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德育教育的若干思考
2007-12-29杨学斌
中国市场 2007年35期
摘要:本文以探讨网络德育教育的必要性为基点,对网络德育教育思路进行了认真思考,旨在说明:在网络化发展迅速的今天,我们不仅要关注现实德育教育,而且更要关注网络德育教育。
关键词:网络;网络德育;德育教育
网络德育教育是指以网络为载体,以青少年学生为对象,通过信息发布、德育网站建设、聊天辅导等方式进行全面的德育教育活动。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网络德育教育不仅必要,而且可行,各级教育行政领导必须重视和加强网络德育教育。
一、网络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1.网络已成为西方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渗透的平台
虽说网络信息是人类共享的资源,但网络中信息流布严重地存在着不平衡和渗透着文化意识形态的侵略。在当前的国际互联网的信息中,80%以上的网上信息和95%以上的服务信息由美国提供。在整个互联网的信息输入和输出流量中,美国所占的比例都超过85%,而我国仅仅占到0.1%和0.05%[1];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政策学者罗斯科普夫(D.Rothkopf)在美国《外交政策》第17期上撰文指出:“美国信息时代外交政策的核心目标应当是取得世界信息流动战的胜利,主导整个媒体,如英国当年控制海洋一样。”作者非常乐观地认为:“美国控制着全球信息和通讯的命脉,其音乐、电影、电视与软件已几乎遍及全球。它们影响着几乎所有国家的审美观、日常生活与思想。”,“美国利用其权力做出任何影响这一设施的发展与其管理原则及信息传播的行为都不为过,而且具有战略性。”[2]克林顿政府在发表“国家信息基础结构行动计划”,推动信息高速公路建立的过程中,明确强调这是在开辟一个新的思想战场,其目的是要用其自由、民主、人权的价值观念统治世界,实现“思想的征服”[3]。事实证明,一些发达国家往往凭借其技术经验优势,利用网络到处张扬自己的意识形态和文化理念,肆意传播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念(如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等),在网络上推行新的政治,文化的“殖民扩张”政策,加强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渗透,“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
2.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也给青少年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
网络是一个巨大的信息仓库,其中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暴力、迷信或邪教内容、色情、反动、煽动种族歧视的信息”和大量的游戏软件,良莠混杂。例如,美国一个专家小组新近的一项调查表明,在美国多数家庭电脑连接的网络中,有92万件带有不同程度色情内容的图片、文章和电影,电子公告牌储存的数据图像有五分之四含有淫秽内容[4]。由于网络是由世界上很多国家、很多局域网构成的一个四通八达的“网络社会”,任何人无需登记,就可以登陆、调阅和接收网络中的文字和图像信息。从全国范围来看,2000年有30.33%的青年人浏览过内容不健康的色情网站[5]。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成熟的关键时期,正处于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黄金时期,如何为青少年学生营建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的信息环境,如何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提高他们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是现实给教育工作者提出的严峻课题,也是德育教育面临的主要任务。
3.网络问题引出严重后果
虽然网络化的发展给青年学生学习、生活、工作和娱乐带来了许多便利,但广大学生置身于网络之中也暴露了诸多问题。其一是成为网络违法活动的始蛹者。不少学生利用网络实施诸如“传播淫秽音像制品、充当电脑黑客、传播病毒、网上诈骗、侵犯知识产权、散布流言蜚语”等多种违法活动;其二是网络生活方式不积极向上。不少学生过多的热衷于“游戏、浏览不健康网站、聊天交友、网恋”等,他们因此时光虚度而受到学业警告,严重的甚至被开除学籍,有的因此网络成瘾而茶饭不思、精神恍惚,严重的甚至命归黄泉,有的因此误交网友而上当受骗,被人劫财劫色劫命。2002年4月23日《武汉晨报》专版报道:一名17岁高中生在网吧联网玩《星际争霸》,因长时间过于兴奋猝死,其母痛诉网络危害。“网络真的有罪么?”网络本无过错,过错的原因在于:一是对网络本身缺乏管理;二是对置身于其中的人们缺乏必要的教育引导,换言之,在网络化的空间里,缺乏必要的道德教育和引导。
二、教育对策
1.必须高度重视,加大投入进行建设
资料表明,截至2004年7月,我国上网人数已达到9000多万,35岁以下的占82%,其中18岁以下的占17.3%。大学生上网率为84%,每周上网时数小于5、5-10、10-15和大于15小时者分别为77%、13%、6%和4%。随着信息化的发展,随着闲暇时间的延长,网络日益成为青少年学生闲暇生活重要场所。从理论上讲,德育教育是协调社会关系,建立良好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凡是有人类活动的场所必须需要进行德育教育。这样一来,如何使建立在网络上的社会关系正常、健康和良性发展,是摆在学校领导乃至每一位德育教育工作者面前一个重大的课题。学校领导和德育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网络,了解网络,重视网络化所能带来和产生的一些负面问题,并进行认真研究和解决,将德育教育延伸到网络中去。目前,加强网络德育教育,开展网络德育教育工作,关键要做好以下方面工作:其一是要建设现代化的校园网络系统,进一步提高校园网络基础设施水平,为加强网络德育教育和开展网络德育教育活动提供物质基础;其二是要建设一支既懂德育教育艺术与网络技术又热爱网络德育教育工作的政治先进、品德优良和具有创新精神的网络德育教育工作队伍。
2.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加强网络德育教育
网络包含有无限丰富的信息资源,其中也有不少色情、反动和暴力信息;网络是青少年学生活动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青少年学生容易发生各种不良行为的场所。这样一来,如何使青少年学生远离各种不良信息,如何规范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网络行为,如何发挥网络对青少年学生求知、交友和娱乐的积极作用,是人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重大课题。作为德育教育工作者,不仅要重视,而且更应思索用什么来教育和引导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针对网络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只能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加强网络德育教育建设。通过网络德育教育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思想文化,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并使它们进入网络,占领网络,抵御色情、反动和暴力信息对青少年学生的污染;通过网络德育教育教育广大青少年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和网络法律意识。
3.开辟多渠道多形式的网络德育教育方式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随着学校对校园网络设施建设的投入,网络德育教育具有良好的基础。网络德育教育应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其中包括:其一是德育网站建设,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常规形式。学校必须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建设具有战斗力和应付挑战的红色德育网站,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思想文化信息,让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社会主义荣辱观进驻网络;其二是通过BBS公告栏开展网络讨论、聊天等活动,及时掌握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动态,积极进行舆论引导;其三是开展网络心理咨询。网络心理咨询是求询者与心理医生通过互联网进行交心、谈心和解除心理困惑的过程。网络心理咨询能够克服实地心理咨询中存在的空间距离障碍和心理距离障碍,更加体现心理咨询的保密性和符合人需要宣泄性的特点,因此更能够发挥心理咨询的作用。
总之,在信息化深入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重视网络问题的研究,大力开展网络德育教育,提高青少年学生网络生活的质量,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进步作用,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北师范学院文理学院
参考文献:
[1]转引自胡钰文.互联网对青年价值观的负面影响[J].青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