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结合、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

2007-12-29丁光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7年6期

  随着教育部先后颁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两个重要文件以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兴未艾,蓬勃发展,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在活动开展、课题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深深地感到: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实施者的各级各类学校,要使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达到最佳化,其工作不应是孤立的,而应该与家庭紧密联系在一起。家庭的环境、父母长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家庭心理研究、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广泛调查和了解的基础上,我们深深地认识到:要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实行家校结合、全员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必须提高广大教师和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水平和重视程度,这不仅是当务之急,而且是势在必行。为此,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建立机构,配备专兼职人员
  
  我校从2000年起就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亲任组长,由主管教学、德育工作的校长和政教、教研、团委等部门负责人组成,下设心理健康教育办公室,由主管德育工作的校长担任主任,改变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实际上无人管的状况。我们还成立了以专兼职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加强对学生心理教育的具体指导。
  
  二、改革传统的家长学校模式
  
  由于众多原因,目前许多学校的家长学校建设工作难尽人意,不少地方存在着以会代教、挂牌不上课的现象,家长学校形同虚设。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们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改革传统的家长学校模式,变“三会”为“三为”,即把学生考试成绩排名公布会、教师告状会、学生在家表现汇报会变成“三为”:传播先进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为提高家长的心理素质和水平服务;引导家长改革不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为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服务;了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为解决家长教育子女中的困惑和苦恼服务。把办好家长学校与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结合起来,在家长学校的授课中全面增加了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使家长学校更具有吸引力和生命力。
  
  三、分析学生典型案例,与家长一道解决问题
  
  为找到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心理援助、教育指导的方法,或制定更加具体可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和策略提供一手素材,我们根据部分教师、家长的要求,每期确定了几名心理问题比较突出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这些学生中有的多动症状比较明显,有的厌学现象相当严重,有的与教师、家庭关系极为紧张,甚至水火不相容等等,我们与教师、家长一起从各种客观的角度加以分析,然后确定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策略,对症下药。
  
  四、关注青春期健康
  
  针对目前中小学性教育严重滞后、部分学校开展性教育时隔靴搔痒的现状,我们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研究论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方面积极开展有效的中学生性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另一方提高家长对青春期性知识教育的认识。我们主动出击,利用家长学校开大课,请专家、教授面向全体教师、家长进行“读懂孩子青春期”的系列讲座,具体介绍青春期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使教师和家长在青春期性教育观念上有了很大的转变。
  
  五、提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调适和相互交流的机会和场所
  
  我校于2002年在全市率先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生社团组织——株洲市一中学生心理协会,以小组为单位积极开展心理夏令营、心理自助餐、读书论文等活动,同时,定期地开展心理专题讲座、心理咨询。成立以来,学生心理协会开展校内心理咨询达三十多次,举办心理讲座和经验交流达二十余次。在2005年株洲市教育局组织的首届株洲市学生社团组织竞赛中,以全市第一名的好成绩,被评为株洲市中学生优秀社团组织。
  我校以家校结合、全员参与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全面提升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和办学特色,引起了上级有关部门的极大关注。2006年5月,我校举办的家长学校被湖南省教育厅晋升为湖南省首批示范性家长学校;2006年12月,我校被评为首批湖南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性学校。
  (作者单位:湖南省株洲市第一中学。此学校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常务理事单位)
  编辑/于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