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拔群精神 推动老区科学发展
2007-12-29杨斌
人民论坛 2007年23期
八十多年前,一个英雄的名字在中国的南疆大地被广为传颂。他就是壮族人民的优秀儿子、中国共产党的模范党员、我党早期三大农民运动领袖之一、人民军队早期杰出将领、百色起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韦拔群。
毛泽东同志称赞他是“壮族人民的好儿子,农民的好领袖,党的好干部”;邓小平同志赞扬他不愧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英雄,不愧是名符其实的人民群众的领袖,不愧是一个模范的共产党员。
韦拔群波澜壮阔的一生虽然只有短暂的38年,但他用生命铸就“追求真理、坚定信念,忧国忧民、心系群众,革故鼎新、敢为人先,艰苦奋斗、百折不挠,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拔群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老区儿女开拓进取,至今仍然成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老区的不竭动力。
追求真理、坚定信念——拔群精神的灵魂与构建和谐老区的目标一致
追求真理、坚定信念是拔群精神的灵魂。韦拔群1894年出生在广西东兰县一个富有的封建家庭,他完全可以循规蹈矩读书做官,或不问世事成家立业,随波逐流逍遥岁月,但他不贪图安逸享乐,不追求名利富贵,从小就立下救国救民的大志。他三次变卖家产到长江中下游地区进行社会考察;为寻求人民翻身得解放的正确道路,他历尽艰辛奔赴广州寻找马列主义,并以此作为毕生的追求;为了崇高的理想信念,他从心底里喊出“快乐事业,莫如革命”震撼人心的口号。
韦拔群的理想追求与构建和谐老区的目标一脉相承。韦拔群当年领导人民闹革命,就是要使劳苦大众过上幸福美好的日子;我们今天构建和谐老区,目的是使老区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小康生活。弘扬拔群精神,最根本的是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不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华儿女实现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是我们构建富裕文明和谐新老区的根本指针。我们要像韦拔群矢志不移坚定理想信念那样,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不动摇,自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建设布局贯穿于构建和谐老区的全过程,不断开创老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新境界,确保和谐老区建设永远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
忧国忧民、心系群众——拔群精神的核心是构建和谐老区的根本动力
忧国忧民、心系群众是拔群精神的核心。韦拔群是广西农民运动的先驱。他最善于把革命的思想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行动,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推进革命事业。他自觉将革命的理论运用到农民运动中,结合实际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农民运动骨干,如火如荼地开展农民革命斗争,以致当时的中共中央局在给共产国际的报告中称“韦同志在东兰已成为海陆丰之彭湃,极得农民信仰”。后来毛泽东同志也赞叹:“韦拔群是个好同志,我过去搞农运,有些东西还是从韦拔群那里学来的”。由于有广泛而坚实的群众基础,在他不幸遇害牺牲之后,广西右江地区的革命红旗仍然不倒。如果说毛泽东是举世公认的农民革命运动战略家,韦拔群则是当之无愧的农民革命运动实践者。
韦拔群的群众观点与构建和谐老区依靠力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全一致。构建和谐老区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构建和谐老区的依靠力量,在于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在构建和谐老区的进程中,我们既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更要把富民作为第一追求。要像韦拔群那样,在思想上融入群众,在作风上贴近群众,真正把群众当作衣食父母和兄弟姐妹。要站起来当伞,为百姓遮风挡雨;俯下身做牛,为人民鞠躬尽瘁。要着眼民生,让发展的成果惠及最广大群众;要关注民生,让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与经济发展同步增加;要力促民治,调节各种利益关系,努力实现社会公平。通过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使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真正落到实处,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形成推进老区建设和发展的强大力量。
革故鼎新、敢为人先——拔群精神的精髓是构建和谐老区的根本途径
革故鼎新、敢为人先是拔群精神的精髓。韦拔群善于从实际出发,不局限于“本本”,以灵活多变的斗争艺术,不断开创革命斗争新局面。最能体现他敢为人先革命秉性的,在于他以独到的眼界,在我党最早倡导和实践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早在1920年,他就组织成立“改造东兰同志会”,率先在广西举起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大旗;1923年,他建立了东兰农民自卫军,三次武装攻打东兰县城,揭开了广西农民武装斗争的序幕;到1929年百色起义前夕,他所领导的农民武装队伍发展到2000多人,建立了较为巩固的东凤革命根据地。可以这么说,没有韦拔群领导的东兰农军作依靠,百色起义就不可能胜利打响;没有东凤革命根据地作基础,右江革命根据地就不可能建立和发展。
韦拔群敢破敢立的首创精神与构建和谐老区的途径异曲同工。落后是革命老区面临的最大实际,不甘落后而奋起是构建和谐老区的根本出路。革命老区要加快发展,面临着比其他地方更多的困难。敢不敢于承担风险,考验着我们的信心和勇气;善不善于开拓创新,检验着我们的觉悟与党性。患得患失不但坐失良机,更是对历史和人民的犯罪。我们要像韦拔群那样,善于从复杂的局面中选准突破口,敢于在看似无为的困境中实现可为,以只争朝夕的时代紧迫感,在应对挑战中抓住机遇,在用好机遇中加快发展,敢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敢干别人没有干过的事,咬定发展目标,沉下心,鼓足劲,一代接着一代干,干出富裕文明和谐的老区小康社会。
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拔群精神的本色是构建和谐老区的根本法宝
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是拔群精神的基本特征。韦拔群虽然出身于富裕家庭,却始终保持着劳动人民艰苦奋斗的可贵品质。为拯救劳苦大众于水火,他置优越的家庭生活于不顾,毅然与志不同、道不合的祖父决裂,坚定不移地走上革命道路。在险象环生的烽火岁月里,他什么苦都能吃,什么困难都能克服,什么危险都处之泰然。没有食物,他与战士们一道食野菜草根;没有武器弹药,他变卖祖传的田地和房屋。为了革命的红旗不倒,他带领根据地军民,粉碎了桂系军阀两次大规模围剿。韦拔群这种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革命风范,集中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
韦拔群不达目的誓不休的革命干劲是构建和谐老区的传家宝。艰苦奋斗是拔群精神的闪光点,也是老区人民的固有本色,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我们克服困难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在构建和谐老区的征途上,艰苦奋斗这个传家宝不但不能丢,而且必须发扬光大,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我们只有在思想上牢固树立艰苦奋斗的意识,才能在实际工作中不搞脱离实际的好高骛远,不搞劳民伤财的锦上添花,才能摒弃无所作为的等、靠、要观念,树立建功立业求发展的时代理想,始终做到自信、清醒、不浮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永不满足,使富裕文明和谐新老区的美好前景,在我们艰苦奋斗的努力中变为现实。
顾全大局、无私奉献——拔群精神的境界是构建和谐老区的根本要求
顾全大局、无私奉献是拔群精神的最高境界。韦拔群是心底无私的共产党人,他的一生是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一生。他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对党的安排无条件服从。党需要他搞土地改革,他就把共耕社办得有声有色;党需要他办学校,他就为革命输送了大批的骨干;党需要他留守根据地,他就毫不犹豫地把一手带出来的队伍中最优秀的战士、最好的武器拨给北上主力部队,把生的希望让给同志,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仅带着七、八十名老弱战士坚守右江革命根据地。他以始终如一的高风亮节,淋漓尽致地演绎着一名共产党人的崇高思想境界。
韦拔群胸怀全局的高尚情操是构建和谐老区的根本要求。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基础脆弱,经不起折腾和反复。在革命老区讲大局,对领导干部来说,就是要准确分析形势,科学把握大局,善于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谋划工作,作出决策,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对广大人民群众来说,就是要正确处理好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自觉做到在全局利益上把目光放远,在局部利益上讲究风格,在个人利益上比作贡献,真正形成谋发展一条心,抓工作一盘棋,干事业一股劲,以万众一心的气概,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朝着富裕文明和谐新老区的目标前进。(作者系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兰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