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根于民族民间音乐的沃土

2007-12-29于庆新

人民音乐 2007年1期

  
  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在中央电视台第一频道黄金时间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据说在播出期间,收视率高达35%,高于新闻联播。参观山西乔家大院旧址的人数也从原来每天一万人增至10万人。利用今年3月访问日本和在广西开会期间的两次空闲时间,我就《乔家大院》的音乐及其他创作问题与赵季平深入长谈。谈后深感获益匪浅。
  
  一、 风格
  
   于:继《大宅门》之后,最近又看了你的《乔家大院》。这两部电视连续剧都是以近代中国北方地区民间经商为题材的,音乐都具有浓郁的民间风格,一个京味儿浓郁,一个晋味儿十足,像是姊妹篇。对《乔家大院》的音乐风格,在进入创作之前你是怎样定位、怎样布局的?
  赵:当时,总制片人孟凡耀从北京飞到西安,给我送来了《乔家大院》的剧本。我和老孟已成功合作过多次,如电视连续剧《水浒》《笑傲江湖》《青衣》等等。听了老孟津津有味的介绍,看了《乔家大院》的剧本,剧中那起伏跌宕的剧情、鲜活的人物性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决定为《乔家大院》作曲。导演胡玫听后也十分高兴。剧本是写晋商的,音乐风格自然要定位为山西音乐风格。
   于:山西是陕西的近邻,两地在音乐上有不少相近、相通之处,你对山西音乐也一定很熟悉,写《乔家大院》该是手到擒来、轻而易举的吧!
  
   赵:不然。虽然我从小生长在陕西,对陕西的民间音乐比较熟悉,对山西民间音乐也有不少积累,但要写出一部成功的电视剧音乐,我是从不马虎的。我写一部电视连续剧音乐的功夫并不亚于写一部器乐作品。当时,我正在为山西省的专题音乐晚会《华夏之根》创作一部民族管弦乐作品,这样,加上《乔家大院》的任务,我便制定了深入生活,学习山西民间音乐的计划。为此,我两次到山西民间去采风。我从晋南到忻州,一路上听民歌,看地方戏,听吹打乐。我在运城地区听当地的民间小剧种,在临汾看蒲剧,在平遥听晋中秧歌,在太原听晋剧。那些地方小戏,“土”得掉渣,但韵味十足。我在忻州听农民乐队演奏吹打乐,吹民间曲牌、晋剧唱腔。他们还能组织上百人的唢呐乐队,那场面和气势,具有强烈的冲击力,令人震惊! 两次到山西采风,收益不浅。当然,对民间音乐的学习,不是仅仅记录几个民间曲调作为素材,然后再原封不动地引用就行了,那只是一点儿皮毛。要安下心来,肯于吃苦。这是个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过程。拼命地吸收,把营养融化在自己的血液里,你再“吐”出来的东西就不一样了。
  于:片中的音乐不论是使用民乐还是用西洋管弦乐队,山西味儿都很浓。在音乐风格这一点上,你的创作很成功,受到观众的喜爱。在这方面你是怎样设计、怎样安排的?
  赵:首先,对原始素材不能简单地引用。我从平时的积累和采风中学习到的晋剧、山西民歌、吹打乐等音乐素材中提取具有典型意义的因素,诸如旋法、调式、节奏等等,根据剧情需要运用到自己新的创作中。山西民歌中,徵调式的比较多,角音的运用也非常有个性。当然,也不排除在必要时适当地引用一点儿原始素材,但要用得巧妙,在形态和配器上也要有所变化、对比。
  于:好像山西民歌《看秧歌》的影子在片子里时隐时现。
  赵:对,更多是用在表现欢快情绪时,但在其他地方也用了。
  于:在吊孝那场戏中,几次出现长笛独奏《看秧歌》的片段,慢速并拉宽节奏型,表现了极度的悲伤。同样的素材,居然能表现出截然相反的两种情绪。
  赵:关键在于根据不同的需要作不同的加工处理。除了对民间素材的吸收、运用之外,在配器上,我还引用了民间特色乐器。我没有用民族乐队和西洋交响乐队混合乐队的做法,而是以西洋交响乐队为主,与几件民间特色乐器相结合。我请来了山西戏曲职业学校和晋剧院的几位乐手担任晋胡、二股弦的演奏。二股弦的弓子是用竹片和马尾做的,音色纤细,很有个性,韵味儿十足。我用厚重、深沉、富于歌唱性的弦乐音色作为陪衬,而不干扰特色乐器,像主题歌《远情》,在接近尾声时二股弦和晋胡一出来,短短几句,画龙点睛,味道就出来了,我要的就是这个味儿!
  
  二、 个性
  
  
  于:影视音乐创作有着剧情的规定性,不像其他自由命题创作那样具有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作曲家与导演有时因为在艺术上各持己见而难以合作,甚至分道扬镳。不知你和导演在《乔家大院》的音乐创作中合作得怎样?
   赵:作为电视剧音乐,要与剧情相吻合,故事发展的节奏要与音乐的节奏相辅相成。音乐要起到渲染气氛、深化主题、推动剧情发展、深刻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作用。我和导演胡玫一起看样片,我认真地听她对音乐的要求,她也很尊重我的意见,我们在音乐的风格、总体规划等方面意见基本一致,我们合作得非常愉快。
  于:做到了音乐与剧情相吻合,你还能追求自己创作的个性而避免落入俗套吗?
   赵:创作个性,我当然要追求! 有些影视音乐不成功,原因之一就在于缺乏个性。我一直主张,作曲家在创作中,要追求作品的时代性、民族性和个性。我的影视音乐,不仅要紧紧抓住观众,让他入戏,还要让观众听了久久不忘。在《乔家大院》的创作中,我和导演对大框架有了基本约定之后,具体的安排、处理,
  导演都给了我最大自由发挥的空间。我在创作中努力调动一切手段,塑造个性鲜明、民间色彩和乡土气息浓郁的音乐形象,这就是我在《乔家大院》创作中追求的个性。除了上述问题外,创作中还有很多问题要精心处理。例如,具有典型意义的旋法和调式的运用,不同调式的色彩对比,与调式色彩紧紧相扣的色彩性和声的大量使用,不同乐器音色的对比(包括特色乐器音色的使用)等等,综合起来便形成了《乔家大院》音乐的色彩和个性。
  
  三、 主题
  
  于:剧中几位主要角色的音乐主题你是怎样设计的?
  赵:角色的音乐主题不仅仅是代表那个角色的符号,它主要起着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重要作用。人物的音乐主题要与人物的性格特征相吻合,并随着剧情的发展、时空的改变而变化。
   贯穿全剧的是乔致庸的主题。乔致庸是个充满矛盾的人物,一生做的几件大事都是他所不愿意干的:一心想读书、中举,无奈却去经商;与江雪英青梅竹马的爱情也成为悲剧。这样一个充满矛盾的人物,他的音乐主题就不可能是单一形象的。我设计的乔致庸的音乐主题是多侧面的:一是情感的主题,苍凉的,叹息的,以弦乐合奏表现内心的思索;二是表现晋商情怀的主题,宽广、向上的;三是货通天下的行进主题——男声合唱“咚呛哩个隆咚呛”,带有无所畏惧的性格,具有男性化的特征。这一主题还以6/8的节拍变化来表现年轻的乔致庸充满活力的性格。总之,乔致庸的主题是由几个不同侧面的主题交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