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北打造红色旅游路线图

2007-12-29李延军

中国经济周刊 2007年28期

  
  “陕北是个好地方!”毛泽东同志当年踏上陕北吴堡县川口渡口的渡船准备东渡黄河时,望着陕北的山山水水,曾经深情地说。
  一般的说法,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曾在延安13年。其实,比较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毛泽东在陕北13年”。因为党中央初到陕北时并不在延安,志丹、子长(瓦窑堡)都曾经是党中央的所在地,其它像洛川会议旧址、安塞的王家湾、佳县的神泉堡等,更是多得不胜枚举。仅转战陕北,党中央就先后经过了清涧的徐家沟、高家硷、枣树则沟,子长的任家山、庄科坪、石家湾,子洲的邱家坪、高家塌,安塞的王家湾、佳县的神泉堡、米脂的杨家沟等近40个地方。毛泽东同志以“李德胜”的化名一路走来,这一条路上有过多少艰苦卓绝的英雄故事?发生了多少扭转乾坤的重大事件?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其中有探究不尽的秘密……
  
  红色旅游冷热不均
  
  在延安市区,不管是凤凰山麓、杨家岭、枣园还是王家坪,都是一片火爆场面,特别是枣园,搭起了大台子表演陕北民歌,就连王家坪,也请来了安塞的腰鼓手打腰鼓,和游客一起扭秧歌,现场气氛热烈而活跃……可是,一走出延安市区,来到安塞、来到子长的瓦窑堡旧址,就“门前冷落车马稀”了。据瓦窑堡旧址的讲解员介绍,这里每年的接待量仅仅1万人次左右,而离这里不远的红军大学旧址,“年接待量还赶不上这里呢!”
  据介绍,当地也有做大做强红色旅游的想法,可是由于210国道改道等原因,延安城里的红色旅游游客基本上过不来。而榆林境内的红色旅游景点,去的人更少一些。在佳县时,记者询问当地有关人士神泉堡每年的游客接待量,最大的数字也是1万人次左右,和每年数十万人次的道教圣地白云山不在一个“重量级”上。
  作为陕北的组成部分,榆林的红色旅游资源也非常丰富。党中央、毛泽东同志转战陕北的370天中,有300多天都是在榆林境内度过的。特别是佳县的神泉堡,毛泽东同志先后两次进驻,时间将近两个月,毛泽东同志在这里起草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重新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发出了被称作“神泉号令”的“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和“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令。在这里,中共中央还批准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口号》、《中国土地法大纲》和《中共中央关于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决议》。这期间,毛泽东同志还指挥西北野战军举行了黄龙、延(川)清(涧)战役,收复了延长、延川、清涧、绥德、瓦窑堡,歼敌整编七十六师6000多人,俘虏了其师长。在全国战场上,晋察冀野战军举行了清风店战役,歼国民党军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