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文山:50多岁的决定10多岁的听什么
2007-12-29袁蕾
今日文摘 2007年4期
题目:“你发如雪,凄美了离别”歌词中的“凄美”本来是形容词,在这里变成动词使用,下列双引号中哪个用法与此相同?
A.当古文明只剩下难解的语言,“传说”就成了永垂不朽的诗篇。
B.在海平面渴望满月,于是我终于学会“告解”。
C.如果伤害我是你的天性,那“怜悯”是我的座右铭。 D.那饱满的稻穗,“幸福”了这个季节。
这是今年台湾一所中学的语文试题。“你发如雪,凄美了离别”是周杰伦《发如雪》的歌词。
学校公布的标准答案是D。
这是继《爱在西元前》成为台湾高中联招的历史考题、《蜗牛》被收录到上海市中学生爱国歌曲100首后.周杰伦的歌再次“登堂入室”。说周杰伦其实并不准确,它们的作者,其实叫方文山。
方文山如果不开口说话,你很容易把他当成送快递的。事实上,他不但送过快递,还送过报纸,发过小广告。做过机械工……
方文山的身世不坎坷,家庭健全,父母都在,也没颠沛流离。蓝领的后代要出人头地不难,只要学习够好。对方文山来说,这“很难”。直到20岁入伍当兵,方文山才慢慢想清楚,文字能用来干什么。23岁,他定下人生第一个理想:当编剧。
“我不是喜欢作词,我是喜欢创作。”1994年左右,在方文山眼中,唱片业遍地黄金。他的打算是,先写歌词,说不定能从音乐圈跳到电影圈。方文山揣着一个小本子,搬东西的间隙,灵感来了就掏出来写上一两句。他把这些歌词精心抄好,按照CD背后列出的地址一一寄去。方文山寄出了100多封信,只得到了吴宗宪一个人的回复。吴宗宪之所以回复,是因为他正准备成立一家新的唱片公司。吴宗宪同时招来的还有另外一个蓝领作曲人——周杰伦。
签不签约,对方文山来说没有什么变化:作为新人,没有签约金,没有保障,没有一个月三五万(新台币)的月薪,没有用多少首歌的承诺。有变化的是。他不能私自给别的公司写歌。方文山从来不觉得这张“卖身契”不合理:“起码你写出东西可以直接给公司,不用乱寄了,也不会担心你的东西寄去被别人抄袭。”他那时最爱跟别人说的一句话是:“我是宪哥的人。”
新人永远无法避开的就是“比稿”。“比稿”的概念是:一首曲,同时给所有写词的人,大家要求一样,最后从交上来的0a0310d7587700adca6f8030fdc8be9c作品里挑一个出来。方文山的生存秘诀是“物以稀为贵”。“如果大家都讲情绪的字眼,那我就画面感强过情绪;别人都用形容词,我就加大背景的东西。”
过了几个月,方文山作词、周杰伦作曲,交出了签约公司后的第一个作品——吴宗宪的《你比从前快乐》。周杰伦也因为外形和声音不错,在作曲约上,又增加了演唱约。
现在方文山写一首词可以得到2万多新台币的预付版税,如果卖得好还有更多的分成,这个价钱在台湾作词界算中上,但他依旧没有底薪,没有保障,变化的只是分账比例。“比例在调整,就是公司在尊重你的成就,不是你得了金曲奖就可以任意换约,没有这种事情。”方文山很懂得知恩图报,他和吴宗宪7年的合约已经满了,又跟吴宗宪续签了两年。
2000年,第一张专辑《Jay》面世,唱片大卖,成为当年话题,方文山也因此获得台湾金曲奖最佳作词。这一年,方文山31岁。从此之后。他几乎每年都在大大小小的音乐顽奖礼上领“最佳作词奖”。
晚熟的方文山从不认为年龄会让他跟买唱片的人有差距:“每个唱片公司,他们有决策权的主管是50多岁,制作人40多岁,写歌的30多岁,唱歌的20多岁,听歌的10多岁。这里的游戏规则就是50多岁的人决定10多岁的人听什么歌。”
特约编辑谢丹荐自《南方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