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不识字
2007-12-29王舫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2007年3期
清前期顺、康、雍、乾四朝文字狱最烈。提起文字狱,人们很容易想到那两句著名的给作者招来杀身之祸的诗:“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但这到底是谁的诗呢?在史料中略加翻检,发现说法颇多,而且诗句也有小异。
一种说法是:这是翰林院庶吉士徐骏(字冠卿)的诗。徐骏乃名门之后,他的父亲徐乾学曾任康熙朝的刑部尚书,又有另一重身份,即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抗清名士顾炎武的外甥。雍正八年(1730年),有仇家揭发徐骏诗文集内有“清风不识字,何得乱翻书”,“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等诗句,并且还将“陛下”写成“狴下”,雍正接到举报,认为这是存心诽谤,于是以大不敬的罪名将徐骏斩立决。
《清稗类钞》里则记载了另一种说法。雍正微服出游,在一家书店里翻阅书籍,当时“微风拂拂,吹书页上下不已”,有个书生见状,顺口高吟:“清风不识字,何必来翻书。”雍正“旋下诏杀之”。
还有记载称,这是车鼎丰的诗句。车鼎丰与弟弟车鼎贲一起喝酒,他把酒杯翻转,表示已经干杯,发现酒杯底部有“成化年造”字样,于是吟了一句“大明天下今重见”,车鼎贲接口道“且把壶儿搁一边”。后来这话不知怎么传到清廷耳中,清廷认为他们是取“壶”、“胡”同音,“壶儿”就是“胡儿”,因此两人被定罪问斩。实际上,车鼎丰、车鼎贲二人是因曾静、吕留良案而牵连被杀的,这是雍正十年(1732年)的事。
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是,这两句出自乾隆时文人徐述夔的《一柱楼编年诗》。据说徐述夔幼负才名,自认为是状元的料,后来却科举不利,因此满腹牢骚,有机会就发泄。他建一柱楼,楼中挂紫牡丹图,题诗曰“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夏天晒书,风吹书页乱动,遂愤然道:“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见酒杯底儿上有万历年号,便说:“复杯又见明天子,且把壶儿搁半边。”晚上听到老鼠啮咬衣服,恨得直骂:“毁我衣冠皆鼠辈,捣尔巢穴在明朝。”这些言行被举报之后,乾隆大怒,徐述夔和儿子徐怀祖已死,被剖棺戮尸,孙子徐食田、徐食书,校编诗集的徐首发、沈成濯、江苏藩司陶易的幕僚陆炎等被处斩,陶易、扬州太守谢启昆、东台县令涂耀龙等官员被革职。又查出文学侍臣沈德潜曾替徐述夔作传,称赞其品行文章,而且“夺朱非正色”两句正是沈诗《咏黑牡丹》中的句子,于是已经死掉的沈德潜也倒了大霉,被削夺官爵衔谥、拆毁碑文、撤销牌位。
《东华录》所载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十月上谕是官方记录,在给徐述夔定“大逆不道之罪”时,所引用的却是另外两句诗:“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上谕认为,这明显是借“朝夕”的“朝”来指代“朝代”的“朝”,而且不说“到清都”,偏说“去清都”,不是流露出反清复明之意了么?在诗文里说说“明月”、“清风”就招来如此大祸,唐宋时期那些大诗人真要庆幸自己早生了几百年,要不然,就凭“欲上青天揽明月”,“明月何时照我还”之类,李白、王安石等就有重大嫌疑。
自然,乾隆绝不会有闲工夫找一个江南老书生的诗文集来翻,正如《水浒传》中宋江在江州题反诗,必得有个黄文炳来揭发。那么,这个告发徐述夔的“黄文炳”是谁呢?《东华录》载乾隆上谕说得很清楚:“徐述夔所作逆词,若非刘墉据实陈奏,几至漏网。”没错,这个看来颇有奸险小人嫌疑的刘墉,正是被“戏说”为一代名相的刘罗锅。
编辑/孙栎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