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要建“环鄱阳湖城市群”
2007-12-29董显苹徐庆平徐婷婷
中国经济周刊 2007年3期
继湖北、河南、湖南、安徽四省提出“城市圈”方案之后,中部省份第五个“城市圈”规划面世—
城市群是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对周边地区具有巨大的辐射效应和带动作用。中央提出“中部崛起”战略后,中部各省纷纷提出各自的发展战略,演绎了一场城市群大战。分属湖北、河南、湖南、安徽的“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珠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的四大城市群,已正式写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
继中部六省的四个城市群诞生之后,现在江西省也提出了自己的城市群规划。
在2006年12月中旬召开的江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孟建柱提出了江西要构建“环鄱阳湖城市群”的发展战略构想。由此,将这个内陆省份期待通过构建城市群,来实现区域经济大跨越的愿望,再次聚焦。

5个地级市构成一个经济圈
江西提出的“环鄱阳湖城市群”大发展思路,是以该省辖区内的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为核心,环绕湖区有景德镇、九江、南昌、鹰潭、上饶共5个地级市,具有构建城市群的多项有利条件。
全国政协委员、江西民生集团董事长王翔对此经济圈的评价是,在经济总量上,占全省49.2%的生产总值,52.3%的财政收入,是全省产业基础最好、科技文化水平最高、城市化水平最优、经济联系最密切的地区。如果把鄱阳湖比作月亮,那么5个城市就好比5座卫星城,形成“众星捧月”之势,形成一个巨大的环湖经济圈,其对全省经济的辐射力和拉动力明显强劲;在城市数量上,由“一条线”上的南昌、九江两个设区市,变为完整的“一个群”上的南昌、九江、景德镇、鹰潭、上饶等设区市,占全省设区市的一半左右,城市的规模和人口的数量都具备“城市群”的要求和条件;在产业结构上,江西支柱产业大多集中在这些城市。如南昌的制造业,九江的石化、纺织、建材、造船业,景德镇的陶瓷、航空、家电业,鹰潭的铜冶炼业,上饶的精密机械加工业等;在交通条件上,赣粤、福银等3条高速公路直接通往与赣相邻的发达地区,助推江西实现迅速在中部崛起和富民兴赣大业。再随着景鹰(抚)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可构筑以南昌、九江为中心的可通江达海的4小时经济圈。可以上接“武汉城市群”,下连“皖江城市带”,进而承接“长三角”的辐射。
《中国经济周刊》从江西省发改委2006年12月29日公布的《环鄱阳湖经济圈规划(2006-2010)》中获悉,未来五到十年,是环湖地区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按照做大经济总量,调优产业结构,提升竞争力,实现率先崛起的目标要求,江西将通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