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叶的背面有什么

2007-12-24包光潜

今日文摘 2007年9期

  春天的绿叶没有人不喜欢的,目光触及之处无不令人赏心悦目,就像味蕾触动了感觉,绿让人有了咀嚼春天、品味春天的欲望。
  我书房的窗外有几棵水杉,高高挺挺的。因为它的叶芽萌发多在我的注视之下,我便成为周围人群中最先看见绿的踪影、最先感受春天的人。感受春天应该分为两个步骤,首先是看,而后去读。看是观察,读是品味。观察是从树干和枝条开始的,譬如树皮的水分、颜色的变化。春水向上行走,没有什么能够阻挡的,因此春天的水杉变得圆润,枝条也增添了柔性和活力。柔性十足之后便有芽苞酝酿,就像云酝酿出雨一样,芽苞酝酿出了绿叶。这个过程大约一个礼拜。一个礼拜的春天要走多少路程?又换了多少衣裳?当你发现路边的草儿青了,甚至花儿开了,其实春天早就立在枝头做出了摇摆的姿态。如果你还是那么迟钝,等着你的已经是初夏了。这个春天,你将一无所获。
  赏读春天,事实上是陪伴春天行走的过程。春天无处没有痕迹。看在眼里的多在山边、水畔、枝头,而真正的春天是应该长驻心头的。每逢春天,我油然吟诵起黄庭坚的《清平乐》来:“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吹过蔷薇。”何必在春天远去的时候来打探它的下落呢?其实春天非常公平地光顾着每一个人的灵魂,让灵魂苏醒,让心口充满血性。可是黄鹂已经叫了千百遍了,无人知晓黄鹂的鸣叫啊——它只好飞走了。
  她带女儿徜徉在清溪河畔。女儿头上戴着一顶枫杨枝条编织的帽子,绿叶葱葱。遇见我面对河畔朗诵黄庭坚的《清平乐》,她异常地感动,目光似瀑。你的心态真好。她的潜台词是十分了然的,而我却无话可说。凡人俗世累得慌——这话一点不假。我是生活的异类,就像别人习惯性地喜欢静静的绿叶,而我却悦目于风中翻卷的绿叶,尽管我的视线无所着落,却又处处被它牵引,因为绿叶的背面另有风景。只要你细心地看过许多绿叶的背面,就不难发现,它虽丑陋却有丰富而美丽的细节,如绒绒的毛细管、凹凸的气泡等。如果没有它们的透气、呼吸、阻挡病菌,哪来绿叶的油光可鉴、风光无限呢?春天离去了,可它的影像仍然留在它的背面,你随时可以找到它,向它汇报春天的故事。
  突然,一阵风吹来,她女儿头上葱葱的绿叶随风翻卷。我和她几乎同时看见绿叶的背面有一条毛毛虫。她慌忙扯去女儿头上的绿叶帽子,急不可待地将绿叶帽子扔到了水中。那条毛毛虫从绿叶的背面爬到枝条上一动不动,随着河水缓缓地向下漂流、移动。她一边检讨自己没有检查绿叶的背面,一边呵斥女儿不懂事,就喜欢弄些花花草草。我说花花草草可以培养孩子的生活情趣,一个没有生活情趣的人,再富有也不高贵。生活就像这绿叶,有风光的一面,也有丑陋的一面。平时我们只看重其风光的一面,却忽视了它的背面。就像女人喜欢逛商店,琳琅满目,五彩缤纷。其实这种小资的情调融入小巷生活恐怕更富有人情味,生活会变得更加美好。
  没有绿叶背面的粗糙,就没有绿叶的风光,更没有万紫千红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