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的奥运机会
2007-09-06陈园园
陈园园
4天限行,目的是减少日渐严重的北京空气污染,也同时为北京新交通思路做预演。
8月17~20日,淹没在奥运氛围中的北京,经历了奥运会前的一次全民大演练——为了配合空气质量测试,北京市统一机动车分单双日出行。这个由环境而起的测试,也成了北京交通能力在全世界面前的一次大检阅。
以空气为目的的交通演练
“最初,是环境专家们提出来要做一次大气测试。”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史其信教授,对本刊记者解释了本次单双号限行方案出台的过程。
史其信说,除了无烟煤之外,机动车的排放已经成了城市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但是,究竟能占到多大的比例,并不能做到心中有数。我们这次就是要看看机动车尾气,到底能产生多大的污染”。从去年开始,北京市政府就组织了一批专家,对奥运期间的空气质量进行研究。
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曾介绍,北京市从1998年开始,就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防治大气污染,并承诺在奥运会前,使90%以上的公交车达到欧Ⅲ以上的排放标准。“但是,目前看来,我们的空气质量离国际奥委会的空气质量标准还有一段距离。”史其信说。
去年,中非论坛期间,北京市限制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49万辆公车出行,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北京大学教授、市政府科学顾问唐孝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哈佛大学去年有一个研究报告就指出,从卫星图片上来看,中非论坛那几天北京的氮氧化物是明显降低的。北京交通拥堵的现象也有所缓解。
“所以这次就提出来限制车辆多一点,看看机动车到底影响到何种程度。”史其信告诉记者。目前,北京市的机动车总量有305万辆。除去公共汽车、出租车和维持市民生活等必须出行的车辆之外,再分成单双号行驶,基本每天限制的總量能达到120~130万辆。史其信说,这是比较理想的—个数字。
据交管部门的估算,削减的130万辆机动车,预计占私车和公务车总量的64%,也就是每天约200万人次的出行要增加到公共交通上来。
8月17日,周五一大早,这个1500多万人口的城市逐渐苏醒之前,所有交通系统工作人员已进入全面备战状态,北京交管局的民警全员到岗。两万辆公交、六万辆出租车驶向城市的各个角落。
几乎所有的交通方式都在风帆胀满的状态中,做四天的冲刺。地铁1号线、2号线、13号线和八通线全都采用特殊时期列车运行图组织列车运行,延长一小时运营时间,同时配备多组预备车,适时加开临客。公交集团司乘人员、机关干部、管理人员全部停休,计划增加运营车722辆。出租企业确保95%以上的出车率,出租呼叫系统随时待命,并且每天安排1600辆出租车在火车站和机场“保点”。“从目前的条件来看,应该是拿出最大能力了。”北京交通大学毛保华教授说。地铁间隔由原来的6~8分钟,缩到现在的4~6分钟,“对于目前的地铁来说,3分钟的间隔是极限了,它的硬件条件不够压缩到2分半。”据史其信说,北京市为此准备了很多预警方案。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不仅是对北京公共交通系统的一种检阅,更是对政府的决策力、执行力的一次演练。
历届奥运的交通经验
生活在首都北京的人,多数早已习惯了交通限行。每逢“两会”、重大国事活动以及重大体育赛事期间,都要进行交通限行。但这次,涉及机动车数量如此之多的单双号限行,在近些年来,还是第一次。
而这次尽可能地增加公交系统的运力,看究竟能满足到什么程度,也是为奥运期间的交通方案提供依据。
其实,早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期间,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减少大气污染,汉城(现名首尔)政府就曾经实行过单双日出行的政策,那时,汉城才只有100万辆机动车,但为了保证交通畅通,政府在奥运会一个月之前就实施了机动车按单双号出行的措施,收到很好的效果。2002年韩日世界杯时,仍然沿用这一方法。
亚特兰大在举办奥运会之前,因为其拥挤的交通也多遭诟病,但举办期间,当地政府通过鼓励乘公交车,用公车接送观众等政策,这个拥有365万辆汽车的城市限制住了250万辆私家车通行。
相比之下,雅典奥运会期间,良好的交通状况给记者们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申奥之前,这个拥有500万人口、200万辆私家车的城市,只有一条地铁线,日常交通十分拥挤,为解决奥运期间的交通问题,雅典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除了兴建长达40公里的市郊铁路和25公里的电车线路外,还开通了24条全天运营的奥运专用公交线路,全部免费搭乘。
另一方面,雅典采取提高停车费等软性的调节措施,大力限制私家车。闹市区停车收费提高到每小时8欧元,要想开车进入场馆区必须办理限额发放的特殊停车证,而办一个奥运会场馆停车证则需要2500欧元。最要命的是,雅典奥运场馆周围不为私家车提供停车场,要想开车去看比赛,必须把车停在很远的地方,步行到场馆。而且这期间如果违章,将被罚65欧元,并且20天之内不许开车。种种严苛的限制下,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免费乘坐、直达场馆门口的公交专用车。
北京的交通实验与困难
所有的主办国家在奥运会期间,都会采取大量的交通需求管理措施,来引导交通消费。其中,单双号限行和提高停车费是最常见的短期交通需求管理办法。北京交通大学毛保华教授对本刊解释说:交通调节的方法主要分为硬和软两个方面的措施。“硬的”是指交通设施的建设。北京近几年一直在兴建轨道交通,进行道路改建、建设立交桥等,这些属于硬的措施,而“软的”则是指交通需求的管理,“奥运会期间是一种非常特殊的交通组织方式,只有半个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光靠大量的投资建设是不划算的,尤其对于西方国家来说,所以要引导老百姓,短期内调节一下自己的出行方式”。毛保华说,他发现,出租车从5年前的三分之一强递减到现在的20%,私家车早已成为北京汽车保有总量的主体。目前北京私家车保有量已经达到246万辆,并且以平均每天1000辆的速度增长。在采访中,几位交通专家们一致提到:在中国人还没有形成“绿色出行”意识的前提下,要在短时间内消减汽车总量,实行单双号,尤其对限制私家车,无疑是最有效的方法。
而雅典的提高停车费的限行方法,在北京则较难实现,北京交管局原副局长段里仁,几十年来研究了几乎所有重点国家的停车习惯,他告诉记者,希腊的交通文化已属于发达国家之列,停车收费在这些国家实行得很早,市民已经形成了共识——停车是要交钱的。“但在我国,汽车时代来的太晚,老百姓觉得大马路上是可以随便停车的,如果在中国收取那么高的停车费,恐怕老百姓都会怨声载道”。
限行,北京交通的机遇
事实上,限制通行第一天,就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按照有关方面的说法,高峰时段,马路上的流量减少了三成左右。平时拥堵严重的东西二环和东西三环,车速都提高了—倍左右。市交管局指挥中心的监控大屏幕上也罕见地出现了一片绿色的景象。公共交通所承受的压力也逐渐凸现。仅8月17日一天,公交IC卡就售出了1.5万张,日刷卡1200万笔。公交车热门线在高峰期,比以前更显拥挤。而最大的压力在于地铁,测试第一天,地铁加开37列,运送乘客比上周五增加95万人次。尽管发车间隔缩短,但应付起来仍显勉强。
这样的结果在段里仁看来并不意外,“北京现有近2万辆公交车,在世界上看来,都不算少。但是,我们1000多万人的城市,现在只有144公里地铁,而且票价也有待改革之处”。相比之下,1996年,亚特兰大在举办奥运会时,280万人口的城市,已经拥有约80公里长的城轨交通。
在讨论奥运交通时,专家们经常提到这样一个指标——分担率。在世界上交通状况良好的70多个大中城市里,公交分担率达到80%,国外大部分城市的公交分担率在40%~60%之间。而目前,北京的公共交通分担率只有20%~30%。“我们希望,北京的公交系统改革规划真正执行后,平时的公交出行比率能够争取达到40%。要想达到80%,就要限制一些车辆出行了。”清华大学史其信教授告诉记者。“奥运会对于北京的交通来说是个好机会”。
“公交优先”是由法国在上世纪60年代末提出的。80年代时,中国的学者们已经开始广泛讨论这一政策。但由于缺乏行政支持,中国一次次错失机会,而大城市的交通拥堵却日渐严重。
如今,借着举国办奥运的热情,交通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根据《北京奥运行动规划》提出的目标,奥运会之前,全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将超过300公里,这将从根本上改变北京的交通结构。