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竞争个私民营企业客户的制约与对策
2007-12-29周民志司霞公彦水
中外企业家 2007年12期
中小企业在活跃市场、吸纳就业、促进技术创新与出口创汇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并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国民经济核心的现代金融业,如何积极应对这一变化,如何竞争个私民营企业客户,显得尤为重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今天的中小民营企业可能会成为明天的大型企业或上市公司,如果今天商业银行不花力气拓展民营企业,将来存贷款空间、效益空间就会大大受限。商业银行必须未雨绸缪,努力扩大对个体民营客户的选择范围,筛选出可以与之合作的民营企业并积极介入。
一、商业银行竞争个私民营客户面临的制约因素
尽管中小企业数量很多,但银行无疑要选择重点优质客户进行支持。目前,商业银行介入这块市场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
1.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发展的盲目性。一方面,商业银行虽然确立了对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侧重,但是缺少对中小企业信贷政策的深入研究,更缺乏相应的制度创新,发展起来有些盲目灵活性和竞争性显得不足。另一方面缺乏对这些必要的中小企业信贷政策研究,就无法有效引导各分支机构信贷资金的投入,各分支机构拓展业务没有方向感。
2.现行信贷市场进入标准不利于开拓优质民营企业市场。一是信贷管理政策过于统一,缺乏适应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特性的分类指导措施。二是从现行的信贷管理要求看,管理一个中小企业与管理一个大型企业,信贷员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是一样的,甚至付出的精力还要多。因此,基层行都不愿意做这种费力大、收益小的事情。
3.现行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办法作为贷款准入的重要标准,不利于商业银行对优势民营中小企业的支持及投向管理。银行间信用评级标准很不统一,如他行的AAA级客户,在另一家行可能只是A+或AA-。再加之民营企业涉及行业多、经营环境复杂,缺少必要的财务数据,银行难以对其信息进行全面了解,造成了银行与民营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为规避风险,个别基层行只得采取全不进入的策略导致部分优质民营企业丧失。
4.贷款期限结构不能满足民营企业扩张发展的需求。为民营企业提供贷款融资的成本较高。一方面由于大部分民营企业资金实力相对较低、易受市场变化的影响、稳定性较差,银行在对民营企业提供贷款融资前,须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对这些企业进行现场调查和定量定性分析;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单笔融资额度小、频率高,又加大了贷款融资的管理成本。
5.贷款手续繁杂、抵押条件苛刻、对抵押品要求过严、抵押率偏低等,银行也采取审慎的态度严格审查。有的贷款需要数月的时间才能申请到位,使民营企业只能对商业银行的贷款望洋兴叹。虽然个别地方也成立了中小企业担保中心,但注册资金及资产规模较小,担保能力差,后续资金和风险补偿资金的投入机制尚未建立,一旦发生代偿,损失不可估量,难以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贷款担保问题。目前还缺乏支持民营企业贷款抵押、担保、登记、评估、保险等政策,致使民营企业抵押和担保收费项目多、收费费率高,增加了融资成本;没有出台有利于民营企业的借贷互助政策,没有建立民营企业借贷互助组织,致使民营企业在向银行贷款融资过程中很难与国有企业竞争。
二、商业银行竞争个私民营企业客户的对策
1.对民营企业实行特殊的信贷掌握标准。目前,对民营企业的信用等级评定办法和信贷掌握标准与国有大中型企业相同,致使许多优秀的民营企业感到商业银行的贷款融资“门槛”太高。对这些民营企业,商业银行应对其进行充分的调查,调查要以定性分析为主,实行特殊的信贷掌握标准,改变现有的企业信用等级评定使用同一标准的状况,制定符合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特点和要求的中小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标准,改革现行贷款审批程序,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的授信体制、政策和程序。其次,要选择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有一定科技含量、有良好产业发展前景、发展潜力较大的民营企业作为支持对象,重点抢占各个区域和行业的骨干企业,以点带面促进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在具体支持过程中,要以适度的贷款融资支持龙头企业,可先在优秀的民营企业群体中确立商业银行的品牌和地位,并以此带动商业银行整体优势的发挥和其金融业务的进入。
2.对民营企业实施重点区域信贷支持政策,实施有差别的贷款支持政策。应根据民营企业的具体情况,认真细分目标市场,对不同的客户实行有差别的信贷支持政策。对规模大、科技含量高、效益好的民营企业,产品附加值高、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市场潜力大的民营企业,拥有自营进出口权、出口创汇额大、国际业务发展良好的民营企业,要在贷款融资方面如资金规模、贷款程序、贷款品种等给予重点支持;对产品科技含量低、可替代性强、在竞争中无明显优势的民营企业,处于创业阶段、资金积累薄弱、不确定因素较多的民营企业,属于国家产业、产品政策和总行行业信贷指导意见确定为限制的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不规范、不能提供完整的会计报表的民营企业等,要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主要为其办理能够提供有效、足额抵(质)押等低风险担保方式的贷款融资业务,而且要在贷款融资的期限、金额等方面进行严格控制。
3.强调安全性担保,并注意担保人或担保物与借款人的关联程度,加强风险保障能力。⑴推广低风险的票据质押贷款,如农、中、建、交行的承兑汇票和凭证式国债等高品质有价证券的质押。⑵以证件齐全的土地使用权、房产作抵押,并根据抵押物的位置、变现难易、价值变化前景和商业银行对抵押物的控制能力,确定不同的抵押率。⑶对保证方式的贷款,必须落实有保证能力,在企业界和社会上信誉良好的保证人做保证。在落实贷款担保时,还应了解担保人或担保物与借款人的关联程度,担保人或担保物与借款人关联程度越高,借款人还款意愿越强,贷款造成的风险相对越低。⑷建立互助型担保体系。中小企业为缓解自身贷款难问题,根据自愿的原则,自发组建担保机构,自我出资、自我服务、独立法人、自担风险,不以赢利为主要目的,中小企业按规定缴纳一定的担保基金,就可以获得数倍于担保基金的担保贷款额度。各成员企业出资组成的担保基金可以滚动使用,为中小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信贷担保。
4.建立民营企业信息资料数据库。目前,银行贷款档案管理比较分散,信息系统还不科学、不完备,严重阻碍贷款决策,影响贷款安全。因此,必须加强借贷档案现代化管理工作,随时掌握贷款企业和贷款动态,提高信贷管理的水平和效率。要与各行业的龙头企业建立密切的信息合作关系,广泛收集行业技术发展动态、产品市场潜力以及企业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信息资料。在充分调查、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建立民营企业信息资料数据库。
5.创新适合民营企业的贷款融资品种,努力拓宽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领域。针对民营企业资金需求“短、平、快”的特点,商业银行应积极为其办理与其资金需求相适应,具有特色的贷款融资服务。⑴允许中小企业利用房产为杠杆,申请住房授信额度或者住房贷款,为其日常的流动资金需求提供经营融资;⑵充分发挥设备租赁的融资功能;⑶对资金需求频繁又能够提供足值、有效最高额抵押的民营企业,设计多功能的、独特的信用卡,在抵押额度内掌握发放循环贷款;⑷适应中小民营企业资金分期回流的特点,可开办整贷零偿贷款,减轻民营企业的还款负担,同时可降低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⑸对民营企业持有经商业银行认定的大型企业签发或承兑的商业承兑汇票,可为其优先办理贴现业务;⑹对为优质大型企业提供固定的配套产品或服务的民营企业无争议应收账款,可尝试为其办理保理业务;⑺针对民营企业财务信息不透明、不利于全面监测的特点,可为信誉度不明确的民营企业,就好的项目或产品办理封闭贷款业务;⑻对信誉度高的民营企业,可尝试允许其在一定的限额内办理企业存款账户透支业务。在限额管理上,对于民营企业比较集中、市场潜力较大的支行,采取切块下达专项信贷限额的方式,定向用于满足优质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同时,为民营企业提供代收、代付、评估咨询、现金管理、理财分析等业务,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
(中国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