工程院士多吉在公塘乡遇到牧民阿旺占堆后,发现这个牧民和他同龄,却显得格外年轻,通过调研后,他们得出结论:“这应该归功于当地的好山好水。”
这一年,在全区80多个水点中,多吉率领的西藏地质地热大队发现,位于念青唐古拉山脉南麓海拔5100米的水源地,从流量、水质、开发和保护条件来看,均是“极品”。住在泉水下游的村民人人长寿,连牛羊也很少生病。
念青唐古拉山是西藏的神山,前面是一望无际的当雄大草原,陡峭的花岗岩雄踞东西两侧,泉水在地下深层循环8年以上,经过岩石的细细打磨,然后上升涌出。千年岩石下突涌的泉水透明纯净,7个泉眼汇成清澈的溪流,沿山涧奔流而下。
从发现到立项,前后历时14年之久。作为西藏冰川矿泉水的发现者和研制全程的参与者,多吉,这位西藏惟一的工程院士感慨万千。他说,当地的水质胜过一些国际知名品牌,“5100”水源地的发现和勘查是西藏地质矿产勘查工作的重大突破。
驱车前往水源地,一路在牛羊点缀的天然画卷中行走,但很多人还是不幸抱上了氧气瓶,这里的含氧量只有内地的一半,在海拔5000多米的高原上“喘气”实在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经过宽阔的当雄大草原,穿过一段土路,远远看见“为世界提供最好的水”的大幅标语。
因为水源地地处峡谷深处,属于无人区,尽管没有像法国著名的Evian矿泉水那样采用武装护卫,但取水口的3个泉眼还是被严格防护,三层围墙加顶,两扇大铁门紧闭。阿旺占堆,今年58岁,住在水源地1公里以外,他每月拿300块钱,掌管着水源大门唯一的钥匙。他最想去的地方是拉萨,那里“天气好”,不像这峡谷里,漫长的冬天都没有太阳照过来,很冷很冷。
高端定位
4公里,按照中国对饮用矿泉水必须在水源地直接灌装的要求,这已经是西藏冰川矿泉水有限公司在现有地理条件下,能够找到的距离水源地最近的厂址。除了在海拔5000多米建起世界上最高的水厂,西藏冰川矿泉水有限公司还投资5亿元引进德国设备,在生产线现场,只有少数工人采用电子动态监控系统进行操作,取水、化验、灌装、装箱等环节全部实现了自动化。
2006年7月,青藏铁路正式开通,“5100”冰川矿泉水终于坐着火车走出“深闺”。在公司市场总监燕紫看来,高品质和高投入,以及“中国目前高端水市场国内品牌存在的空缺”,都注定了“5100”会走高端路线。目前公司已经具备了年产30万吨的能力,主力产品是“5100冰川矿泉水”系列产品,330毫升的零售价为6,5元。初下高原,“5100”就迅速展开攻势,打败众多竞争者而赢得第三届中国网球公开赛的官方用水,与Mercedes-Benz、Lacoste等享誉全球的国际品牌同场并立。
之后,“5100”又频频出现在众多高端活动上:2006年年底,打入中国顶级财经盛会《财经》论坛;成为亚洲最高级别的上海汇丰杯高尔夫球赛的“钦定”饮品;2007年,现身上海国际游艇展,与Rolls-Royce、Hermessy和BMW等世界顶级品牌一起成为其座上旁宾;随后的第十一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上,5天内达成合作意向近2000万元。短短一年时间,从雪域高原艰难建厂,到频频亮相国内外市场,“5100”一直努力探寻着建立国际化高端品牌的成长之路。
“健康饮水的概念需要市场行为来推动。”中国矿业联合会天然矿泉水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廖雷深信这一点。“据近3年的统计,中国矿泉水市场每年都以近20%的速度递增”,“2010年中国矿泉水消费量将达到每年1000万吨,2015年将达到每年2000万吨”。在这样的总量支撑下,高端矿泉水的市场前景正被越来越多雄厚资本看好。“5100”西藏冰川矿泉水的高姿态亮相,在廖雷看来,“是个试探,冒了巨大的商业风险”,不过他也相信“有成功的可能”。
西藏经济“新名片”
西藏冰川矿泉水有限公司营销总监蒋文飞算过一笔账,从拉萨通过汽车运送1吨矿泉水到成都需要1200元的运费,而通过铁路运输只需要500元;同时,通过铁路将在内地生产的矿泉水包装运送到拉萨,成本也降低了很多。主管产品生产的索郎次仁说,“得益于青藏铁路的不是我们一家矿泉水厂,而是西藏整个矿泉水产业。”
西藏独有的高海拔水资源日益成为优势产业,自治区主席向巴平措把多半功劳都归功于青藏铁路:“运输成本大大降低,西藏和内地之间的物流也更加便利,这是西藏矿泉水走出大山、进入全国市场的必要条件。”除了西藏冰川矿泉水有限公司,还有“喜马拉雅”、“圣地”、“曲登尼玛”等10余家公司投资矿泉水业,他们把目光纷纷投向巨大的区外市场。过去“养在深闺人未识”的西藏天然优质矿泉水正发展成为西藏经济的“新名片”。
矿泉水产业迅速发展,为当地藏族群众提供了更多就业和致富的机会。西藏冰川矿泉水公司水厂的员工有99%是水厂周边的藏族群众,员工平均月收入超过1000元,是以前牧业收入的2倍多。
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发展优势产业,当然不能忽视对水源地周围自然环境的保护。坚持合理、有序、科学地开发,才能长期保持水资源的原生态。作为西藏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西藏冰川矿泉水水厂对水源地周边60平方公里的区域实行了全封闭保护,生产车间实行无菌化管理。水源引出后原地灌装,避免开山引流对环境的人为破坏,彻底杜绝了引水过程中水源二次污染的可能。而且,因为越来越多的农牧民进厂当工人,牲畜保有量减少了很多,为高原生态增加了不少“喘息”的机会。
既不破坏生态环境又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这将一直是西藏开发自然资源的理念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