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揭秘罂粟籽油

2007-12-29董志龙李莉萍

中国经济周刊 2007年48期

  作为一株植物、一朵鲜花,罂粟和其他所有的植物一样,寻找合适的土壤,扎根、发芽、开花、结果,在大自然中安静的生长衰败。
  
  每年的5月,罂粟花盛放的如火如荼,那炽热的力量,鲜艳蓬勃的美,让人无法拒绝。它竭尽全力地绽放着自己的生命,拥有和所有的花朵一样精彩的一生。
  而认识并改变世界的人类文明,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在绚烂的花朵之外,我们先是学习到它的果实可以止痛,接着我们意识到它能麻痹神经,产生幻觉……无止尽的欲望让罂粟沦陷为毒品的代名词。从此,美艳的花朵就与罪恶联系在了一起。于是,我们想到罂粟花时,浮现在脑中的就是美丽背后隐藏着的邪恶。
  事实上,绝大部分的邪恶是人类所赋予罂粟的附加含义。由于人类的贪欲,罂粟从近代开始被滥用,它神秘又让人无法摆脱的魔力在人类的近代史上留下了难以平复的创伤。
  幸运的是,人类对罂粟花的认识并没有一直滞留在毒品和罪恶的阶段。
  今年10月,随着被誉为“油脂界的特种兵”——御米油(罂粟籽油)的面世,这朵神秘的花又以全新的方式回报人类:在高科技处理之后的罂粟籽并没有毒性,用它榨出来的油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
  罂粟,这枚“硬币”的另一面已被翻开。
  
  10月21日,天津滨海新区胜利宾馆。全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学术年会在此召开。
  来自全国的300多位油脂专家和油脂品企业齐聚一堂,其中一支油脂品的“特种兵”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关注,这就是广大御米油(罂粟籽油)。
  会议期间,受北京百号广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委托,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召开了御米油(罂粟籽油)专家评议会,中国粮油学会副理事长教授级高工王瑞元、湖南省粮食行业协会会长左恩南等油脂界14位知名专家在听取了北京百号广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详细介绍,并对委托方提供的油品和产品资料仔细审阅后,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和评议。
  最后专家们一致认为:御米油(罂粟籽油)是国家的新资源食品,可长期食用,安全无毒;它富含对人体有益的油酸、亚油酸、维生素、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易被人体吸收。
  御米油原料栽培环境特殊并受国家有关部门的严格监管,在生长的过程中不施加化肥和农药,在加工过程中原有的天然成分得到了完好的保存,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珍稀植物油。
  北京百号广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庆利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全国唯一的罂粟种植基地在甘肃,由甘肃农垦集团负责种植,武警战士全副武装24小时看守,受到国家严密监控,而我们公司是甘肃农垦集团唯一御米油产品的合作开发伙伴。”
  
  罂粟前生——沦为邪恶的代名词
  
  在惊叹罂粟花的艳丽的同时,罂粟总让人们充满了深深的恐惧。
  在地球上已知的40多万种植物中,唯有罂粟“声名狼藉”——它的果实经过加工后就成为鸦片及海洛因,是当今世界流行的毒品。
  与此同时,罂粟的另一面却鲜为人知——罂粟是一种药用价值极高的植物,它的籽经过加工后就成为复合营养价值极高的调味品和食用油,一百多年来,欧美国家一直将罂粟籽油奉为营养佳品。
  隋唐时期,罂粟传入中国之后,在甘肃云南等地种植,罂粟籽主要用来煮粥和饭食,后从中榨油以充当食用油。久而久之,种植地的农民发现罂粟籽油对身体健康有许多神奇的功效,当地的官吏视其为名贵珍品,作为宫廷贡品供皇帝御用,许多宫中御医更将其作为灵丹妙药,“御米油”因此而得名。
  翻阅相关的史料可以发现,罂粟有益的一面早就引起人们的关注。
  罂粟籽油始载于《开元本草》,列于《本草纲目》二十三卷罂粟类,释名“米囊子”、“御米”、“象谷”。其实状如罂子,其米如粟,可以供御,故有“御米”之说。李时珍写道:罂粟秋种冬生,叶如白苣,三、四月苔结青苞、花开则脱苞,花凡四瓣,罂在花中,花开三日即谢。罂粟之米,其味甘平无毒,性寒、多食利二便,动膀胱之气。主治:丹石发动,不下饮食,行风气,逐邪热,治反胃、胸闷痰滞,治泻痢、解燥、反胃吐食、益阳补遗。另:研其米水煮,加蜜作汤饭甚宜;嫩苗作蔬食极佳,榨其米做菜肴,久食解胸闷、益血畅。
  在民间,罂粟又称“药中之王”治百病,再名“百号子”。御米油又名罂粟籽油,再名“百号子”油。《中药大辞典》记述:罂粟籽可称御米……性甘平无毒,治反胃、腹痛、泻痢、脱肛。《辞海》中记述:罂粟种籽含油50%,可榨油……功能敛肺,涩肠、止痛。主治久咳、久泻、久痢,胸腹诸痛等症。《美国联邦政府条列手册》中确定:罂粟籽归为一般认可的安全物质。《大英百科全书》中记载:成熟罂粟籽不含麻醉剂成份。
  然而,罂粟籽与鸦片汁液同处于罂粟果果壳内,虽然罂粟籽本身不含任何致人上瘾的毒素,但罂粟的枝、干、叶、花、壳里都含有吗啡。罂粟花期过后,结出椭圆形的蒴果,在成熟蒴果上切割,可渗出白色浆汁,把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