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像诗一样

2007-12-29蒋方舟

中学生百科·小文艺 2007年1期

  在担任“楚天杯”少儿诗歌朗诵比赛评委之前.我对诗歌朗诵一直是恐惧的。这源于我幼儿时期创造的恐怖神话。我就是传说中的“三岁能背唐诗三百首”的人。这其实是我妈妈为了掩饰我的弱智本质而制造出来的舆论烟雾弹——我小时候是个疑似智障,打我一下,过三四秒钟我的表情才慢慢痛苦起来。我妈怕我异乎寻常的迟钝被人发现,所以干脆向舆论宣布:“我家小孩是个天才!”
  所以我的表演是客人来到我们家之后强制收看的娱乐节目,我和我的保姆并排站在客人面前,她说:“白日依山……”我说:“尽!”她说:“黄河人海……”我说:“流!”朗诵完之后客人们就眼神飘忽稀疏地鼓几下掌,好像在观看一场十分蹩脚的小品表演。
  我坐在评委现场,真正地被震撼了一下。这些小孩子。比我当年要强得多了。有的小孩子还没有话筒架高,一鞠躬就连人影都找不着了,但背起诗歌来抑扬顿挫还是相当娴熟的。
  我想:读诗的人自己必须是诗人。而在那次比赛中,我只看到了一个诗人。那是一个十二岁的小女孩儿,她穿着古代的男装出场,一边走,一边摇着扇子,造型很像溜进书院的祝英台。忽而又指天划地,开始朗诵李白的《行路难》。台下有了一点窃笑的声音,但她不急不缓,宠辱不惊。而最触动我的,就是她在朗诵完之后并没有像其他小孩一样逃命一样冲下场找妈妈,也没有找评委问分数。而是优哉而从容不迫地摇着扇子走下台。她是一个小学生,但是却像坐时光机器穿梭了几千年回到从前的古人。她不会写诗,却相当融入诗人的角色。
  古代的楚人,似乎都是诗人出身,诗歌大概是他们从楚国的娘胎里带来的。
  一个人,当他在楚地辗转的时候,就好像在自己的梦里活动。远古,楚地的山水,到处都是注满诗歌的。每一朵花都是一个魂灵,每一棵香草都有一个前世。白云和黄鹤齐飞,从一片湖水,飞到另一片湖水。在山路上走,可以遇到骑着豹子和情人幽会的山鬼:在水中划船,可以遇到在水波中唱歌的湘夫人。
  一个人,当他奇装异服,口中喃喃有词,在楚地行走的时候,没有人觉得这样子很古怪,因为楚地是这样地欣赏诗人。一个人,戴着插满鲜花的峨冠,脖子上佩戴艳丽的花环,身上缠满香草编成的佩饰,那个诗人会非常自傲,觉得自己气质清芬,风度超群;而楚人,喜欢奇服,喜欢放歌,从来不觉得这样有什么可笑,反而羡慕诗人的仪态气质,并且万世敬仰他。
  我想,楚地人出生时,学会说的第一个词,不是“妈——妈——”,而是“兮——兮——”,有的人是诗人,却只有貌似诗人的长发,不具备诗人的气质。诗人的气质并不是疯癫,而是热情、灵气、飘逸、优雅、尊严……吧!我想,即使不当诗人,也该拥有诗人的气质。增加才识,固然需要读书破万卷,但若想气质超群。像一句诗那样去修炼人生,就已足够。
  
  编辑 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