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者的特权

2007-12-29王小峰

今日文摘 2007年1期

  我刚踏进媒体圈的时候,一个混了好多年的记者对我说:“其实记者和普通老百姓的区别就在于一盘菜。”我不明白。他说,如果你在饭馆里吃菜吃出一只苍蝇,你找到老板,告诉他你是记者,老板会给你换一盘菜;要是普通老百姓,老板可能是把苍蝇拣出来,然后让人继续吃这盘菜。
  听了这个故事之后,我心目中记者的崇高感和神圣感立刻打了折扣。但后来一想,这也是社会把记者逼成了这个样子的,做记者的也只能动用手里那么一点点小特权,假如一个工商局、税务局或卫生防疫站的人在菜里吃出了苍蝇,老板付出的代价可能就不是一盘菜了。
  有一次,我买了一只足球,售货员告诉我,八个小时内如果漏气,可以拿回来换。第二天下午,我发现球没气了,便去商店退换,售货员说已经超过了八个小时,不退。我实话告诉他,在八个小时内的确没有漏气,因为那时候即便漏气的话,我也不能回来退,因为刚好是午夜十二点,你们都下班了,我只能在你们上班的时候退。售货员很坚持原则,说,那也不能退。
  眼看着售货员耍赖没办法,最后,我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名片,是《北京青年报》刘净植的名片。我放在她面前,然后严肃地说:“这是我的名片,您什么时候想给我换,随时给我打电话。”说完我转身就走。没一会儿,售货员追到了楼下,连说对不起,说马上给我换,如果还遇到漏气现象,八十个小时之内都可以给我退换。我换了一只新的足球后对售货员说:“把那个名片还给我,因为那不是我的名片。”售货员气得半死。
  我装修房子,装修公司在把我搞定之后,服务态度急转直下。因为定金交了,只能跟着他们的指挥棒转了。不管我怎么要求,他们就是不当回事。这样下去,这房子指不定装成什么样子了。一次,我在跟工头争执的时候,正好主编打电话催我稿子,我就说了些下午去采访第二天能交稿子之类的话。放下电话,我突然发现工头的表情严肃了起来,问我:“你是记者?”我说:“是,我是《中国装修报》的记者。”从此,装修一切顺利。
  还有一次,我买了个摩托罗拉牌手机,回家后发现,屏幕显示的字体都是反的,只能对着镜子才能把字看正。这太麻烦了,为了看一个小屏幕我还要预备一个小镜子。第二天,我去退换,售货员说:“只能换同一个型号的。”我说我对这个牌子和型号的手机失去了信心,想换成诺基亚的,服务员说:“不可以,我们从来不这样。”
  我费了半个小时的口舌,服务员就是不答应。这时候我的领导打电话给我,问我为什么不在班上,我说在换手机,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不给换。领导说你等着,没一会儿,他扛着一台摄像机进来了,进屋就一通乱拍。经理急了,连忙阻止。我的领导说:“听说你们这里服务质量有问题,我们来曝曝光。”结果你肯定猜到了,从此我用上了诺基亚,还附送我一块电池。
  记者的特权,有时候不过就是能争取到他该有的那份权利而已。
  (柳瑜荐自《畅销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