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会计教学的改革
2007-12-29丁玉华
中国集体经济 2007年2期
摘要:目前传统的会计教育已不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会计教育的不足以及经济的发展都对传统会计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以下针对它的不足及新要求提出了新形势下会计教学的相关改革措施。
关键词:会计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改革
当前,国内会计教育界正在着手于深化会计教育改革。会计教育改革要有成效,首先必须结合时代特点并立足中国实际,确立适宜的教育目标,才能为会计教育改革指明基本方向。而教育目标的确定,又离不开恰当的会计教育理念。
一、传统会计教育的特点及不足
(一)侧重于传授会计专业知识,忽视相关知识的教育
当前经济发展非常迅速,传统的会计教育已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而目前各大高职院校都是通过设置一系列会计课程来完成会计教育,这些课程的课时数占总课时的比重很大,其他课程不但课时数较少,而且通常是固定不变。
(二)侧重理论教学,忽视了技能教学
在传统的会计教育模式下,学生也许专业知识学得很好,但在如何利用这些知识分析、解决企业的问题时则显得不足,特别是高职学校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需要侧重于实践教学,但是目前仍然是和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一样重视理论教学。
(三)侧重于教育国内会计制度,忽视了国外会计知识的传授
在大多数高校的会计专业课程里,对其他国家的会计制度进行介绍或研究的课程几乎没有,这种框架显然不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要求。
(四)侧重于会计教育各科目之间的差异,忽视了彼此之间的关系
如《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两门课,在授课内容上有很多重复之处,完全可以合并在一起讲授,这样就可以增加技能教学的课时。
(五)侧重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系统知识的传授
在这种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依据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按部就班地一部分、一部分地讲授课本知识,等到课程结束时学生也不一定能够形成对该门课的一个总体认识。甚至有会计专业学生完成专业学习后,竟不能系统地回答什么是会计,因此,我们目前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急需改变。
二、经济发展对会计教育理念提出的新要求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企业环境和会计行业本身也发生了快速变化,会计不再是以前单纯的记账、算账,他的服务范围越来越广泛,遍布于各个行业,相比较而言,我们的会计教育长期以来却无大的变化。为了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会计教育必须进行改革。
(一)从社会需求看
根据对国际性及地区性的会计师事务所所作的调查发现,在国际性的事务所第一次面试时,最重视的因素依次为应试者的领导能力(leadership)、整体平均成绩(overall grade point average)、会计学成绩、会计工作经验,地区性的事务所在第一次面试时,最重视的因素依次是会计学成绩、会计工作经验、整体的平均成绩及领导能力等。而对会计师的调查显示,目前大学会计教育最应有效加强的会计课程依次为税务、审计、财会、成本会计、资讯系统及管理课程等。通过以上调查我们不难发现,这些需求绝大部分我们还没有满足,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还是只注重学生的会计学成绩。
(二)从经济发展的趋势看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们需要不断地创新,只有持续创新和全面创新,才能保持经济的不断发展。知识经济的发展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我们传统的会计教育只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忽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且总是以学习成绩来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从对会计专业认识提出的要求看,1999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针对进入会计职业界的新人提出了三项核心素质能力要求,一是专业职能素质(functional competencies),包括建立决策模型、评价风险、选择相关可靠的度量标准、报告、研究等方面的能力;二是人格素质(personal competencies),包括适合会计行业的个人特质、解决问题和作出决策、与人合作、沟81067eda5fe02112c9f0da204eff3acd通、领导、项目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三是宽广的商业视角素质(broad business perspective competencies),包括全球视角、战略思维、行业观念、市场/顾客导向、资源管理、法律观念等方面的能力。《台湾会计研究月刊》中的〈2011年会计师专业远景何处寻〉一文中提出了会计应具备的五大核心能力,其具体内容是:沟通和领导技巧(communications and leadership skills)、策略性和关键性思考技巧(strategic and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以顾客、客户与市场为主要焦点(focus on the customer,client and market)、整合咨讯之阐释(interpretation of converging information)、以及技术娴熟性(technologically adept)。
其实两者的提法是很相似的,我们也不难看出目前的会计教育已不适应会计职业界的新要求,这些要求就需要我们会计教育机构在进行课程设置时,不仅要培养专业能力而且也要重视相关能力的培养。
三、新的会计教育理念的基本特征及教学改革设想
(一)基本特征
1、注重培养知识全面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当今社会需要的会计人才不是单纯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还需要具备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其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为宽广的考察社会经济现象的视野,以适应未来日趋复杂的会计工作的需要。
2、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沟通能力、创造能力
会计是一项管理活动,这就要求企业的会计人员不仅担负核算、监督等功能,而且能提供五大核心服务。其中五大核心服务分别为:确认性服务与资讯正确(assurance and information integrity)、技术服务(technology services)、管理顾问服务与绩效管理(management consulting and performance management)、财务规划(financial planning)、以及国际化服务(international services),因此在会计教育中要重点培养学生如何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企业中出现的复杂经营管理问题的能力。
3、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密切联系
传统的会计教育,许多年来一直沿用以前的教学模式,近几年虽然一直在改革,但效果并不不理想,许多老师在讲课时一个例题用好多年,没有根据经济的发展来更新自己的备课笔记,并且与企业实际的生产经营联系不密切。许多学生毕业上班后不会根据本单位的实际经营情况作账,这就需要教师在讲课时,要把实际和理论结合在一起而且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多请当地的一些经济领域中的人物给学生讲课,让他们了解目前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为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二)教学改革的基本设想
1、教学模式的改革
我们要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进行启发式、互动式教学,而不是教师在讲台上单方面讲,学生被动接受的授课模式。开设一门新课程之前学生对此都是一无所知,特别是基础会计对于初学者来说都是一些比较抽象的理论,让他们去接受这些内容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我们在每一门课程开始之前,应先给学生一个整体认识,然后再分部分讲解。在学生有总体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要求学生设想自己作为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描述自己的新产品、进行企业与市场分析、制定营销、财务、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策略,并作出书面与口头的报告。通过这个短课程,既可以使学生了解职业界对会计人员能力的要求,以及自己对会计课程的要求,又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并能使学生对该门课程产生兴趣。在此基础上,我们可开设相关课程,让学生带着基础课程中疑惑的问题来学习,以增加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另外,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会计领域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他们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上不断的充实自己,最好的途径就是利用假期到一些部门当中去取经,强化实务教学的能力,而且在讲课时还可以结合一些实际案例使抽象的理论变得更加具体化。同时,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企业当中已由原来的手工记账转变为电脑记账,这就需要教师对相关的财务软件相当熟悉,在利用财务软件授课时使授课变为学生直接面对真实的事件,进行真实的核算、决策、咨询,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会计课程设置的改革
第一,会计是一门要求实践能力很强的课程,在适当加大基础课程(尤指《基础会计》、《管理学原理》等)课时数的基础上,要鼓励学生多外出实习。第二,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需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这就要求会计教育机构合理全面设置相关课程,不断调整课程结构以应对经济中出现的新问题。第三,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会计本身又是一项经济管理活动,所以会计教学不仅需妥善运用资讯科技,同时亦需与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及统计分析等领域相结合,使学生具备科技整合的能力以适应实务界的需求。
总之,不论会计教育如何改革,应始终与会计教育的目的为依据,使其适应不断发展的经济大环境,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的会计专业人才,提高国家的综合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国会计教授会.2000年年会观点综述[J].上海会计,2000(9).
2、石本仁.21世纪知识经济的发展与中国会计教育的转向[J].会计研究,2000(9).
3、周杨.面向21世纪会计教育发展的对策[J].会计之友,2000(10).
(作者单位:烟台大学经管学院会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