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pace中国试水
2007-12-29陈益锋
中国新时代 2007年6期

Web2.0网站已经度过了躁动期,正处于寒意的敏感时刻。MySpace在中国的粉墨登场无疑招致众多猜疑,甚至被业内视为雅虎、eBay以及Google等跨国公司在华的下一个失意案例的试水者
十年前,星巴克刚刚进入日本市场时,因为规定不允许抽烟,这有点让日本人懊恼,因为日本人是走到哪里都要抽烟的。大家都觉得星巴克肯定会在日本遭到惨败,但是星巴克最终越来越成功——原来星巴克聪明的把市场定位在时尚女性身上,从而带动了时尚男性消费者的参与。
针对众多关于国外的互联网巨头到中国后水土不服的质疑,MySpace中国区总裁罗川特意讲述了同样来自美国的本土品牌——星巴克咖啡的海外成功故事。同时,罗川引用最多的论据则是雅虎在日本市场成功的范例,而对于雅虎中国市场的惨败以及eBay在华的黯然退出似乎视而不见。
目前中国互联网市场取得的共识是——众多2.0网站已经度过了躁动期,正处于寒意的敏感时刻。而MySpace在中国的粉墨登场无疑招致众多猜疑,甚至被业内视为雅虎、eBay以及Google等跨国公司在华的下一个失意案例的试水者。
谁掌控MySpace中国未来?
三年前,三十岁的安德森和四十岁的德沃夫在美国洛杉矶创办了MySpace,仅一年时间就已经有2000万用户加入了MySpace,至今MySpace.com的用户人数超过了5000万。
把交友作为一种商业模式的MySpace成了目前全球最流行的社交网站。美国著名杂志《PC World》曾形容它“已经比猫王、《美国偶像》和冰淇淋更流行了”。
《财富》杂志则把MySpace比喻为一个不折不扣的文化现象。“它就像是你高中时候的餐厅,你大学里的一块空地或者是你喜欢去的酒吧。但却不出售任何东西,至少现在还没有,它是一个你展示自己和表达自己的地方。”
因此目前活跃在MySpace中的主要用户大多是十几岁和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在MySpace倡导“自由发挥”的网页上,用户们用自己的照片、音乐、视频、博客和各类友情链接来装饰自己的个人主页。虽然这个站点里的每个页面都像他们主人的卧室一样混乱不堪,但这反而成了MySpace的风格,并在越来越多年轻人心中蔓延开来。
2005年,默多克用5.8亿美元收购了MySpace。当时的竞购者之一——CBS母公司维亚康姆集团嘲笑默多克“买贵了!”但近两年MySpace流量的爆炸性增长,让类似的嘲笑显得格外苍白。
从收购之日起,默多克就一直计划着登陆中国市场,毕竟中国互联网的用户数量在呈现爆炸式增长,尤其在用户的年轻化程度上与MySpace的主流人群很吻合。关键的一点是,默多克的华裔太太邓文迪是促使MySpace进入中国的主要倡导者,据悉她将出任MySpace中国公司的董事。
2007年4月26日下午的MySpace.cn上线的媒体见面会上,罗川表示:MySpace中国获得了包括IDG在内的数家风投的投资,而与总部的合作方式是技术授权和品牌支持。在此之前,罗川也曾表示与其他外国互联网公司在华的经营模式不同,MySpace中国将采取本地化的管理模式,由一家中国公司负责经营。
其实,在MySpace引进中国之初,新闻集团与田溯宁及国际数据集团(IDG)旗下中国合资公司进行洽谈之后,IDG中国投资部门就已经和新闻集团成立了一家合资企业,经营一家名为Chinabytes.com的门户网站,这也是MySpace目前在华的管理公司。
其中,田溯宁是中国网通前任CEO,目前他自己创办了一家中国宽带产业基金;而IDG旗下的风险投资基金目前管理的资产数量为8亿美元,并已投资了百度等知名企业。按照默多克的计划,MySpace在中国成立的合资公司中,本土合作伙伴将持股50%左右。
然而MySpace创始人之一布拉德却给默多克浇冷水,他表示MySpace在中国的知名度较低,因此很难在市场上立足。尤其中国很多社交网站已经十分火爆,并且仍在继续强大。相比之下,MySpace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至于默多克委派妻子邓文迪负责成立MySpace中文网站事宜,布拉德直截了当地说:“尽管邓文迪通晓中文,但她没有这方面的经验,这与聘用一名翻译有何区别呢?”
因此在默多克、邓文迪、罗川、田溯宁及IDG等人错综复杂关系的背后,究竟谁能掌控MySpace中国未来的方向?——这或许将是困扰这家年轻的互联网公司未来发展的最大难题。
如何翻版MSN?
2007年4月27日凌晨,MySpace(中国)网站测试版正式上线,同时发布“友你·友我”中国印章的中文品牌标识。而曾经在微软工作近12年,一向低调的罗川成了热点人物。这位前微软MSN运营总监一再强调自己的新公司是“MySpace中国”,而非“MySpace中国区”,并表示中国公司有足够的自主权,同时也能从总公司那里得到必要的支持。
然而MySpace(中国)网站自上线以来就遭受到同行的非难。大部分的观点是——网站顶多只算MySpace“汉化版”,算不上“中文版”。一个很有趣的细节在于,MySpace网站中所有美国用户的首页和博客,只要把链接中的.COM换成.CN,页面马上就会换成中文界面;同理,所有中国的用户只要把链接中的.CN换成.COM,就会出现英文的界面。
显然,目前MySpace中国站点和美国站根本用的就是同一套用户数据库,所谓中国站点上的所有用户都是从美国总站数据库中提取出来的。随着数据库的日趋庞大,将避免不了增加服务器的运载速度,从而影响中国区用户的日常更新和浏览。

在MySpace开创初期,经常因为用户人数的大幅攀升而出现宕机——页面打开的速度很慢,甚至连管理博客的工程师都抱怨说,他们每天都要忍受着硬件落后和垃圾代码的痛苦。可见,今后MySpace中国站点的每一次系统及服务器的升级,都将涉及到与美国总部的交涉,这也是当初雅虎中国最初几年在华遇到的最大弊端,以致最终影响到中国公司没有及时捕捉到日益更新的市场变化。此外,如此依赖美国站的内容以及技术支持导致的另一个问题,则是影响到未来中国站点的市场推广及销售。
更有意思的是,在MySpace中国站点上线短短的几个小时之内,其网站即被网友指出博客存在乱码,注册系统太过烦琐,密码设置存在缺陷,收入选项让用户束手无策,性取向的选择让用户难以应对等诸多问题,这些都给MySpace的中国亮相泼了一盆冷水。
其实交友类网站的盈利模式本身就是一个大难题,这也是Web2.0日渐萧条的原因。作为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站,MySpace去年主要的赢利来自广告销售收入,但也仅仅只有9000万美元,相比于google几十亿的销售额,无疑是小巫见大巫。
尤其在中国,MySpace中国将面对的是有限的品牌客户和瓜分这一市场的百度、腾讯、新浪、搜狐、网易等门户网站,其竞争可谓激烈。此外,国内的交友网站,例如“QQ社区”、“嫁我网”和“爱情公寓”等,都是靠增值服务和SP盈利,MySpace中国似乎并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
而在目前MySpace中国站点上,在美国等地区盛行的视频频道并没有出现,据说是罗川担心视频所传播的内容较为敏感,一旦触犯政策雷区,就会招致中国政府部门的干预。除了国际化交友概念之外,MySpace中国站点上最大的亮点则是博客频道——这显然不会引起网友太大的兴趣,毕竟在博客中国的草根博客、新浪、搜狐等门户的名人、实名博客的热潮之后,博客这一产品在中国互联网市场已经成为常态产品,并形成了自己特定的圈子,初来乍到的MySpace显然很难从竞争对手中占到优势。
对于种种质疑,罗川似乎早有所准备。在2007年5月15日的某国内社区网站论坛现场,罗川说,“就像04、05年时我们做MSN,很多人说:你们死定了,而MSN坚持了下来,到现在看起来已经非常不错了…… 这一次做的时候,我拿到了很多的东西,再经过几个月的时间,我会把所有的东西都消化掉,成立一个能够快速反映市场的销售团队,这样比过去成功的机会会更大一些。但是什么时候会成功,什么时候来定义成功?需要多长的时间?我相信,只要坚持去做。”看得出罗川此番言论信心十足。
但正像MySpace创始人所说,MySpace在中国的知名度较低,而且没有任何优势可言。那么当年倚仗微软的品牌,利用即时交流工具在国内迅速成长的MSN成功案例,是否会成为罗川在MySpace中国的翻版呢?或许,我们只能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