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开复 从此低调做事

2007-12-29陈益锋

中国新时代 2007年11期

  与两年前那场轰轰烈烈的“人事官司”相比,李开复已经刻意在回避关于其个人生活的话题,更多的是关于搜索和谷歌的未来。对于这位明星化的职业经理人而言,谷歌中国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跨国互联网企业在中国一直受到类似于魔咒的困扰,就是如何解决本土化问题,他们始终没有找到那一扇“阿里巴巴之门”。
  如果列举跨国互联网企业本土化的案例,人们都会习惯地指出已经退出中国市场的eBay、人事动荡的MSN以及被收购的Yahoo中国等企业。
  随着谷歌(Google)正式进入中国市场,李开复和他所率领的谷歌中国也频繁成为众矢之的,在近两年时间里,似乎没有带给外界太多惊喜的谷歌中国,让人们从最开始的期盼到如今的质疑。
  
  有人说,是李开复的个人光芒掩盖了谷歌中国的很多东西。的确,在谷歌的中文官方网页上,用户甚至搜索不到谷歌中国代表处的介绍和联系方式;而在李开复精心打造的个人网站“我学网”上,可以找到关于这位前微软副总裁的包括父母、妻女等家庭成员在内的信息资讯、图片等,甚至可以通过网上互动方式和李开复本人进行交流。
  在几乎所有的关于谷歌中国的媒体报道中,李开复的温文儒雅形象总是被置于最显眼的位置,其个人的言谈和职场故事甚至比谷歌实验室推出的新产品受到更多关注。
  尽管面对的是本土化的魔咒以及外界的质疑,李开复对于自己的评价仍然非常自信。对于2007年谷歌中国市场的表现,“最深刻的应该是31.7%的成长,因为过去我们的预测是20%左右。”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李开复表示自己最满意的是谷歌中文搜索质量的提升非常快,并得到了网友的认可。“过去Google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但是中文搜索确实有很多遗憾、不够好的地方。我们经过过去18个月的努力,已经把这些很多的问题已经修补好了,我们认为现在的搜索是非常的精准。”
  
  低调做事
  
  从最早李开复的跳槽事件、高管离职风波、中国运营牌照问题,到后来的中文名争议,以及与搜狐之间的“抄袭门”,谷歌中国一直是业内关注的新闻点。而关于李开复本人更是新闻不断,比如从任职至今已经有至少五次传言他将被迫离职。
  负责谷歌中国媒介工作的张小姐表示,谷歌中国2007年的媒体战略主要是低调做事,推出更多新产品和技术。
  最近一年多来,谷歌中国除了潜心开发新产品,其在中国最乐此不疲的事情就是招揽行业内顶尖人才,甚至从竞争对手公司中大挖墙角。目前,谷歌中国的员工中,来自微软、雅虎、eBay、英特尔的人才比比皆是。
  有一次,李开复跟清华大学领导谈到康小明(清华大学较为知名的程序员),他告诉清华的领导说,康小明到谷歌中国来工作了。然后他就问清华领导还有没有像康小明这样的人,人家领导说有一个,叫沈思。李开复就说,她已经在我们的公司了。这位领导说还有一个叫杨可的,李开复说他也已经到我们公司了。“那你还问我做什么?!”清华领导反问李开复。
  此外,谷歌还在中国四处结盟,与本地的合作伙伴建立起了稳固的关系,比如在运营商方面,谷歌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以及中国网通结盟,而在互联网方面与新浪、腾讯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此外,入股迅雷、收购265都成为谷歌急需扩大自己影响力的重要方式。
  李开复所说的对于谷歌中文搜索的“修补工作”也显示出了效果,比如谷歌网站的稳定性在逐步加强,之前时常登录不了的情况基本不再发生。
  李开复表示,目前谷歌中国80%的精力都投入在中国网民所需要的产品研发上。比如与天涯社区合作的“问答产品”、分词处理技术以及其它的相关搜索,比如搜索框中的提示功能等。只有20%的工作研发全球项目,比如整合搜索的一些核心技术,还有Linux的桌面搜索。“我们刚进入中国的时候,很多中国产生的问题需要解决,现在已经逐步解决了,以后更多精力会做全球研发,现在投入是80%,也许过三五年以后是60%。”李开复说。
  谈到谷歌未来的发展方向,李开复表示,在过去,搜索主要是网页搜索和垂直搜索,搜索引擎的侧重点是从海量网页中找到相关信息。到了现在,驾驭多元信息,并将搜索拓展到各种设备中,已经成为了谷歌的重点。
  在将来,搜索引擎需要做到的是更智能、更人性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李开复说,“我们不应该只呈现于文字的网页,应该把文字、资讯、视频、各种地图等等整合起来,让它变成一个多姿多彩的Google。”
  
  龙虎斗
  
  目前的中国搜索市场,其实就是谷歌中国与百度间的争夺,更是李开复和李彦宏两个人的“暗战”。今年9月初,谷歌高调投资天涯网。李开复已表现出更多的攻击性,他说,谷歌已经是“最准确的中文搜索引擎”。而此前,百度一直自称为“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
  根据一项数据显示,在中国用户首选(最优先使用)的搜索引擎中,百度首选市场份额,达到了74.5%,占到了用户首选搜索引擎市场的七成以上,谷歌的首选市场份额是14.3%。
  而在五年前,这场攻防战几乎颠倒,当时的谷歌一直占据市场领先位置,但在李彦宏的亲自挂帅下,其所带领的百度曾展开公司历史上著名的“闪电计划”,结果半年后,百度在中文搜索上全面超越了当时领先的谷歌。
  因此,被谷歌委以重任的李开复,其在中国市场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如何进行本土化,如何与百度抗衡、迅速收复市场份额。
  应该说,李开复与李彦宏之间有着很多的共同点,比如两人给外界的印象是都具有儒雅、沉稳的处事风格,两人同时在美国接受高等教育并在当地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李开复生于台湾,11岁就到了美国,有30年的旅美经历,曾在苹果和微软等顶级公司任高管;李彦宏则大学毕业赴美留学8年,在松下、道琼斯和Infoseek等公司工作过,创业之前,他在全球搜索界已经小有名气,有人将他列在搜索技术领域最厉害的程序员之一。
  但有意思的是,李开复最擅长的领域是在语音识别、人工智能、三维图形及网络多媒体等方面。可以说在营销方面不擅长做市场、技术方面不擅长搜索的李开复将如何率领自己的团队超越李彦宏的百度?
  相比之下,李开复的“影响力”略占上风。自从1998年以来,李开复来中国做的演讲、报告近300多场,自己开办的“开复学生网”(目前更名为我学网)每月能吸引一万多人来访,至今注册会员已经达到了数十万人,甚至很多中国大学生受其影响而选择了学习计算机研发。
  从2005年10月开始,李开复热衷于出书,从《做最成功的自己》到《一网情深——与学生的网上对话》,这位谷歌中国区总裁甚至被出版界尊称为“青年导师”。
  尽管频频露面于媒体、高谈阔论,但似乎摆脱不掉做秀的嫌疑,成功塑造了自己个人品牌的李开复,其在无形中也为谷歌的品牌形象起到了提升作用。李开复表示自己在时间安排上,每个星期大概三小时花在跟学生沟通上,包括写书、演讲,“公司时间和私人时间,还是要公司分明。”而这些私人时间的工作更多是出于兴趣和责任。
  与两年前那场轰轰烈烈的“人事官司”相比,李开复已经刻意在回避关于其个人生活的话题,更多的是关于搜索和谷歌的未来。的确,对于这位明星化的职业经理人而言,谷歌中国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