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德鲁克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

2007-12-29董艳玲曹元华

中外企业家 2007年12期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永恒主题。随着知识经济在世界范围的日益渗透,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有的专家甚至认为,企业的其他活动都可以外包给别人去做,唯独人力资源必须由企业自己管理,因为“头脑正在成为组织的核心”。学术界与实业界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论述可谓铺天盖地,但是世界顶级的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似乎更为深刻。德鲁克是现代管理学理论的奠基人,被《商业周刊》称为“当代不朽的管理大师”,被《经济学人周刊》誉为“大师中的大师”。德鲁克对管理学的各个领域的研究都有颇深的造诣,他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看法可从马歇尔与巴顿将军的故事说起。
  大名鼎鼎的巴顿将军是一个优点和缺点同样突出的人物。巴顿于1885年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个具有文韬武略的传统家庭。18岁时进入私立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学习,一年以后被保送到西点军校,毕业后就到部队服役。1915年,巴顿被调到潘兴将军手下做副官,得到潘兴将军的赏识,称赞他“是一个真正的斗士”,巴顿因此晋升至上校。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巴顿的军事才能得到陆军参谋长马歇尔的赏识,认为他是能在战场上战胜以快速机动著称的德国军队的优秀将才。1940年7月,巴顿被任命为第二装甲师师长,后晋升为少将。至此,巴顿开始了战争中的神奇之旅:1942年迫使驻摩洛哥的德军投降;1943年在突尼斯北部完成了对德军的合围;1944年在阿登地区击退德军的大反扑;1945年抢在蒙哥马利之前渡过了莱茵河,德国投降,巴顿被晋升为四星上将,被誉为“常胜将军”。艾森豪威尔将军在战后评价说:“在巴顿面前,没有不可克服的困难和不可逾越的障碍,他简直就像古代神话中的大力神,从不会被战争的重负所压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次战役中,没有任何一位高级将领有过像巴顿那样神奇的经历和惊人的战绩。”
  然而,这样一位军事帅才在为人处事上却“劣迹”斑斑:他天生自负,傲气十足,殴打士兵,后来还发表各种令很多政治家和国家元首不满的言论。这样一个人怎么会得到马歇尔将军的重用呢?我们来看德鲁克的观点:
  1.德鲁克“用人之长”的思想。用人之长恐怕谁都知道,但在实践中却很难做到。德鲁克认为要真正做到用人之长,必须像马歇尔将军那样在用人方面坚持“原则”而不是感情。从感情上说,马歇尔并不喜欢巴顿“那种少爷型的军人性格”,但是从“原则”上说,巴顿是难得的人才。这个“原则”就是:只问“此人能做些什么”,而不问“此人不能做什么”。只要某人能做些什么,这个人其他的一切缺点都不重要。因此,马歇尔常常为巴顿辩护说:“这是一位有雄心而自负的战时将领,不应以他缺少做幕僚应有的气质,不能担任和平时期的军人而否认他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将军。”最终也正是巴顿将军的独有的“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