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青蛙在唱歌
2007-12-29姜会仁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2007年1期
大部分的蛙类是夜行性动物,经常只闻其声不见其影,声音是它们彼此间沟通的重要方式。因此,青蛙的叫声变化多端,不同种类的叫声也有所不同,借此传达不同种群间辨认、求偶等不同的信息。
青蛙鸣叫方式和人类一样,是振动声带发出声音。雄蛙有鸣囊,鸣叫的时候,配合呼气,位于下巴或嘴角两侧的鸣囊会膨大,形成共鸣腔,协助声音的传播。通常鸣囊鼓得越大,声音越嘹亮,传播的距离可达一公里之远。雌蛙虽然也会发出叫声,但是雌蛙没有鸣囊,而且常常只在被敌人捕捉时才发出救命叫声。因此,我们听到的青蛙叫声几乎都是雄蛙为吸引雌蛙的求偶叫声。
相对于嘹亮的叫声,蛙类也有特别敏锐、独特的听觉系统。例如人类的脚步声,蛙类也可以听到,而声音是借由两栖类才有的腮骨来传导。这些低频声波会先振动蛙类的前肢,然后牵动腮肌并将声波传到位于中耳的腮骨,再传到内耳,也就是蛙类用手臂来听到这些声音。而高于一千赫的声音,则是由位于头部两侧、眼睛后方、圆形薄膜状的鼓膜负责接收。鼓膜是蛙类的外耳,不仅用来听声音,也协助传播声音,雄蛙的鼓膜通常比雌蛙大。
分布在中国黄山的“凹耳湍蛙”,叫声如同鸟叫声,雄蛙不但没有明显的鼓膜,而且看起来还是凹陷的,和其他蛙类不同,因此引起了研究听觉的科学家的兴趣。最新研究发现,原来凹耳湍蛙生活在嘈杂的瀑布环境,为了避免隆隆的水声干扰声音的传播,因此,便发出最高可达128千赫的超音波,远超过一般青蛙的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