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作式行为主义心理咨询:中小学心理咨询的新模式

2007-12-29杨慧芳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7年6期

  摘要:合作式行为主义心理咨询是近十几年来在美国学校心理咨询领域兴起的一种新的咨询理论,它强调家校合作,使父母和教师都参与到心理咨询中,与咨询者一起解决儿童的行为问题。
  关键词:合作式行为主义心理咨询;咨询模式;咨询步骤
  
  合作式行为主义心理咨询(conjoint behavioral consultation,简称CBC)是美国中小学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心理咨询模式,体现了当今教育界家校合作的大趋势。它是由苏珊·谢里德(Susan.M.Sheridan)和克瑞奇威尔(Kratochwill)于1992年提出的,指的是父母和教师合作起来,一起工作,致力于解决被咨询者的社会或行为问题,对于个体的这些问题,父母和教师都承担一定的责任。在这种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学校心理学家、咨询者、教师、家长和被咨询者一起参加到咨询活动中,合作起来对被咨询者进行咨询和治疗。
  CBC作为一种结构性的心理咨询服务输出模式,在美国的学校心理咨询领域越来越受到教育者和家长的重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CBC的模式
  
  CBC被设计用来使父母和教师在一位咨询者的帮助下,从事一种合作式的问题解决过程。在此过程中,家庭和学校系统之间的合作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
  
  (一)目标
  目标会影响咨询过程,并影响所选择的咨询方法。一般咨询的目标都是确定来访者的需要,然后对他的情感、思想或行为进行改变。与以往咨询不同的是,CBC不仅考虑到来访者的需要,还兼顾到其他参与者(包括咨询者、父母、教师)的需要。而且,CBC的目标明确而具体,指导着咨询的每一步。
  CBC总的目标包括:(1)所有参与者共同承担问题解决的责任;(2)增加儿童、家庭和学校人员之间的交流;(3)获得与所确定的问题相关的全面和有作用的信息;(4)提高家庭成员、学校人员和儿童来访者等所有参与者的技能。除了这个总的目标,还有过程目标和结果目标。
  过程目标指导着咨询的进行。它包括以下八种:(1)增加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并增加对家庭的了解,如家庭历史、医疗信息以及先前的治疗等;(2)改善儿童、家庭成员和学校人员之间的关系;(3)建立“学校—家庭”伙伴关系;(4)所有参与者共同承担对问题的确定和解决;(5)增加父母和教师对教育目标的赞同;(6)将问题看作是发生在多个情境中的,而不仅仅是发生在某个情境中的;(7)促进对问题的进一步概念化;(8)增加可利用的专业知识和资源的多样性。
  结果目标指咨询预期达到的目标,它不仅规定了咨询的方向,而且是对咨询进行评估的重要依据。它包括以下几个:(1)获得在不同的时间和背景基础上的全面和有用的资料;(2)建立在不同情境中的前后一致的治疗程序;(3)改善所有成员的技能、知识或行为;(4)监督观察经由不同情境中的治疗主体(agent)所产生的行为矛盾和系统副作用;(5)使得那些通过一致性的程序所取得的治疗效果在不同的条件和情境中得以概括化和维持;(6)发展家庭成员和学校人员的技能和能力,以促进他们进一步以独立的、合作式的方式解决问题。
  
  (二)步骤
  在CBC中,问题解决的过程共有四个步骤:问题确定、问题分析、治疗实施以及治疗的评价。这四个步骤在实际中相互平行。
  1.问题确定阶段。在此阶段中,咨询者、父母、教师一起工作,以确定和阐明咨询所针对的最突出的问题即目标问题。它可能交叉出现在家庭和学校背景中,也可能出现在其他特定的背景中。在对行为问题进行操作化定义后,咨询者与父母、教师一起制定咨询的目标,然后,就可以尝试着对问题的严重程度以及对问题产生的背景进行分析。如果确定了问题是在学校和家庭两种背景中产生的,就应从这两种背景中收集与问题相关的资料。而如果居于主导地位的问题只产生于家庭中或学校中时,就应着重从其产生的背景中收集资料。这些明确和系统的资料用于下一步的基线评估。这一步在整个咨询过程中至关重要,因为它不仅预测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