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特性与大学生的人格塑造

2007-12-08谢明正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7年2期
关键词:人格校园大学生

刘 勇 谢明正 熊 姿

(衡阳师范学院体育系,湖南 衡阳 421008)

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特性与大学生的人格塑造

刘 勇 谢明正 熊 姿

(衡阳师范学院体育系,湖南 衡阳 421008)

采用文献综述方法,从校园体育文化的公共性、民族融合性、人文性和教育性等对大学生的人格塑造作用进行分析,旨在有效建设良好校园体育文化环境,培养大学生全面素质,为塑造未来人才的人格服务。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特性;人格塑造

1 校园体育文化的实质

体育文化反映民族精神与力量,是人类随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体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校园体育文化,主要以体育教育的内涵为主,其构成要素是体育物质文化和体育精神文化,是学校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为实现教育的目标,在长期的校园文化建设中,把各种有益于学生成长的文化通过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渗透进体育活动,达到积淀、整合、提炼的目的。它反映学校广大师生的健身目标、健身理念以及健身行为准则的价值观念与群体参与意识,并通过体育文化氛围、体育文化环境、体育人文教育、体育文化活动等大多数人共同遵守的法规、行为以及学校的制度等文化要素对学生实施健康教育,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和培养健全的人格。校园体育文化是学校师生共同创造认同的价值观念,具有无形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在校园体育精神的感染下,会使生活在同一所学校的人们彼此之间产生强烈的认同感、责任感和荣誉感。

2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内涵与大学生的人格

我国目前正处在全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新时期,能否在21世纪以富强、文明之国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将取决于学校能否培养出高素质现代化建设人才。高校校园是培养、训练高级人才的基地,理应肩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大学生。而合格大学生的标准是什么呢?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明确指出:“21世纪大学教育将更加重视对于人格、知识、能力的培养”。其中把人格放在首位,强调做人。可见,人格品质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重要素质,塑造大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是21世纪大学教育肩负的责任与使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倡导和培育科学理性精神,追求体育与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探索科学技术的进步,关注人类自身的命运。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范围内,体育道德精神是学生追求的核心内容,通过修身养性来传播体育和运动文化,培养学生的公平竞争意识、合作精神、顽强毅力和体育道德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具备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信念,才会真正具有这种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具有一种不畏困难,积极进取的体育精神,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指明了学校体育神圣而庄严的文化使命,这是校园体育文化的最高境界。实践证明只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理想共同作用下成长的人,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完整的人。

我们知道,人格的塑造是在文化适应中发展形成的,人是文化的创造者,同时也是文化的产物。人生于文化中,为文化所拥有,文化模式限制了人的发展。即:人是特定文化模式的产物,每一种文化都可归纳出一种与之相应的主导人格类型,是一种人格心理特征在规范、组织、习俗和制度上的投射。要使文化作用于人格,就必须通过某种社会形式,体育运动的社会作用便是一种方式,体育运动正是通过作用于人,培养塑造一定标准规格的人来实现文化的积淀、传递、选择和创造的。比如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进取、协作精神及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就是在人类社会发展与现实生活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所建立的一种自觉的责任意识,是立足于公民义务与社会角色而全身心投入学习和工作的敬业精神与做人品质。

3 把握校园体育文化特性,塑造大学生的健全人格

人的完整,最根本是人格的完整。21世纪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的管理方法,以及先进的生活方式,但更需要先进思想,完美人格的现代新人。培养和塑造健全的人格,即:人的机体、品德、心理性格、意志的全面和谐发展,是新时代“以人为本”的内涵,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对体育运动社会作用的重视和时代的要求。

3.1校园体育文化的公共性

3.1.1竞赛的功能,培养表现意识和竞争能力

现代体育运动的文化灵魂体现在“竞赛”和“参与”两个主题上。当代社会,人的价值观最突出的进步在于希望表现自己,并在竞争中体现价值。竞赛精神体现了大学生对这一价值观的追求,以超越自我展现激人向上的拼搏精神。经历校运动会、球类等竞赛,就是经历压力、挑战、折腾、抗争、磨练。面对竞争对手,就是面对一系列无法回避的问题,天大的困难都要扛。“赢”是“拼”来的,拼到最后,就看谁理智,谁顽强,意志品质的提高,靠平时的点滴积累,靠关键时刻严格要求,靠比赛的战火磨练。通过大量对体育的参与实践,不仅改善了学生机体的质量,更改变他们怯懦寡断的性格,孤僻抑郁的气质,树立起勇敢、自信的人生态度;从而使他们敢于接受挑战,勇于竞争。这种奋斗精神,这种竞争意思正是体育作为文化存在为大学生提供的精神食粮,没有竞争比赛就难以形成完善的人格。借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顾拜旦的话来说:“体育运动不仅锻炼一个人体魄,他同心理学的关系与其它生理关系一样,能够影响人的悟性、性格和良心,因而,它是一副社会、道德的改良剂”。

3.1.2参与的功能,培养参与意识和能力

现代体育运动的文化灵魂体现的第二个方面,用一句奥林匹克口号来说,就是“重要的是参与”。2004年8月29日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复旦大学召开的首届全国高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就倡导大学生: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争取做到“每天锻炼1h,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我国新一轮的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方案的目的就是要加强大学生的这种参与意识,使大多数学生对某项体育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投入到体育健身的行业当中来,形成一种强大的校园体育氛围,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服务。比如高校校园内的大型运动竞赛和文体活动,参与者或体验、或娱乐、或观赏、 或竞技,都能找到适宜自己的角色地位而受益,所营造的热烈气氛,能促进学生对生活的激情和排除学习等各方面的压力。时至今日,在大学校园里一个人如果不知道一点热门的体育新闻,会令人觉得像一个遁世者;而一次重要的比赛胜利也会在高校中引起巨大的反响,不亚于盛大的节庆。因此,在教育学生参与校园体育文化活动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第一”、良好道德行为观念的同时,规范他们应该做什么,为何而做,如何去做从而使生活在该校区的人们具有某种特有的“体育精神特质”实属必要。

3.2校园体育文化的民族融合性

多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融合及其优势的协同组合对人的人格精神,内、外在修养的培养等均有重要的作用。如:我国汉族的武术、气功、导引养生,蒙古族的摔跤、骑射,朝鲜族的荡秋千、跳板,回族的扔石锁、拔河,苗族的划龙舟,印度的瑜珈,西方国家的斗牛,击剑、决斗,拳击、攀岩和球类竞赛等。几乎所有的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体育项目,相对而言,西方体育文化注重外在空间的发展,追求肌肉的强化,因为在西方哲学家们看来,人和客观对象始终处于一种对立状态,而要征服对象,人自身就必须是对象的强者,而知识、智能、体魄是人们作为一种强者的标志。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传统文化,则偏重于内在人格的塑造。中国古人认为:人和对象始终是统一的,人只有和自己的对象和谐统一才有幸福可言。用老子的语言来概括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一种人和客观对象和谐的、至高的宇宙精神,中国这一传统精神强调的是意念的作用和内部修炼,其活动的特征是,崇文尚柔,以静养生,尤其重“养”; 身体运动以内部为主,而淡化身体的外部运动,重视“身心并完”、“天人合一”。使受教育者将来成为“贤者”、“仁者”、“圣者”,这就是中国古代人们之理想人格。我国校园体育文化吸取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养生思想,把人在生物、心理和社会层面上的发展统一起来,建立起人与自然共生的体育文化环境。综合以上分析说明,西方人的人格是“个体”的进取的,好争斗的;东方的人格是“整体”的,忠诚的,好和谐的。二者各有优劣,在教育过程中如能把二者有效的结合,相得益彰,便可塑造未来人才这样一种全面的人格特征,即:具有广博而扎实的科学技术知识、身心健康,独立而崇高的人格,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崇高感、有特殊的工作能力的人。

3.3校园体育文化的人文性

校园体育文化在本质上是以广大学生的生活、享受、发展需求方面作为出发点、归宿点和最高价值目标的人文形态。纵观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过程,体育文化自始至终都体现着一种人文精神、蕴含着一种人文目标和昭示着人文价值理念。人文精神是稳定的,尽管会随时代更替而嬗变。但真正称得上人文精神的,必须具有相当程度的稳定性,因为进入了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的东西,是不容易改变的,人文精神需要包容这个区域的过去、现在和看得见的将来。 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对大学生的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公德精神、职业道德、互助友爱美德等是校园精神中最基本的内容。第二,公民精神,这个层面更多的是从政治和法律(校纪校规)上看,如自由精神、平等精神、民主精神、法治精神,这是现代公民意识非常重要的方面,也是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交汇的部分。第三,时代精神。就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追求卓越、海纳百川。如体育运动中体现的参与精神,统一规则下的公平竞争,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以及对裁判、对手、友伴的尊重等都充分体现了上述三个方面的这种人文精神。第四层面是体现校园灵魂的人文精神,是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以及有形的物质媒体得以记录、保存、表现、传递的文化;另一种形态是以思想观念、心理状态等存在于学生头脑中。如学生的精神追求、理想信念、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是学生们的行为方式,以及指导、影响、支配在校学生行为的规范、准则和学生价值观念以及行为心理的总和。

3.4校园体育文化的教育性

校园体育文化是通过内化的形式来达到教育目的的,从学生认知、感知的角度来加深对学生的教育,它是素质教育中最理想的潜在课程,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自主性,在实践中并不是直接显现出来。校园体育文化的感化性包括环境氛围、舆论言语等,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内化人的行为,逐步培养稳定而持久的体育意识,树立崇高美好的体育道德,规范自己的行为,在实践中优化和完善自己。其教育目的性主要表现在:1)强健大学生的体魄,为大学生的人格发展奠定基石,校园体育文化作用可以塑造大学生强健体魄和匀称体形,提高机体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早在1917年蔡元培先生指出,学校教育是“养成完全人格”,而“完全人格首在体育”深刻阐明了体育文化在人格塑造中的地位。2)人生观、价值观是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中表现出来的现实性的人格特性。体育对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有着特殊的教育作用,其一,通过体育活动可以促进人的生长发育和健康发展,使体魄变得强健,这为人生观,价值观的建树奠定了良好的载体基础。其二,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特别是处于青春发育后期的大学生,其性格、气质、能力、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皆处于发展稳定的关键时期,可塑性强。而校园体育文化操作过程具有寓教于乐,模拟社会的特点,是特有的一种有效文化环境,对人生观、价值观的建树发挥有着直接的作用。由此可见,体育文化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对身心两方面均产生着深刻的影响,这是其它文化内容所难以替代的。3)塑造大学生良好品德和健康性格。校园体育文化活动既是体育精神与体育道德的展示舞台,又是体育精神、体育道德的培养沃土。因此弘扬体育精神,培养体育道德的过程实质是人格塑造与锤炼的过程。只有拥有健康心理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才能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经受得起风吹浪打,承受得住复杂纷繁的客观现实的挑战与考验,过健康生活。

4 对大学生人格塑造的思考

4.1更新观念,冲破学校的樊篱走开放性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文化作为人际交往和情感交流的手段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重视,传统文化重视体育的休闲娱乐和人际交往功能,学校体育应与野外和社会体育沟通。让学生更多的到野外去、到大自然中去从事各种体育文化活动,既锻炼身体,又陶冶情操和提高生存能力以不断适应社会、自然环境的能力。同时要求学生自主地积极参与社会体育,与同学和亲朋好友一起愉悦身心;在活动中保持良好心态,从容应变进而促进大学生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诸方面的均衡发展。试想,如果没有良好的体育文化促进作用,大学生们的身体与心灵得不到较好而充分的发展,那么,他如何能克服掉自身的力量不足和精神自卑?在社会的合作网络中又怎样体现自己的“自由天性”。

4.2加强教师自身职业道德修养,将育心寓于育体之中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人格的重要性,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人格是教育中的一切”。校园体育文化是师生通过长期的体育实践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在实践过程中体育教师与学生交往最直接而广泛。教师的良好人格品质无不对学生人格形成与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作用,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全面提高体育教育质量。充分利用各种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内容来发展学生的人格品质。如大学生知识面广,爱好广泛,对奥运会和世界大赛颇为关注,对体育明星十分崇拜。体育教师就应因势力导,增设此方面的教育内容,宣传运动健儿的拼搏精神和为国争光的优秀事迹,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球类竞赛中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拼搏精神、遵纪守法、尊重他人及交往合群的性格。课堂教学则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德与行为习惯为主。只有这样,育心工作才能真正落实到实处并渗透到育体之中,从而完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内容。

4.3建立和形成良好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环境高校校园为青年大学生提供青春活力的聚合地与耗散场,校园体育文化,正是高校师生在以校园为主的空间里进行各种体育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环境和氛围,其核心是养成大学生良好的体育精神和体育意识。为此,建立良好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环境就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创立积极的体育风气是关键,体育运动的开展和进行不能过分依靠行政手段和强制性力量。2)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环境建设应该重视校园基础体育设施的配备与管理。因为物质文化是基础,是前提,是保障。3)充分调动体育教师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并依靠学生,有计划坚持经常的开展丰富多彩的大学生体育社团活动,努力把学生的体育热情保持下去。4)更多地开展校际间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比赛以活跃学校的体育风气,加强学校的内部团结和学校间的交流。总之,为了塑造大学生的健全人格让当代青年人有一个更健康,更有活力和激情的明天,我们应该努力建设一个良好的积极向上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环境。

[1] 谭华,等.体格-人格-国格:20世纪中国体育价值观念的变迁[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9,(3):24-27.

[2] 谭红,陈中林.论校园体育文化的特性及价值向度[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2):102-104.

[3] 周学荣,论体育教育与大学生人格塑造[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9,(4):19-22.

[4] 董杰,董群.体育文化服务初论[J].体育与科学,2004,(2):28-30.

[5] 北京大学开展体育工作纪实(N).中国教育报,1998.

[6] 马卫平.东西方体育文化交融与人格塑造[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9,(4):29-31.

[7] 龚秀春,张朝轶.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环境与大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2000,(2):108-110.

[8] 时小冬,李莉.体育文化功能与个体人格发展探析[J].体育与科学,2004,(1):38-39.

OntheCharacteristicoftheCampusSportsCultureandStudents'PersonalityMoulding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

Liu Yong,Xie Mingzheng,Xiong Zi

(P.E Department,Hengyang Normal lnstitute,Hengyang,421008,Hunan,China)

Adopting the methods of document summary,from the common,the nation fusion,the humanity and the education,etc.of the campus sports culture,the researchers have analysed the function of the personality moulding for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in order to build good campus sports culture environment effectively,foster the overall quality and serve for the moulding personality of the future talent person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mpus;sports culture;characteristic;personality moulding

2006-12-20

湖南省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子课题(06ZC144)部分成果。

刘勇(1962-),男,湖南株州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学校体育学和体育心理学研究。

猜你喜欢

人格校园大学生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漫画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