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高生更需要特别的关爱

2007-12-29刘清明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7年6期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职高生存在诸多的问题:学习成绩普遍比较次,行为习惯普遍比较差。再加上多年来,我们的少数职教工作者对他们缺乏正确认识,往往把他们视为“次品”、“废品”,在态度上往往是粗暴多于引导,批评、训斥多于表扬、鼓励。长此以往,必然导致这些学生人格上的扭曲。殊不知,只有尊重和理解,他们的积极性才能得以调动,并发展成为一种稳定的内部心理机制。所以,面对职业中学的学生,我们的班级德育管理工作者应该拥有“三心”:以爱心抚慰他们的心灵,以诚心赢得他们的信任,以耐心期待他们的转变。
  前年,我接到一个“新”班:由两个原来在全校排名倒数的班级组建而成的06级公关与旅游班,全班共49人。其中被公安局拘留过的有5人,被学校处分过的有6人;全班学生单亲家庭子女有41人,从初中“分流”升上来的有34人。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群体,我必须深入了解他们,关注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的心田,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
  
  以爱心抚慰他们的心灵
  
  性格孤僻的学生陈某,两岁时父母离异,她在母亲的偏激言论中长大,有着严重的认知障碍和行为障碍。平时,她对班里的事情漠不关心,从不积极参与任何活动,班干部动员她参加,她总是说“没意思”。课堂上,她没精打采,萎靡不振,作业从不按时完成。我一次次家访,一次次促膝交谈,一回回的诱导,一个个闪光点的搜寻,一遍遍的叮嘱。慢慢地,亲子关系有所改善,从不过问孩子读书的父亲,也破天荒抽时间去新华书城陪孩子看书买书;从不到学校开家长会的母亲也一改过去的做法,经常抽空到学校来主动了解孩子的表现。
  
  以诚心赢得他们的信任
  
  一位受过学校处分的学生孙某,在一次学生会干部检查文明礼仪着装时,与值日生发生了冲突。原来,她的头发没有扎好。她说,她从小到大还没有谁敢凶她,敢批评她,敢说她一个“不”字。针对此,我经常动员、安排她去参加各项活动,以此来陶冶她的情操,磨练她的忍耐心。由于我和全班学生的以诚相见、以诚相待以及她自己的艰苦努力,在期末班级考评中,她赢得了“表现进步奖”,并被学校撤消了原校级处分,光荣地加入了共青团组织。
  
  以耐心期待他们的转化
  
  学生许某在学校表现极差,经常迟到、早退,甚至逃学在外,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鬼混在一起。她还患有癫痫病,情绪急躁易怒,动辄对同学破口大骂……
  针对学生许某的问题,我的对策是循循善诱,耐心等待。许某的日常行为习惯终于有了那么一点的变化,她开始努力不迟到、不早退,坚持天天到学校上课。她也时常萌发“我一定要改正”、“绝不给班集体抹黑”的念头。在学校举办的专业技能大赛中,她技压群雄,一举夺得“礼仪形象展示”第一名,这也是她自进入学校以来,第一次站在最高的领奖台上。
  前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说:“教育的力量就在于,它能在多大程度上发展一个学生的智慧和形成他的个性特点,能在多大程度上有助于以普遍的友爱和与人为善的精神感染他们中间的每一个人。”在班级德育工作实践中,我们应该始终将自己“与人为善”的爱心和班集体“普遍的友爱”倾注给学生,给他们以更多的关爱。只有爱才能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只有爱才能使他们对你说出心里话,你才能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学生的进步,离不开老师的关爱,尤其是职高生这一特殊群体,无论是在生活上、学习上和思想上,他们都非常渴望得到老师的关爱和呵护。在这些看似“与众不同”的学生的教育问题上,班主任只要以爱心、诚心和耐心相待,以浓浓的师爱去激励他们,就一定会取得较好的育人效果。
  (作者单位:重庆市龙门浩职业中学)
  编辑/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