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老面孔
2007-12-29沈威风
中国新时代 2007年5期
沈威风,财经作家,著有《淘宝网:倒立者赢!》和《金庸告诉你职场智慧》等畅销书
这阵子媒体上见到的牛人老面孔特别多。前两天乱看电视,看到王志东站在北大大草坪前讲话,内容似乎是“我的北大……”,深情地回忆着他在北大的青葱岁月。在网上乱看新闻,又看到邵亦波搞的新网站宝宝树,做婴幼产品的电子商务,虽然刚上线很不起眼,但是因为跟邵亦波有关,所以同样有很多人在谈。邵亦波将他的易趣卖给ebay,套现之后出国,在美国蛰居3年后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随之一同回来的还有他的博客。看完他的博客,第一感叹是,靓仔也会变老;第二感叹是,这拨人又杀回来了;第三感叹是,互联网最近果然热得厉害,热得让这些曾经随着泡沫飘散的名字,又重新浮出水面。
我对王志东一向有一点特殊的赞赏,因为他是我从业后见到的第一个名人。那一年他去广州,一大群记者蜂拥而上,颇有点抢新闻的意思。我刚混媒体,瑟缩在人群中,不知道该问什么,当然看那架势也轮不上我发问。于是就在旁边听着,听别人问一个问题,他便回答,“对于这个问题,我有三点看法,第一第二第三……”是我的崇拜就有如滔滔江水,觉得此君是我生平所见第一智慧之人,电光火石之间回答得滴水不漏,逻辑思考能力也太强了。回去把他的回答原样打出来,便是一篇报导。当然,后来我就明白了,这其实也不算什么,问题其实很大路,回答也中规中矩,就跟令狐冲和小师妹过招一样,不知道的人看得惊心动魄,其实就是同门师兄妹喂招,心里都有数,只有我这门外汉咋咋呼呼罢了。后来他就出局了,后来我还采访了当时的CFO,整了点貌似内幕的东西。再后来,就是这位CFO作了新浪的头,于是很感叹职场有如人生。
去年下半年写《淘宝网,倒立者赢》的时候,因为涉及到C2C网站的竞争问题,就很想采访邵亦波,苦于不知道上哪去找他,如今我写完了,他就现身了。对于他,当年我也是颇为景仰的。那时候觉得他才是互联网精英的代表:履历完美,相貌堂堂,举止西化,英文据说比中文好,手指上的结婚戒指闪闪发光。八卦杂志上说,他老婆号称台湾的MbCTy1WIwBmqW32d7SbKcw==英语小魔女,因为GRE考了满分,杂志上登的他们俩在法国的照片,曾给我心灵留下的创伤:瞧瞧人家过的那是什么日子!后来易趣卖给ebay,然后邵亦波也出局了的时候,我已经离开这个行当了。
去年因为写书,总也绕不开这个话题,我问过孙彤宇对这事的看法,他想了一会儿说,“我觉得……”答案且先不说,毕竟是竞争对手自己琢磨的,如果有机会,这个问题我还是想问当事人。
看了邵亦波的博客,国际化的感觉仍然扑面而来,他对创业对企业管理对行业的看法对老婆对儿子对家庭的态度,都国际化到了一定的高度。在他的博客里看到Drag-Along Right,我不懂这个,看完了很长见识。写到最后,他说,“term sheet里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我会一个个道来(我中文打字实在太慢;上面这一段打了90分钟)。等不及的,可以看一看美国的一个VC,Brad Feld写的专门关于term sheet的blog。他写的很不错,但有些东西对中国不适合,在Drag-Along Right上,他写的不清楚。 打的手酸了。休息一下给老婆亲一个去了。”
这样的表达很有趣,因为中国的企业家不论是在公开场合还是在私人场合,类似的表述都非常少见。邵亦波蛰居美国3年,他身上的中西合壁的印记,只能越来越明显。这些曾经被认为是精英烙印的东西,同时也曾经被认为是易趣最终被卖掉,并被“土鳖军”淘宝打得落花流水的一个原因。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3年,中国互联网市场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日益彰显出本地化特色,而邵亦波还是那个邵亦波。
这一次他和王怀南做的宝宝树,据说是搜索+电子商务,赚的是女人和小孩的钱。最流行的商业元素都有了,不过能做成什么样,只能说,我很期待,所有的人也都很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