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拜师
2007-12-29陈水章
上海故事 2007年9期
郑子壬乃西南一代名医,不仅生前医术声震川藏滇黔,远播京华,而且身后还留下了许多故事。
青年时期的郑子壬,虽然在旧政府的军政两界中担任过不少要职,但真正让他出名的则是他的医术。郑子壬是一位少见的极擅用砒霜、蜈蚣、醉木叶、辽东鹤顶红、漠北黑蝎子等“虎狼药”的以毒攻毒的高手。当年主持川政的刘湘得了一种怪病,久治不愈,有人向他推荐郑子壬。不料郑子壬开出的药方中好几味药都含剧毒,把刘湘手下的人吓得面如土色。郑子壬看在眼里,微笑着吩咐,药熬好后先由他当众试喝,如果没事,再让病人服用。郑子壬试喝后一个时辰,依然面不改色心不跳。刘湘这才大胆将药服下。结果不到一周,刘湘的怪病便痊愈了。
年轻时的郑子壬生性高傲,派头很大,没有重金和鞍马车船,休想请得动他。所以只有达官贵人才能享受到他精湛的医术,而穷人因为无钱请车请轿和买药,只能常常念叨一下他的名字而已。
然而上世纪三十年代末,郑子壬经过一趟上海滩之行,便彻底改变了做派。从此,他不仅为人谦恭,而且医术大长。各种疑难杂症,一到他手中,便药到病除,一些被大医院判了死刑的病人,经他妙手施治,又起死回生。他的医术无论在政界还是民间,几乎达到了神化的程度,被称为“岐黄圣人”。
当年的某一天,从上海来了两位客人,恳请郑子壬去上海为一位将军治病。郑子壬一生最看不起所谓的武人,便以事务繁冗,难以分身为由推脱。
客人再三恳请,郑子壬还是不答应。两人见天色已晚,只好在阳安北门桥头寻一家小店住下,准备第二天返程。晚间,他们二人来附近一间茶馆喝茶。与茶客们聊起此次阳安之行时,说起他们的这位将军,原是一位知名的反袁护法英雄,追随蔡鄂从云南起兵,与北洋军激战十余仗,多次受伤,至今还在身上留下了数块弹片。现在将军已退出军界,寓居上海。听说蜀中阳安郑子壬先生医术高明,所以特别叫他们兼程前来礼请。
第二天,当两位客人打点好行装,准备出门时,忽见门外站着身穿一袭长袍的郑子壬先生。原来,昨晚他们的谈话,无意中被郑子壬听到,使他改变了主意。
到达上海那位将军家里时,郑子壬方才知道,病人不是将军,而是将军的母亲。老太太已经七十高龄,卧床数月。将军是个孝子,希望郑子壬洗漱过后,能立即诊断。但郑子壬见接待欠隆重,已经不悦,现在又见将军这样吩咐他,便借口远道而来,身心疲惫,此时探病,易出差错,当以小憩两日,再把脉处方为宜。将军很快看出这位声震西南的名医,是个极讲派头的人物,只好将他安置在上海一家豪华的大饭店,并派人伺候。
两天后当郑子壬再次来到将军府上,正好碰见将军亲自送一位衣着朴素肩挎药箱的老郎中出门。见郑子壬面露不悦,将军连忙回身解释道:“请先生见谅!老母病重,我身为人子,惟恐有所耽误,造成终天之恨。昨天听人讲起上海滩城隍庙内有一位老游医,颇有些医术,所以立即请来为老母诊断。今天是他第二次把脉处方。”
郑子壬一脸的不屑,本想转身拂袖而去,但争强好胜之心又让他停了下来,心想:“好啊,那就让你看看谁才是真的有医术吧。”
郑子壬从老太太房间里把脉出来,下人早已摆下纸墨笔砚。郑子壬坐下写好处方,正欲起身,忽见另一张桌案上也有一张单子,于是伸手拿过来看了看,那位老郎中所列出的病因与自己的判断相同,但处方出入甚大。郑子壬冷笑一声,心想能看准病因,不算本事,要治得好病,才算功夫。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中,郑子壬每天为老太太请一次脉,处一张方。终因残年风烛,大限已至,老太太的病势日重一日,渐渐表现出弃世的迹象。郑子壬盘算好了最后再请一次脉后,就让将军着手准备后事,自己也好启程回川。
当他来到将军府上,与一个月前一样,又碰到将军亲自送那位衣着寒酸、其貌不扬的老郎中出门。
郑子壬强压心中的不快,为老太太把完脉从里间出来,坐在依旧摆好的桌案前,凝神闭目,却不开药方。将军忧心忡忡地催促:“郑先生,请处方吧。”郑子壬摇摇头道:“老夫人脉息式微,沉疴难起,估计也就是两三天光景,恐怕要准备后事了……”郑子壬把话说得很慢,很沉重,好让将军体会到他母亲的病已到了何等严重的程度。
将军忽然落泪叹息道:“不瞒先生说,刚才出门的那位老郎中,也是我出于救母心切,才不避忌讳,又请了他一次。他和先生一样,也没有开处方。不过这次他再三叮嘱我,一定要在明日未时三刻前做好一切准备,迟了,恐怕就来不及了。”
郑子壬诧异道:“他真敢这么说?”
将军点了点头。
这一下,郑子壬好胜的倔劲又上来了。他重新进入病房,再次仔细地为老太太诊断了一遍,然后出来开出一剂处方,并对将军叮嘱道:“这剂药很关键,老夫人服下后,脉象如果转为平稳,呼吸也显匀畅,至少还有两三天阳寿。也好让贵府准备后事时稍显从容。”
郑子壬心里暗暗和那老郎中较上了劲。他要求将军在老太太服药后,每隔半个时辰就派人将病情向他报告一次。
但报告来的病情一次比一次严重。第二天午时将尽,连报告也中断了。郑子壬十分诧异,连忙坐车赶往将军府上,尚未坐定,只见那老郎中也来了,手里还捏了一沓纸钱和一炷香。
郑子壬对老郎中冷笑道:“你捏炷香来是何用意?”
老郎中不卑不亢地回答:“老夫人应该在这个时候驾鹤西去了。”
郑子壬讥讽道:“人之生死时辰,岂是你用游方骗术可以预测的?那好吧,我就与你一同进去,看看老夫人是不是走了。”
说着,站起身要拉老郎中往上房去。
郑子壬正欲举步,忽见将军下人飞步前来,报告说老夫人不行了。郑子壬怔住了,不觉之间松开了老郎中的手。此时,突然从上房里传出来一片哭声。郑子壬大惊,抬眼看老郎中,对方已先前一步,来到老夫人房门前,点燃了祭香纸钱。郑子壬抬眼看墙上的西洋挂钟,时间不多不少,恰好是未时三刻!
回到住处,郑子壬自觉颜面丢尽,急忙收拾行装,准备不告而辞。
就在这时,那位老郎中来了,笑问道:“郑先生从巴蜀远道而来,何必急着要走?”
郑子壬没想到对方会来看他。尽管他生性孤傲,终不掩医家本色,对真有本事的人,从内心仍是尊敬的。于是他给对方施礼、上茶,连称“惭愧,惭愧”,还虚心讨教。老郎中毫无倨傲之色,推心置腹地给郑子壬讲了一番话。老郎中姓赵,本是北方一位阀阅世家子弟,在政界中一度任过高职,翻过几个大跟斗后,看透了世态炎凉,才转而学医,多年行走江湖,见过许多高人,也见识了许多以行医为幌子混饭吃的三教九流。老郎中真心诚意地夸奖郑子壬医术精湛,也语重心长地告诫他要切记医术乃仁者之术,救死扶伤为第一要义,把脉处方前最忌讳心高气傲,意气用事,在态度上失却分寸。
“态度?”郑子壬望着老郎中,不解所指“态度”为何意。
老郎中加重语气回答道:“悬壶济世,乃普救众生的功德之业。给一位反袁护法的英雄之母诊病,你尚且拿派头讲规格,可见一般百姓更是不好请动你。然而芸芸众生,苦海无边,饱受病苦,这正是我们医家降服病魔妙手回春的机会;反之则医德有亏,而且医术也会止步难进……”
这一席话说得郑子壬缄默良久。老郎中起身告辞时,郑子壬才突然趋步上前,拉住对方的手再三道谢:“此行上海滩,得见先生,真是让郑某受益匪浅!”
名声响彻川藏滇黔的郑子壬,从此纡尊降贵贴近民众,特别注重研究民间的各种疑难杂症。尤其在他晚年,素衣草鞋,肩挎药包,走街串巷,远涉贾家、三岔、草池等地,专为穷人看病。他的处方中的不少中草药,可以采自山沟路旁,既免去病家买药的花费,又省了跑药店的辛苦。哪怕是陈年痼疾,到了他手上,也只需几副草药,即可药到病除。
郑子壬逝世数十年后,阳安百姓一提起他的名字,仍心怀感念,赞叹不已。
(责编/方红艳插图/魏忠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