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家花园里工作
2007-11-01李安定
作者简介:李安定,新华社高级记者,资深汽车评论人
在电视台当嘉宾作对话节目,面对一位把轿车成功卖到欧洲的老总,主持人问我有何忠告,我想了想说:请时时记住你是在别人家的花园里工作。
这句话,是广本首任总经理门协先生说的,当年,业内对广本接手标致留下的摊子并不看好。然而短短五年,广本从3万辆起步,滚动发展到24万辆的规模,让人刮目相看。对此,我曾请教当时本地总经理门协先生,跨国合作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我时时留意是在别人家的花园里工作,要尊重主人的文化习惯,让花园变得更美丽、更富裕。”门协答道。
尽管全球化让地球变得日益平坦,在跨国合作和交流中,了解、适应、尊敬彼此的市场文化习惯往往是成功的前提,虽然这也许只是一个软条件。我们常常把国际市场视为“战场”,“花园”的概念却有了另一番意境,和谐共赢也许是另一类追求。
当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经历大起大落的磨砺,找到了在中国_的感觉;自主品牌奇瑞、吉利、长城、华晨,乃至刚刚进入汽车业不久的力帆,从轿车出口起步,进而在国外合资或独资建厂,开始把走向世界从理想变为行动。
在全球资产并购领域,也频频出现了中国汽车企业的身影,上汽参与了通用对大宇的重组;独立并购了韩国的双龙汽车;买下英国罗孚技术,进而打造了高端自主品牌荣威。而南汽成功地买下了MG名爵的设备和品牌,在南京和英国长桥,成为英伦百年品牌的中国新主人。
球踢到中国人的脚下,走向世界的中国轿车业开始在别人家的花园里工作。异国文化差异之大,即使你有天大的想象力也是匪夷所思。南汽在长桥留下一部分设备,成立了南汽英国公司,中方总经理为联络感情,周末宴请几位英国的员工。谁知餐后英国人提出公司应该支付加班费,尽管是老板请客,毕竟占用了他们的周末休息时间。
当然,真正牵动人心的例子,是中国汽车出口欧洲的频频受阻,在德国,在俄罗斯,中国轿车在多项碰撞测试中铩羽而归。其中自然可能有竞争对手的恶意加害,但是也暴露了中国出口轿车中,许多是一味追求低价,不惜牺牲安全和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出口非洲、中东和出口汽车故乡——欧洲面临的挑战毕竟不可同日而语。
一位获得中国政府白玉兰奖的美国朋友对我说,不要一遇挫折,就归结到意识形态的原因。美国企业20年前刚进入中国时都赔钱,都拿政治因素作借口;到90年代中期,吃透中国市场,获得了成功,又都说自己的战略如何如何好。这只是“面子”,而不是政治。中国经济发展太迅速,外国人猜疑、惊恐都很自然。关键要拿得出在当地市场有体系竞争力的车,价格绝不是取胜的唯一因素。
其实,中国汽车业遇到再多的问题,比起当年日本人起步走向世界时遇到的障碍要少许多。日本是唯一侵略过关国的国家,造成几代美国人的心灵创伤,这给日本企业和产品进入美国带来很大困扰,日本轿车70年代曾在美国市场几进几出,但是他们顽强地一家一家地走访客户,了解美国人的需求,锲而不舍地用省油的产品,便宜的价格、周到的服务去开拓市场。美国人开放,讲实惠,最后终于被打动。
怨天尤人于事无补,中国汽车不能强迫外国市场就范。要在全球化中立足发展,只有迎合、了解、吃透一个又一个新市场,包括需求、法规、情感、习俗,一点一滴积累成功的可能。作愤青只能“窝里横”,走出国门就要有“在别人家花园里工作的心态,这也是“和平发展”的心态。
[编辑 赵代波]
E-mail:chinacbr@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