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鉴宝节目造假真相
2007-12-29王健
今日文摘 2007年11期
近来,不少电视台的鉴宝类节目吸引了大批观众。但也有些节目内容存在很多问题:仿造拙劣的假画,在节目中被当成真迹估价上百万元;鉴定专家把自己收藏的假画拿到节目中估出高价,欺骗观众;大肆宣扬藏品能够升值时,从来不说明收藏市场的交易风险……
假画被鉴定为大师真迹
著名书画鉴定家张蔚星表示,现在收藏鉴宝类电视节目中把赝品当成真品的情况非常多。以某电视台的收藏鉴宝类电视节目为例,2006年的一期节目中,专家为一套齐白石通景屏估价上百万元,但其实这套通景屏是赝品,画的笔法、款识都与齐白石真迹相差甚远。
2005年5月,在该鉴宝节目中,还曾出现过一幅吴作人《牧牛图》,在节目中被专家现场鉴定为真迹,估价25万元。但事后该画即被鉴定为伪作。
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书画鉴定家透露,该电视台的另一档艺术品投资类节目,在去年的一期节目中,曾聘请一批南京著名书画专家担当评委。节目中,有一幅署名郑板桥的竹子画,有大约8平方尺,专家团估价500万元。但实际上这幅画是赝品。这位书画鉴定家还透露,其实这幅画就是担当现场评委的某位南京书画专家以极低的价钱从别的城市买来的,而且买时就知道是赝品。
只说升值从不说风险
从事书画鉴定业10余年来,因为一张画导致倾家荡产、犯罪入狱乃至背井离乡的事情,张蔚星见得太多了。他说,在外行人看来,文物艺术品买卖只存在真伪的风险,但即使投资的都是真迹,也存在巨大的交易风险。这一点与股市十分类似。
比如很多当代的画家和书法家,其作品去年以来价钱跌得厉害,如果2005年底或2006年初有人按当时的市价买入画作,现在按当时的价钱卖,就不会有人理睬。现在股票类电视节目中,主持人都反复强调“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有的还在屏幕下方打出上述字样。而反观各电视台的收藏鉴宝类节目,则从来没有此类提示。
现在的收藏市场非常低迷,但有些电视台的收藏鉴宝类电视节目不是在介绍市场如何走低的,而是和以前一样在宣传如何捡漏,几千元买的东西价值数万元乃至数十万元,而且对藏品过高估价。此类做法干扰了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贻害无穷。
鉴宝类电视节目泛滥
北京电视台《天下收藏》栏目制片人赵春华表示,目前的收藏鉴宝类电视节目存在泛滥的趋势,就如同前些年的综艺类电视节目泛滥一样——很多电视台发现这类节目的收视率比较高,就自己也开一个。其实,想把收藏鉴宝类电视节目办好是很不容易的,这跟当地的收藏传统、文化特点和民间藏品资源有着很大关系。据了解,目前,各电视台推出了近十档电视鉴宝类节目。由于此类节目观者甚众,所以一些地方电视台近期还会推出新的节目。
(李桃荐自《北京娱乐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