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国同盟”:难以构筑对华“包围圈”

2007-12-29

世界知识 2007年17期

  当前,安全合作、共同发展日益成为亚太地区共识。“四国同盟”不顾这一历史趋势,寻求以同盟体系主宰东亚安全秩序,其表现出的排他性必将加深其他国家的疑虑并导致对抗,最终结果只能是其本身成为区域内最大的不稳定因素。
  
  
  8月3日,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的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议上,日本大力展开游说行动,积极谋求在亚太地区组建由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印度组成的新战略对话机制“四国同盟”,并与美、澳、印三国举行了局长级磋商。但令日本失望的是,澳大利亚和印度对此态度消极,美国的态度也很“谨慎”,连下一轮磋商的日期都未能敲定。这表明,日本的这一新构想在启动伊始便已遭遇挫折。
  
  针对中国意图明显
  
  2006年,时任内阁官房长官的安倍晋三在其出版的新书《致美丽的祖国》中首先提出了“四国同盟”的战略构想。安倍认为:“印度、澳大利亚都与日本拥有共同的普遍价值观,崇尚自由与民主主义,尊重法制与基本人权。如果日、美、印、澳四国能从战略角度协商如何努力合作、以与其他国家特别是亚洲国家共同拥有这种普遍价值观,那将是最理想的。日本有必要为此发挥主导作用。”就任首相后,安倍更是多次强调民主价值观在日本对外政策中的作用。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