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之心
2007-12-29顾文显
上海故事 2007年1期
张老师在山沟里当了一辈子民办教师,终于遇上了转正的机会,可他的年龄又超过了规定,只好再次回家务农。张老师从来不抱怨命运对他的不公平,他有三个儿女,大女儿大本毕业,在省城结婚,跳出了农门;二儿子读完大学读硕士,结婚工作后,又攻读博士,这例子在全县也不多。虽然两个大孩子年节才回来看望双亲一次,迎前跑后把老两口累得够呛,可张老师提起他那两儿女,总是眉飞色舞!
张老师夫妇俩身体一般,农活做不大动,勉强维持生活而已,他们的三儿子秋生智商平平,高考落榜又复读三年,终于没了希望,就回家娶妻生子,当了农民。秋生夫妇很是孝顺,老两口衣食住行有了困难,总是三儿子跑前跑后照顾。邻居们都羡慕:“人家张老师真会生养,假如养出三个博士生,还不得活活累死。”一听这话,张老师脸立刻长了:“我能有那命!”听听,看来他对三儿子秋生不满意。
张老师六十大寿。老大、老二都太忙,从外地寄了钱来,却没能回家为老爷子祝寿,还是秋生夫妇为他张罗了寿宴,办得相当风光。老人家多喝了一点酒,晚上,留秋生说会儿话。张老师说:“秋生,难为你啦,可谁让你不争气的……”
“爸!”秋生憋了多年的火气到底憋不住了,不软不硬地碰了父亲一句,“您别老是抱怨我不争气,没有我在身前身后伺候,您跟我妈能活得这么滋润?姐和哥虽然也寄钱、买礼物,可为供他们上大学考研究生,您二老的花费少了吗,他们能偿还上十分之一,也算不错了。就像我们这儿,弄点好地,上最好的肥,种出那一点点小麦来,稀罕得要命,然而,维持我们平常日月的,还得是不屑得见的大苞米啊!”
张老师一口吞下半碗茶:“儿子呀,我等你这句话也好几年了。”老爷子说,“你刚才的例子我看是农民之心,可你了解父母之心吗?我跟你妈操心费力养育你们,并不是像农民养猪喂鸡,图得它长肉生蛋;也不比城里人炒股票搞房地产,图的是金钱增值。父母生儿育女,只盼望他们出人头地,退一万步讲,就是当个农民,也是个有文化、有知识,能出挑的农民,他们与父母的反差越大,父母越高兴,这也是咱们这个家进步的原因啊。你是不是以为你离开了家,你爸妈就饿死?那样的话,我们跑城里拾废品,也会感到高兴的!”
“爸,我懂了,您这是在教育儿子怎样做父亲。”秋生说。
张老师笑了:“区区寿宴何足道哉,儿子这一句话,老夫从此无挂牵了。”
回到家里,秋生见媳妇噘着嘴,知道她也为寿宴的事不平,就上前拍了拍她的肩膀,指着五岁的儿子问她:“哎,你说,你希望咱儿子将来像我这样待在父母身边呢,还是像他伯父那样拖累双亲呀?”
媳妇毫不迟疑:“当然像他伯父,咱累断腰筋也不在乎!”
“对呀,你理解爸妈了吧,这叫父母之心!”秋生说,“我小时候不懂事,去偷邻居马三爷家的梨,马三爷一呼喊,我从树上摔下来,摔着了脑袋,疼了半月,却一直没敢声张。后来,这脑袋总是比不上哥、姐,哪想到,我的脑袋不疼了,却留给爸妈一生的不舒坦……”
这一夜,小夫妻俩的话题都是如何做父母。此前,他们也晓得,只是心里没认真想过……
(责编/邓亦敏题图/桑麟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