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米汤大全

2007-12-29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2007年1期

  专说别人好话的颂歌、表扬稿这类作品,一直是诗文当中的重要品种。古代如此,现在依然如此;中国人如此,外国人也是如此。这种作品起初大抵还是写给鬼神、帝王的,比如屈原的《九歌》是颂神的,《诗经》里的很多诗篇,按朱熹等人的解释,都是直接或曲折地歌颂帝王及其后妃的。后来这种东西就泛滥了,帝王将相不用说,普通人也常常收到这种东西。大到开国封疆、军功政绩,小到过生日、送礼物、长相漂亮、脑子聪明等等,都可以拿来作表扬稿的题目。
  不过,所谓“物以稀为贵”,表扬信见多了,人们也就不大珍视。民间把这种互相吹捧、自娱娱人的作风称为“灌米汤”,翻翻大小文人们的集子,总能发现大碗小碗、甚至大锅小锅的米汤,端出倒进,煞是热闹。唐高宗、中宗及武则天时代这种风气好像特别盛行,经常许多人围着一个题目猛灌,什么“立春日侍宴内出剪彩花”啦,“晦日幸昆明池”啦,“春初幸太平公主南庄”啦,等等。单是“晦日幸昆明池”这个题目,就有上百人争着灌,最后上官婉儿认为宋之问的米汤营养价值最高。
  清同治三年(1864年)曾国藩攻破金陵城,“中兴之功”这种大题目可不是年年都碰得上的,于是乎可想而知,全国各地颂贺的诗文如雪片般飞来。莫说曾国藩没工夫看,就算有工夫,老辣深沉如曾文正公者又岂会真把这些东西当回事?他命令秘书们把这些诗文抄在一起,厚厚一大本,然后亲自在封面上题了四个字:米汤大全。
  曾国藩是儒将,那一卷“米汤大全”灌了些什么他应该都弄得明白。但如果换成行伍出身的将军,就很难说。张士诚在苏州称王,有意罗致文士,著名文人陈基、饶介等应邀而来。当时张所倚重的大将吕珍镇守绍兴,一天陈、饶二人商量要题个扇面送他,灌这位吕左丞一碗米汤。
  饶介是著名书法家,草书师怀素与王献之,“圆劲畅朗,神追大令(王献之)”。来到张士诚手下后,饶介替张网罗了不少人才,颇有礼贤下士之目。陈基是饶的好友,两人都工诗善书。
  且说吕珍收到这把由陈赋诗、饶题写的精美纨扇后,叫秘书念给他听,诗是这样的:
  后来江左英贤传,又是淮西保相家。
  闻说锦袍酣战罢,不惊越女采荷花。
  吕珍听完之后,忽然拍案大怒说:“这是什么狗屁话!我为主公镇守边疆,枪林箭雨当中不辞万死,岂能像他们酸秀才讲的那般怜香惜玉,居然不忍心惊动采莲的女人?要是给我看见了这种女人,必杀之!”
  张士诚部下还有一位姓李的元帅,很立了些军功,常以此自诩。有一回,某文士想求他办事,就献了一首诗,有“黄金合铸李将军”之句。据《国语》、《吴越春秋》等记载,春秋时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破吴之后,功成身退,泛舟五湖,勾践用黄金铸范蠡的像礼拜。这诗的意思,当然是吹捧李元帅像范蠡那样功高勋著,可万万没有想到,李元帅竟然听出了别的意思,大怒说:“我老李劳苦功高,拼了好多年的命,一直才是个将军,今年刚刚提拔为元帅,你小子竟敢称我‘李将军’,难道是想让我再降回去吗?”不由分说,命卫兵拿马鞭子把文士打了出去。
  《鹿鼎记》里韦小宝帐下师爷替他润色给苏菲亚公主的信,用了许多典故,可惜不但“鄂罗斯国固伦长公主苏飞霞”决计看不懂,“大清国抚远大将军鹿鼎公韦”也是一看封套正反面都写了字,就夸道:“够了,够了。你的字写得很好,胜过罗刹大胡子。”这师爷颇有“俏眉眼做给瞎子看”的委屈。其实,“俏眉眼做给瞎子看”顶多白费工夫,怕就怕对方不但不觉得俏,还把这“眉眼”错看成“白眼”呢!
  
  编辑/孙栎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