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义警务室”是怎样炼成的
2007-12-29王兆雷
人民论坛 2007年10期
“今年我做的豆豉和豆腐乳特好吃,你一定要拿点回去给小孩尝尝……”陕西省安康市骆家庄社区13号楼的黄月玲阿姨热情地对民警邓义良说。类似这样温馨的家常小事,在邓良义的警务室已经上演无数遍了。一个普通的社区民警,群众为什么什么事都会先想到他?
“大事,小事,只要能为群众办事,再苦再累也值得!”
邓良义1962年7月出生,1978年12月入伍,服役期间历任战士、文书、学员、技师、干事、教导员等职,曾参加对越防御作战荣立三等功。1987年12月转业安置在原安康县公安局党办任协理员。
19年从警生涯,他从县局机关到基层,从派出所指导员到社区民警,几易岗位,多次周折,可他为党工作、服务群众初衷未改,始终在平凡岗位上,勤奋耕耘,默默奉献。
2000年4月,邓良义调到骆家庄社区当了一名社区民警。
当时,骆家庄社区,虽然逐渐成了商贾云集、楼房林立的繁华地段,同时也滋生了盗抢案件的多发地带,吸贩毒品、流氓地痞常在此活动,是一个典型的治安重灾区。
上任的第一天,邓良义穿着警服找群众了解情况,可群众见了警察就躲,说话群众不理,他感到很奇怪。又一想,可能是白天群众很忙,顾及不上。到了晚上,他又去了。群众见警察就关门,敲门又不开,再喊不出来。一连几天,天天如此。
虽然刚开始心里打起了“退堂鼓”,但面对领导的嘱托和肩负的责任,他白天走街串巷,熟悉环境;夜晚,巡逻防守,从未间断……群众看到这位民警不简单。
一个月过去了,群众对他的看法改变了。从此,他就融入了社区,成为群众的“朋友”。
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多年的艰辛和付出,换来了社区今天的底子清、情况明、信息灵。邓良义登记整理出的各类资料摞起来就有一米多高。
“真心,诚心,做到以心换心,再难的问题也能解决!”
骆家庄社区地处安康市城区繁华地段,流动人口不好管理。
第二年春节刚过,邓良义就对公私房出租进行造册登记,掌握流动人口状况。一些群众害怕影响个人利益,对此有看法,工作开展难度大。他想,让群众接受肯定有一个过程。只要真心诚心相待,与群众以心换心,再难的问题也能够解决。
于是,一有空隙,他就和老人拉家常、与商贩聊市场、与青年人套近乎,很快赢得了多数群众的共识。有时也不免面对冷言冷语,但长久坚持,用真情和热情渐渐融化了群众心中的冰层,觉得邓良义诚实守信,是一个可靠的民警。
邓良义把群众当成亲戚走,心里时刻牵挂着社区每个家庭。刘家嫁女他去道喜,赵家娶妻他去祝贺,钱家老人生病住院他去看望,李家失去亲人他去安慰守灵……
在邓良义的电话薄上,记录着社区2000多户群众的电话。不管是夫妻吵架、婆媳伴嘴,还是邻里不和、家中失窃,只要一个电话,邓良义马上就到。
群众家中有了红白喜事,都要把邓良义请到,被奉为座上宾。这种比亲情还亲的情,是社区群众对他最高的尊重与褒奖。
“治安,创安,确保社区一方平安,是大家共同心愿!”
自从当了社区民警后,邓良义深知,只有确保社区一方平安,才是大家共同的心愿。他走到哪、讲到哪、谝到哪、干到哪,在家长里短的讲谝中,获取大量有用的治安信息。
在与社区一些老同志聊天时得知,退休后老同志的社交范围狭窄,想为社会再做点事情,却不知从哪里入手。邓良义茅塞顿开。他把这些热情的老头、老太太组织起来,让他们利用空闲时间,在社区巡逻。不久,就有了20多名不拿报酬的巡逻队员,在社区开展义务巡逻,更激发了邓良义搞好社区治安的信心和决心。
与别的社区民警一样,邓良义在社区要管要办的事很多,他并没有分身术。但他深知“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的道理,动员巡逻队员轮流担任警务室值班员,一天24小时不间断,保证任何人任何时间来找,都有人负责接待。
2003年6月23日,在汉滨分局的支持下,邓良义成立了骆家庄社区义务治安联防队。队员遍布社区各个角落,并登记造册,家庭住址、联系方式一目了然。现在,联防队员已经发展到86名,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56岁。治安联防信息员比这个数字还要多两倍。于是他把联防队员编成3个大组,戴上红袖章常年在社区巡逻,协助看楼护院,维护社区治安。
与此同时,邓良义特别重视在社区推行人防、物防、技防和点、线、面相结合的群防群治防控网络。在他的策划与宣传动员下,辖区7个大型商场、5家银行安装了电视监控系统,邻街84户店铺安装了报警器,21个单位配有专职保卫专干69人,11家商场聘请保安126人,在骆家庄和马坎巷成立了2个护院队。
联防队的发展和群众的积极参与,使社区治安防控如虎添翼。个别害群之马被绳之以法,骆家庄社区警务室被安康市公安局汉滨分局命名为“良义警务室”,一个和谐平安的骆家庄社区已经形成。
“亲民,爱民,始终一心为民,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
当前社会正处在转型期,人口流动、利益调整和人际关系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诸多问题,看起来事小,引发出的种种治安问题给社会稳定带来负面影响很大。
调处各种矛盾纠纷是社区警务工作的头等大事。哪里出现了矛盾纠纷邓良义就冲向那里,迅速及时平息事态,避免出现更大治安问题。尤其是近年来医患纠纷增多,发生在辖区医院的医患之间纠纷耗费了邓良义不少时间和精力。
“金碑,银碑,不如群众口碑,奉献社会就是最大丰碑!”
这是发自邓良义内心的肺腑之言,也是他的“座右铭”。
邓良义任派出所指导员期间,手下一名民警因刑讯副供被判入狱,他也因此受到组织处理被免职。偏偏在他的人生处于低谷之时,与他结婚多年的妻子也背离了他……
面对事业和家庭的双重打击,他没有消沉和颓废,而是把全部精力和伤痛都用到工作学习上,以低谷为起点,在哪里摔下去,就从哪里爬起来,在社区警务工作中开辟了属于自己的一片晴空。
6年来,在社区与他搭挡来了一茬又一茬,可他依然固守在社区民警岗位上日夜操劳,赤诚为民。苦得很,也累得很。不论是白天、黑夜,酷暑、严冬,还是节假日、休息时间,他每月坚持在社区蹲点20个工作日以上。
邓良义没有血染衣襟的英雄壮举,没有缉枪缉毒的叱咤风云,没有雪域高原的艰苦砥砺……而他却以扎根社区、服务人民群众的至情至爱,赢得了众人的“口碑”;用奉献社会、构建平安家园的至善至美,在人们心目中矗起了座座丰碑!
安康市委书记黄玮、市公安局长吕韶力等领导多次亲临社区指导,勉励他为构建和谐社会和保一方平安做出新贡献。
以社区民警邓良义名字命名的“良义警务室”出名了。日前,公安部“三基”工作督导组视察骆家庄社区后,给予高度评价:“良义警务室”是“三基”建设的窗口,是社区创安的典范,是服务群众的楷模,是真正把“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思想落实到社区警务的真实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