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品不同价

2007-12-29杜忠明

今日文摘 2007年7期

  乘飞机从北京回大连。
  我坐在9排B座,左边A座是一个大学教授,右面C座是北京某百货公司的一个售货员。教授到大连开会,售货员是公司里的优秀员工,公司奖励她到大连旅游。我们坐在那里闲聊的时候,一件意外的事情引起了售货员的注意:售货员的飞机票是330元,教授的飞机票是590元,而我的飞机票是740元。
  售货员被这件事情搞昏了头。
  价值规律决定了商品要进行等价交换,那么,我们就必须遵循“金钱面前人人平等”的交换准则,否则,商品的交换就失去了公平原则。但是,为什么三个人从同样的地点去同样的目的地,坐同样的座位却花费数额不等的货币呢?我并没有因为花费了740元的高价格而多喝一瓶矿泉水,她也没有因为花330元而少吃一袋花生豆。为什么同一次班机,同样的座位,同样的服务,彼此的机票价格却相差得如此悬殊呢?
  这里涉及一个商业术语——“差别定价”,又称为“价格歧视”,就是对不同的客户群体实施不同的价格策略。
  我的票是回大连临上飞机的时候购买的,没有享受到折扣的优待,是飞机票的标准价:740元;教授到大连开会,会期很早就确定了,所以,教授提前半个月预定了飞机票,他享受了8折的优惠,票价是590元;售货员是通过旅行社订的飞机票,旅行社享受4.5折的优惠,票价330元。
  你看,并不是只有人才有“看人下菜”的毛病,偌大的航空公司也是看人下菜的,金钱面前并不是人人平等的。
  但是,不平等也有不平等的原因。
  先说售货员购买的机票为何价格最低。首先,因为旅行社是航空公司的长期客户;其次,旅行社的机票是集团购买,数量大;再者,旅行社和各个航空公司存在长期合作的关系,旅行社的这些优势就是和航空公司讨价还价的条件。所谓店大欺客,客大欺店,就是这个道理。经过长期的博弈,双方达成了现在的这个均衡价格:4.5折。由于航空公司并不是独家垄断,竞争使各家航空公司对旅行社购买的机票作出了巨大让步,所以,旅行社享受到最低的价格。
  教授的票价是居中的。教授提前预定了机票,方便了航空公司制定可行的飞行计划,便于提前对飞行做好合理的安排,旅客多的时候可以增加航班,旅客少的时候可以调整飞行计划,所以,航空公司出于对这部分旅客的鼓励,对提前预定机票的旅客也给予合理的折扣价格。
  我购买的飞机票是标准wQmf7Kj7x4YbXlXBXbm9egzBH/YLx6i9IjKr86ndv6c=价格,一分钱的折扣也没有享受到。对于临时购买机票的乘客,无论给不给他折扣,他一般都是要走的,这是其一;这部分旅客毫无规律可循,航空公司无法对他们制定飞行计划,所以,不鼓励这种购票方式,这是其二。
  航空公司是对差别定价原理应用得最好的。
  其实,社会的各个行业都存在这种价格歧视的行为。这种价格策略如果运用得当,会给公司带来很多额外的利润;如果运用不当,会给公司的形象造成很坏的影响。
  一个朋友曾经告诉我一个商业秘密:他在南方的一个葡萄酒厂订购了三个品牌的葡萄酒,其实,这三个品牌的酒瓶中装的都是同样的酒。为了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赚取不同的利润,他将这三种品牌的葡萄酒制定了三个价格,一种在25元左右,一种在35元左右,一种在100元左右,而这种葡萄酒的成本都是15元。价格一拉开,对收入高的群体,一瓶葡萄酒他可以赚85元,对一般的消费者,他可以赚20元,对收入较低的消费者,他也可以赚10元左右。这是针对不同收入群体的价格歧视。
  一个日本人在商店里买一支钢笔,价格是85元;一个西装革履的中国人在同一个商店里买同一支钢笔,价格是35元;一个民工在同一个商店里买同一支钢笔,却只花了8元钱。这也是价格歧视。商家不是本着诚信经营的原则经营,而是根据不同的交易对象实施差别定价,获取高额利润。这就是不适当的价格歧视。
  有很多生产者都很好地利用了这个策略。
  比如汽车制造厂,常常将自己的同一个品牌的汽车分成几个级别,每一个级别比另外一个级别的价格高出十多万元或者五六万元不等。其实,高级别的车也没有多出更多的东西,但是价格却高出去一大截,为什么呢?差别定价!这样做,就是为了赚取更高的超额利润,而且这个策略还很好用。懂得了这个道理,在选择一些系列产品的时候,我们也许就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不会被他们的所谓高档次所蒙蔽。
  (罗祥云荐自《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