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潘石屹 以低调的方式高调着

2007-12-29冯嘉雪

中国新时代 2007年11期

  
  在“大腕”林立的中国地产界,潘石屹不是“老大”,但却是颇具明星实力的企业家,摄影、写作、拍电影、拍广告,甚至频频出现在各种时尚派对上。他既没有令人炫目的学历,也没有深不可测的背景。可就是这个石油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中专生,却总是站在中国房地产舆论的最前沿。
  潘石屹很幽默,喜欢打比方,讲话生动有趣又总是面带笑容。
  潘石屹总能不失时机地借助于媒体为自己“辩护”,但每当记者问到敏感的实质性问题时,他就开始面带难色,不过回答却十分干脆:不能讲的问题,一概不讲。
  
  博客高手
  
  潘石屹爱写博客,而且他的博客点击率极高,还经常被新浪网做首页推荐。在2007年初采访时,记者问潘石屹休闲时喜欢做什么,他的回答就是“写博客”。
  2007年1月,SOHO中国拉开了上市的序幕。潘石屹变得比以往低调了许多。他说,这是上市前“静默期”的需要。
  尽管公开露面少了,但潘石屹依然笔耕不辍。他通过博客继续热烈地表达着自己的观点,还时不时上传各种图片,使自己的博客更具观赏性。
  博客对于潘石屹,真是一种好工具。听他本人讲话,偶尔还有打磕巴的时候,但看他的博客,却总是思路清晰,语言妙趣横生。
  直到因为上市的事情,潘石屹在外出差的时间越来越多,写博客的时间也少了许多。
  9月份,为了路演,潘石屹带领SOHO中国的团队“绕地球一周”:9天去了8个城市。
  由于听不懂外语,潘石屹只能借助于翻译,但有时候双方你来我往,争得异常激烈,就没人想到要为他翻译了。这时候,老潘也只能干瞪眼。
  但一到纽约,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原来,华尔街的很多基金经理就是中国人。甚至有些基金经理在出国前就住在SOHO现代城。一见到潘石屹,他们就说:“我们还经常看你的博客呢。”话题就此打开。
  没想到,被老潘视为“休闲方式”的博客还在上市这件大事上帮了他。
  
  夫妻搭档
  
  潘石屹表面有些木讷,但实际上却十分聪明。他很早就知道分工的重要性,当然,他也很清楚自己的优势是什么。
  “记得我11、12岁的时候,我们生产队里种了好多的瓜,大人们出去卖,老是卖不出去。后来他们让我去卖,我每次都卖得干干净净的。”潘石屹讲这个故事,是为了证明他是一个天生的好商人。
  在SOHO中国上市之前,潘石屹的妻子张欣曾接受《华尔街日报》的采访,当记者问张欣,你是剑桥大学经济学硕士,又在华尔街工作过,可为什么更关注美学以及设计这类在商业中较为“软性”的部分呢?
  “和我相比,潘石屹天生就是个更好的商人。在市场嗅觉方面,我没有他那样敏锐的直觉。”张欣干脆地回答。
  10年前,为了开发北京CBD的处女地,潘石屹选中了今天SOHO现代城的所在地。当年,所有境外开发商都认为,这个气味不佳的地点并不适合用作CBD的选址,因此无人愿意与潘石屹合作。而10年后,潘石屹用事实向他们做出了证明。
  上市之前,潘石屹和张欣的分工是:前者负责寻找项目、市场、营销和财务,后者负责规划、设计和工程。
  而当SOHO中国进入上市的程序后,财务大权就交由华尔街出身的张欣负责了。
  目前,由于张欣对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要高于潘石屹,因此有人戏称潘石屹是在给妻子“打工”,但潘石屹却说,这只是一个“家庭安排”,没有什么特殊目的。
  SOHO上市后,潘石屹依然还和过去一样忙碌着,只不过,他不再是只为自己和5800多名客户工作了,“现在,我还要对50多万的股民负责任。”潘石屹以他特有的不紧不慢的语速说,一脸认真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