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成“债奴”责任在谁
2007-12-29欧阳旭东
人民论坛 2007年4期
“年年难过年年过”,年关是中国传统清偿债务的大限之期。旧社会年关难过是因为被讨债,杨白劳就是怕过年关的典型。而现今被讨债的年关难过,向政府讨债无果而又被追债的更难过。留意一下新闻报道,为躲债春节不敢回家过年的大有人在,其中不少都是跟政府欠债有关的连环债。
地方政府巨额欠债几成“债奴”
1月14日,北京市人大财经委首次对北京市各区县的政府进行监督调研,并公布了该市各区县政府负债情况:截至去年6月底,全市各级政府债务余额达数百亿元,负债率(债务余额与当年可支配财力的比例)达20%以上,其中区县债务占了近七成。
“2006年,北京市部分区县已经进入了偿债高峰期,由于对本地区政府债务规模的科学分析不够,缺少对偿债高峰期到来的提前考虑,出现了债务逾期无力偿还、以贷还贷、以贷还息、拖欠工程款等现象。”北京人大财经委的有关负责人介绍,“之所以对政府债务进行调研,是因为当前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债务覆盖面广,增长速度也很快,债务风险也逐步显现,并成为引发地方财政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需要进一步探索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的办法。”
地方政府欠债在全国已是较普遍的现象。1994年,河南安阳县70多名农民工承包安阳县宝莲寺镇的开元大道修路工程,完工后,宝莲寺镇政府拖欠150多万元工资。之后,该镇党委、政府签订还款协议承诺每年还50多万元,到1999年6月30日还清。然而,该镇领导还了部分欠款后,剩余的61万元(不包括利息)迟迟不给。为讨回血汗钱,7年来,这些农民工去过镇里无数次,都失望而归。
类似的案例很多,据《信息日报》披露,各级地方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拖欠工程款达700亿元。全国地县乡三级政府债务累积大约有2.5万亿元之巨。
面对如此巨大数额的欠债,中央政府和有识之士均表示担忧,有人称政府为“债奴”。
“债奴”难还债,影响政府公信力
由于地方政府不考虑地方财政的实力,盲目举债,造成地方财政沉重债务包袱。债务到期后无力偿还,只好拖着赖着不还。以至于有些地方政府和政府部门成了当地最大的“老赖”。
政府的债权人主要是建筑、服务企业和金融机构。由于地方政府不能清偿到期债务,造成拖欠农民工工资,企业资金周转不灵甚至破产。无奈,企业只好将政府告上法庭,农民工围堵政府、上访,造成一系列社会问题。这无疑给人们一个信号:“政府不可信,以后少打交道。”当政府失信于民的时候,政府的公信力还有多大?有位经济学家指出,地方政府欠债给本地以后的经济发展形成巨额的还款负担,造成农民、个体户和各类企业负担太重,会抑制后期经济的成长。另一方面,政府因迫于还款的压力,将会纵容其各部门乱收费、乱罚款,以税外收入来寻求还款经费;同时拖欠民工的工资、拖欠银行的贷款、拖欠建设单位的款项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如此严重的政府债务问题,迫使中央政府介入。1月25日,国务院召开清理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电视电话会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重要批示。并强调:做好清欠工作关键靠法制。要尽快制定和完善有关法规,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说明中央政府勇于承担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的责任,关心弱势群体的权利和生存状况,同时也表明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举债为政绩,对创建和谐社会的挑战
地方政府到底为何举债,借债用在了哪里?
在我国662个城市、两万多个建制镇中,约有1/5的城镇建设存在诸如“现代国际大都市”、“百里长廊”等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形象工程。郑州市惠济区区委占地面积560亩,仿照白宫外形,建有6幢豪华办公楼和1个巨大的半球形会议中心。有些地方政府甚至雄心勃勃地要建超过天安门广场的大广场。建设这些工程的资金主要来源是什么?政府负债。
一个县的领导大张旗鼓地提出了“一年举债搞建设,十年清还欠债款”的口号。可是他能在这个地方干10年吗!恐怕过不了几年他就“政绩卓著”高升了。剩下一个烂摊子给下任,下任负责吗?别忘了,他还要忙着搞政绩升迁呢!
黑龙江省某市一个区政府欠钱不还,第一个接任的区长说:“上一任都没还的债,我还,不好”;第二个接任的区长说:“上几任区长都没还,我还了影响不好”。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政府欠账还钱,咋成了影响不好?这是什么逻辑!
“欠账多了不用愁,虱子多了不怕痒。”为官一任,上届领导借的钱让下届领导还,而下届领导因为债更多所以更不发愁。不是还可以欠银行的钱,一直赖成不良贷款,最终由国家注资剥离吗?不是还可以欠建筑单位的工程款吗?不是有些地方政府至今仍欠着农民工十多年前的工钱吗?上任领导欠的债随它去,为了本届领导的面子和政绩,继续举债!旧债未还,又添新债,长此以往,如何得了?
地方政府债款另一方面的用途就是吃喝招待、公车、公款旅游等方面。“屁股底下坐栋楼,一顿吃头牛。”老百姓这么说干部。
吃喝招待为哪般?上级领导来检查,招待安排好了,领导高兴,更有利于升迁啊!反正是用公家的钱铺自己的仕途,何乐而不为呢?上级名目繁多的检查、评估、验收是地方政府长年不辍的作业,横向之间的交流、访问、学习是各级官员的必修课。所有这些都少不了吃喝和礼品,且标准越来越高。现在很多老百姓都知道,下午不要找领导办事,因为要不还在喝,要不喝多了。这些年一些人喝酒喝出毛病,甚至当场喝死早已不是新闻。
公车也是个大黑洞。全国每年公车的费用远超过了国家对教育的投入。有一个乡政府,干部一年仅发三四个月工资,可乡长书记每人都有一部豪华专车。
采取措施化解政府债务,还政府崇高公信力
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冯培恩曾建议开展地方政府债务登记调查,建立政府偿债制度。众多专家学者更是为此出谋划策。
严格法制建设。加强对政府财政预算、决算的监管;未经法律程序不得突破预、决算;实行合法的政府财政筹资渠道。
科学制定人才评价、使用标准和办法。建立严格科学的领导干部考核制度,从制度上制约“政绩干部”的举债行为,对随意举债不还追究主政官员的责任,严重的要责令党政“一把手”引咎辞职。
加强人大对政府的监督,发挥政协、社会团体、社会中介组织、学术和新闻舆论的作用,监督政府财政的收支。
政府实行阳光工程。阳光是防治腐败的良药。对较大财政支出项目,坚决杜绝少数人闭门决策,规范政府决策的公开透明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使政府决策行为在阳光下进行。
严格监管政府债务的使用和清偿,健全政府债务清偿责任制度,明确偿债责任人。对于那些盲目铺摊子、上项目,造成决策失误和经济损失的政府负责人,应当追究其责任。
对下级政府债务规模超过债务风险控制预警指标的,上级财政将取消其激励约束考核获奖资格;对债务化解工作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