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力保云龙又好又快发展

2007-12-29

中国报道 2007年9期

  近年来,云龙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构建和谐云龙的步伐。在大理州长赵立雄的推荐下,记者来到云龙,采访了县委书记李文才。
  
  《中国报道》:赵立雄介绍说,云龙是大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典型,请李书记介绍一下云龙的发展情况。
  
  李文才:近年来,县域经济发展全面提速,从根本上扭转了长期在全州末位低速徘徊的被动局面,已进入起飞阶段:近些年云龙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几大经济指标的增长率都在两位数以上,均高于全州发展速度。其中财政增幅迅猛,2005年云龙历史上第一次实现年净增加1000万元,并突破总收入5000万元大关后,2006年又实现年净增加2500万元的重大突破,总收入达7356万元,增幅达46.3%,在全州的排名从末位上升到第10位。
  
  《中国报道》:请问李书记,云龙近年来发展的主要动因在哪?
  
  李文才:这是解放思想促发展,自力更生增加财力和努力争取中央、省、州财政政策支持的结果。解放思想激发了云龙各级干部敢想敢干敢拼的创业热情,成为加快发展的动力引擎。
  
  《中国报道》:请您谈一下,云龙是如何“解放思想促发展”的?
  
  李文才:云龙是集山区、民族、贫困、偏远于一体的县份,基础条件差,发展难度大,经济社会发展在全州长期处于末位状态。一段时期以来,各级领导和广大党员干部既深为改革开放以来云龙发生的巨变而欣慰,又同时为云龙与兄弟县市越拉越大的差距而不安。
  2005年初,县里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县委在深入分析把握县情后认为,云龙发展虽然处于劣势,但资源禀赋好,具有后发优势。只要指导思想明确,发展思路清楚,工作重点突出,干部作风转变,云龙一定能够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
  县委提出这个奋斗目标,多数干部十分赞成,感到精神很振奋。但也有部分干部心存疑虑:云龙这样薄的底子,这样深的贫困程度,发展快得了吗?观望和疑虑的根本问题是思想问题:落后成了习惯,落后成了自然,落后成了正常,落后成了心安理得。
  我们认为,云龙落后,归根结底就在思想观念落后,所以,经济必然落后。远的不说,举个近处的例子,云龙的自然条件、地貌特征、气候类型与漾濞、永平两县差不多,都能种核桃和烤烟,云龙总人口比这两个县多,云龙的国土面积相当于这两个县的总和,云龙适宜种核桃种烤烟的土地面积十分辽阔。然而,几年前的情况却是,漾濞的核桃早已挂满了枝头,永平的烤烟早已成了群众和财政收入的支柱,而云龙的部分干部不是讨论怎么迎头赶上的问题,而是在能种还是不能种的问题上争论不休。再举个例子,云龙可开发利用的小水电独具优势,少数干部津津乐道现在取得的小水电发展成绩,殊不知有的老大哥县,早已开发完毕。见事迟、行动慢,错失发展良机,类似的例子还不少。
  县委认为,超越别人,关键在于超越自己。云龙干部群众只有甩掉甘于落后的这个思想包袱,用新的观念思考问题,用新的思路发展经济,用新的作风狠抓落实,云龙才能轻装上阵,加快发展,改变发展长期处于后进的状态。
  
  《中国报道》:那么,县委又是怎样在具体工作中运作的呢?
  
  李文才:一是要以解放了的思想把握县情。云龙偏远、山高、坡陡、贫穷是一种客观存在,但也正是这种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很好的资源禀赋,资源开发程度决定经济发展速度。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之时,就是云龙发展后来居上之日。用落后观念看山也愁,看水也愁,用解放了的思想看山是金山,看水是银子。
  二是要用解放了的思想确定指导思想。长期以来,云龙真可谓是“财困民穷”,发展的担子沉、任务重。发达县市已是轻装上阵奔小康了,云龙还在脱贫的坡上行。因此,云龙要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必须确定“富民富县两手抓”的指导思想,既要抓财政收入增长,又要抓群众收入增加,使县级财政、农民、市民、干部的收入逐步由穷变富。
  必须用解放了的思想确定发展思路。云龙不是哪些方面发展得多了,哪些方面发展得少了的问题,而是各方面都欠发展。基于这样的现实,县委确定了“争取大政策,实施大项目,发展大企业,培植大产业”的发展思路。为什么要强调“大”,因为云龙和其它发展快的县市差距大,别人比我们发展的步伐大。要解决云龙积弱积贫的问题,靠小打小闹无济于事,靠施小恩小惠富不了民,只有加快发展大而强的动力引擎,才能从根本上扭转云龙经济在末位低速徘徊的被动局面。
  三是要用解放了的思想确定发展速度。中央和省州党委明确指示要又好又快地发展经济,完全符合云龙的实际。只快不好,发展就会大起大落,最终也快不了;只好不快,农民、职工、干部、财政收入长期处于低水平,最终也谈不上好。在云龙,主要是要解决“快”的问题。因为云龙经济总量小,增长10个百分点的总量还没有发达地区1个百分点的总量大,发展慢了必然也是落后。云龙的发展速度只有高于全国、全省、全州,才能逐步赶上发达地区,否则差距越拉越大。
  四是用解放了的思想确定支柱产业。云龙贫困,主要是群众没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财政没有形成大而强的财源。云龙没有区位优势,但有资源优势,产业的选择必须立足当地资源。云龙的资源十分丰富,但必须选择现阶段能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资源进行重点开发,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从这个实际出发,富民的产业确定了核桃、畜牧、烤烟,富县的产业确定了矿冶、水电、建材,通过着力打造这六大支柱产业,从而支撑云龙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最后是用解放了的思想狠抓干部作风转变。要把县委的主张转变成现实,干部作风转变是关键。首先要解决思想作风问题。由于长期封闭落后,一些干部存在着“怕”字当头的问题,怕担风险,怕承担责任,怕苦怕累,就是不怕经济发展不上去,遇到困难和问题往上推、往下滑、往边上摆。为此,县委要求各级干部要破除因循守旧、安于现状、怕担风险、不思进取的旧意识,牢固树立与时俱进、敢为人先、勇于探索、奋发有为的新思想。其次要解决工作作风问题。为了保证工作落实,县委制定了对机关工作人员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进行问责的规定,认真开展企业评议经济社会管理部门活动,从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选派了三批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到村上工作,选派了部分干部到村上任支部书记,从制度上来保证解放思想取得实际效果。
  
  《中国报道》:云龙是怎样实施又好又快发展的?
  
  李文才:思想决定行为,思路决定出路,目标决定动力,作风决定成效。实践证明,县委从纷繁庞杂的头绪中抽出解放思想这根主线,由经济落后而挖出思想落后这个根源,以解放思想促进经济飞跃,取得了超常规的发展成效:
  争取了一批大政策,加快发展的环境明显改善。争取到中央和省对我县财政“三奖两补”四类县的扶持政策,2005年补助资金新增1900万元,2006年补助资金新增2900万元,财政保障能力有较大增强;争取到提前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农民看病吃药进行报销由梦想变成了现实;诺邓被列入全省22个保护开发的特色旅游小镇之一,前来旅游的外国游客在全州位居前列。
  实施了一批大项目,加快发展的后劲明显增强。功果桥电站总投资70亿元,今年进行开工建设,苗尾电站总投资90亿元,明年开工建设;完成了县城沘江苑绿化工程和环北路硬化工程;石门至大栗树油路、金六公路漕涧连接线油路工程已经启动;全面完成了天池中型水库扩容工程,包罗中型水库明年开工建设。
  培植了一批大企业,加快发展的竞争力明显提升。2006年白石电解锌厂产值达2.5亿元,税收达1713万元,新投资2000万元的锌废渣回收萃取生产线已建成投产;投资6000万元年产3000吨电积铜的检槽银铜矿一期工程已进行试运行,二期工程年产达4500吨电积铜生产线正在抓紧实施;投资2.1亿元的云南三江水泥有限公司年产100万吨水泥项目已开工建设,今年下半年可以投产;海嘉公司利用人工种植红豆杉原料生产加工紫杉醇初膏项目已开始生产。
  由此形成了一批大产业,经济规模和效益明显扩大。泡核桃种植面积达52万亩,大小牲畜存栏达52.6万头,烤烟产量达5.6万担。在加快功果桥电站和苗尾电站建设步伐的同时,小水电已建成投产4.2万千瓦,在建7.8万千瓦;矿冶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已达5.8亿元;以水泥、板岩为主的建材业已成为重要工业支柱。
  这些项目,或者解决部分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或者为农民实现增收提供产业保障,都是让百姓实实在在地分享到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成果,推进了和谐云龙的构建。
  与李书记的一席谈话,让记者感受到“解放思想”为云龙的发展带来的活力。我们相信,解放思想不会停止,和谐的云龙也将不断又好又快地持续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