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谁而写洛神赋
2007-12-29雪帆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2007年3期
曹植的洛神赋是流传千古的名篇,很多人说洛神就是他的嫂子甄洛。真是这样吗?
曹植的嫂子确实姓甄,叫甄洛。甄洛家世显赫,据说,她还是一个婴儿的时候,每次入睡之时,家人总仿佛看见半空中有人将玉衣盖在她的身上,举家为此惊奇不已。后来有个著名的相士看到甄洛,大惊失色道:“这个小姑娘日后贵不可言。”
甄洛自幼好学,而且过目不忘,因此饱读诗书,自小就有超越长者的见解。东汉末年战乱频繁,洛阳官员士族百姓都流离失所,衣食不继。甄家巨富,非但未受流离饥寒之苦,反而还有大量粮食储备。甄洛时年十岁,认为在此乱世应该把粮食拿来赈济亲族邻里,广施恩惠。家人听了甄洛的话,立即照办。
甄洛的名声很快就传扬开去,不久,就传到了大军阀袁绍的耳中。于是他便为次子袁熙向甄家求婚,甄洛就此成了袁家的儿媳妇。此时的袁绍正是意气风发,世人都认为他可以唾手而得天下。这桩姻缘似乎正在把甄洛带向幼年那“贵不可言”的相士预言。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袁家很快就一败涂地。袁家的大本营邺城也被曹操父子给攻下了。就在城破之日,早已对甄洛慕名不已的曹丕迫不及待地闯进了袁府。当他终于看到甄洛姿容的时候,顿时头晕目眩,连手中的剑都无法握住,“呛啷”一声掉在地上——不久,甄洛便成了曹丕的妻子。这年,曹丕17岁,新寡再嫁的甄洛22岁。
有电视剧这么演:甄洛与曹丕没有感情,她爱的是曹植,可是被曹丕强娶……还有人感叹:假如邺城城破之时,先进入袁府的是曹植,那就才子佳人幸福美满了——这实在搞笑:曹植比大哥曹丕小五岁,比甄洛小十岁。邺城城破之时,曹植只有12岁,还是个小毛孩子。
曹丕和甄洛婚后,过了一段恩爱日子。没几年工夫,甄洛就为小丈夫生下了长子也就是后来的魏明帝曹叡。甄洛聪明而且工于心计,她对自己的身份——曹氏死敌家的再嫁之妇非常心里有数,因此在丈夫的面前,她采用了一种先抑后扬的争宠方法:任何时候都表现得与诸姬谦让友爱,甚至还常常劝曹丕不要对自己太好,要多与姬妾们亲近,好多生些儿女。在曹丕的眼里她真是德才兼备。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34岁的曹丕取汉献帝而代之,是为魏文帝。甄洛既是曹丕原配妻子,又是曹丕长子长女的生母,按照常理,应该册封为皇后。然而随着年纪的增长,原本比曹丕年长五岁多的甄洛年华流逝,此时的曹丕,已经移情于贵嫔郭氏了。郭贵嫔名叫郭女王。郭女王的少女岁月比甄洛要不幸得多。在黄巾起义中,她由官宦人家的小姐沦落为婢女。后来,她作为礼品,被主人送给了曹丕。虽然是婢女出身,郭女王的聪明智慧却很快引起了曹丕的注目。郭女王比甄洛更高明处在于她拥有参与政治斗争的智谋。在曹丕与诸兄弟争夺魏王世子的过程中,郭女王屡出奇谋,曹丕能够最后胜出称帝,郭女王应记首功。曹丕事实上已经偏向了与自己志同道合的郭女王。
在这样的情形下,甄洛写下了一首抒发哀伤、怨恨曹丕薄幸的诗作《塘上行》:“……众口烁黄金,使君生别离。念君去我时,独愁常00d24c3cafe033fa3b361a59c93658e82aeaf38504a0888f8530e4bd164e67a8苦悲……”然而,这首凄恻哀怨的情诗,不但没有使丈夫感念旧情,反而使其恼羞成怒。曹丕逼甄洛服下了毒酒。死时,甄洛四十岁,负心汉曹丕三十五岁。
据说,在曹丕兄弟争夺魏王世子位的斗争中,甄洛支持小叔子曹植即位——因为她已经爱上小叔子曹植。所以,甄洛之死与她的婚外情暴光大有干系。曹植因为在权力与爱情方面都与大哥作对,后来还被逼来了个“七步成诗”,万幸逃出之后,他为自己心爱的嫂嫂写下了千古名篇《洛神赋》,纪念逝去的爱情。
其实,《洛神赋》原名《感甄赋》。而此“甄”不同彼“甄”——在作《感甄赋》时曹植被晋封为甄城王(今山东濮县)。所谓感甄者,所感是甄城王之甄。而洛神,则是洛水之神,名宓妃,是传说中伏羲氏之女。后来,甄洛的儿子曹叡即位为魏明帝,他对叔叔的文章很喜欢,不过觉得题目起得不好,便将《感甄赋》改为《洛神赋》。曹植和曹叡先后为该赋起的两个名字,恰好嵌进了甄洛的闺名。于是文人臆想百出,洛神便变成了甄洛。
甄洛冤死后,郭女王成为魏文帝曹丕的皇后。五年后,曹叡继位。曹叡从小就对母亲的屈死耿耿于怀,一直想要追根究底。最后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代甄洛为皇后的郭女王。郭女王对养子很不满,质问:“你的母亲甄洛是被先皇帝所杀,你责问我干什么?难道你因为生母冤死,就要让后母也冤死才甘心吗?”曹叡听了这一席话,勃然大怒。郭太后终于被逼自杀身亡。
据说,甄洛被谗言陷害自尽,曹丕对她恩断义绝,非但没有为她依礼大殓,反而将她披发覆面、以糠塞口下葬。曹叡知道后又伤心又愤怒,于是下令将郭太后也照“披发覆面、以糠塞口”的模样殓葬。
假若死后当真有知,甄洛与郭女王相见,该是怎样一幅场面呢?
编辑/姚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