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松了学习”几成腐败官员共性
2007-12-29林喆
人民论坛 2007年12期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25/FqSfWgdW7gi2nJ9xtUnHtu.webp)
这些年来,几乎所有的贪官在最后的反思中都会提到“放松了学习”。这并不完全是推脱之辞,事实上在日常工作中没有深入研究问题的习惯,不认真学习,几乎是所有腐败官员的共性
正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的反渎职侵权的斗争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特别是对于那些喜好滥用职权,不讲效益,不顾可能给国家和人民的财产造成巨大浪费而一味追求“政绩”或“创政绩”好大喜功的官员的行为,对那些长期以来盲目生产而无视环保的某些企业负责人的行为,对那些在公共资金的流向方面玩忽职守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领导决策行为,对那些徇私舞弊、以权谋私、以情谋私,袒护、包庇亲友过错或犯罪的行为,它予以严厉的打击。
反渎职侵权的斗争体现出我国反腐败斗争的逐步深入,即从重点打击贪污受贿的腐败行为,深入到对日常工作中背离职务的常见职务犯罪行为的追究。随着这一斗争的深入,将会对以往被搁置起来不议或不查的旧案(如因资金流失、投资失误而导致财务账面亏空或黑洞,但以所谓“好心办坏事”不了了之的案件)浮出水面,被重新追究。
“懒汉”型干部的特征
从渎职侵权案件中,我们除了看到为私利驱动的贪欲外,还看到了一种“懒汉”型干部的工作样式:擅权结团、自负封闭、专断独行、好大喜功,热衷于“形象工程”。
这些年来,几乎所有的贪官在最后的反思中都会提到“放松了学习”。这并不完全是推脱之辞,事实上在日常工作中没有深入研究问题的习惯,不认真学习,几乎是所有腐败官员的共性。
这类干部缺乏民主作风,习惯于“一言堂”,迷信“一支笔”的效率,排斥异己,听不进相反的意见,其决策和运作看似效率很高:免去一切繁文缛节,由个人或少数人决定事务,执行决议雷厉风行,却失误率较高。这样的典型前有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和沈阳市委原副书记、市长慕绥新,近有安徽省原副省长王怀忠。据报道,胡长清自称当上副省长之后如“小猫关进牛圈里,天马行空,来去自由”;慕绥新工作作风的“极其蛮横、缺乏修养”为辽宁干部众所周知,他后来在狱中的忏悔录中也说自己“低估了组织,看高了自己,像个党内‘个体户’”;王怀忠大搞“政绩”工程,使“阜阳人民大伤元气……至少透支了阜阳未来10年的财力”:耗资3.2亿元的飞机场财政一年最高时要“补贴几百万元”,呈“惨淡运营”之状,投资电厂的先期的几亿资金“成了一个巨大的黑洞”,欲图建立的亚洲最大的动物园“龙潭虎穴”成为百姓的笑料……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拍脑袋”的干部多了起来。这些人遇事习惯于拍脑袋。这些年在一些地方决策频频发生失误,玩忽职守这类渎职侵权行为的时有发生,究其原因,除了与当事人的贪欲联系在一起外,与这种工作作风不无关系。
这样,在当前提倡研究型“书香干部”,无论是对抑制腐败,还是对于科学发展观的建立及科学决策都是十分必要的。
研究型干部的特点
这里讲的“书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